山房春事 岑參 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游蜂亂入房。 春日可以是碧波浩渺,也是遠山曉青,還可以是百花爭艷,這些都是遠望的春景,舉目之間讓人心曠,而一座庭院內(nèi),一棵楊柳下,一扇東窗下,一間書房內(nèi)也有春天的微景觀,品味細察間令人神清。 岑參出生在一個并不幸運的家庭。自他十歲那年父親走后,母親一人將他們兄弟五個拉扯長大,可謂十分不易。但是岑參并不悲觀,用那支飽蘸激情、摯愛和才華的詩筆,詮釋了一代詩雄的宏偉志向。
盡管,后來岑參也入得仕途,可并沒有太被重用,“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更是道出了他的心聲,已滿頭白發(fā),低頭看到庭院中落下的花,不禁感到悲傷。抬頭看見天空無憂無慮的飛鳥,頓生羨慕之情。正值安史之亂,“圣朝無闕事,自覺讀書稀”,是悲憤,是諷刺。從開元盛世出發(fā),一路走去,走出了繁華,遇見兵荒馬亂,遇見了歲月如冰,岑參只能為那黎民百姓,為那個漸行漸遠的盛世難過,最終化成了詩中沉重的嘆息。曾經(jīng)那個臨風吟誦,把酒成詩的盛世華章,終是與安史之亂的國家動蕩一起破碎了,只有嘉州山水的那一份悠長的惆悵與悲涼。 當然岑參給我們的印象更多的是作為邊塞詩人的那種空曠遼闊和蒼涼之感,其實作為盛唐詩人,他也是天資聰穎,26歲進士及第,兩度邊塞從軍,歷經(jīng)安史之亂后,因諫言奸佞之臣而離開長安,后來來到蜀地任嘉州刺史,卻再也沒能回到故土,客死在成都。唐朝詩人中具備軍事才能的岑參算是少有的,所以他的邊塞詩數(shù)量尤多,成就也最突出。除了邊塞詩,岑參本身的詩詞風格也頗具淡雅之風,這首小詩便是這樣的風格,讀來讓人愜意滿懷。 在一處山間別業(yè)中,岑參閑來無事在庭院內(nèi)感受這愜意的春日時光。這一日春風和煦,日光柔暖,沐浴在暖陽下,春光暖意蕩漾在庭院的每個角落。蜜蜂和蝴蝶聞到了春的氣息,連忙呼朋喚友趕來,有的在花間小憩,有的在追逐嬉戲,還時不時誤入書房。 追逐這蜂蝶一同邁入廳房,卻偶看得門前的幾枝柔嫩柳條的輕拂著衣架,十數(shù)天后,這里便是一片濃陰和清幽。那蜂蝶是緣何來到這書房呢?難道是書香?這顯然有點浪漫過頭了,那就繼續(xù)跟隨蜂蝶的腳步,它們怎么飛到了書桌上,原來是一片山花飄落在了這筆床之上,筆墨和花香才是春天給我們的驚喜呀! 你說是不是?就像我們詩詞一樣,詩詞和春一起陪伴左右,才能不負春光! 作者 | 素心、王yuxu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