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貧困”,永遠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 我們約定俗成的認為,窮人之所以窮困。肯定是好吃懶做、不求上進、缺乏積極的生活狀態(tài),而導致的窮困。 而實際上,陷入窮困的人們。他們更能吃苦耐勞,忍受著其他人不能忍受的生活重擔,更能忍受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與充滿毒害的工作環(huán)境。 在印度,有些婦女從海邊將海沙鋪在公路上,用汽車的穿行的溫度,將海沙蒸干。 然后危險地跑到川流不息的馬路上收集好,再以0.35美元的價格賣出。 我們永遠都不愿意陷入貧窮,我們希望自己能永遠的逃離貧窮的陷阱。而實際上,人類社會逐漸發(fā)展,與過去相比貧窮的表現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有時候,可能因為生活上的一些觀念和決定,讓自己陷入新的貧窮。 陷入貧窮的原因 社會環(huán)境的不利 這幾年,套路貸和民間貸款造成的社會沖突層出不窮。本質原因,是大量在正規(guī)金融機構貸不到款的窮人,轉而向地下的錢莊尋找金融服務。 正規(guī)金融機構的貸款的客戶對象,主要是大機構和大公司。這其中是大機構更容易被證明易于還款,避免金融機構產生壞賬。 同時大機構或者大公司也能節(jié)省金融機構,在審查貸款對象資質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然而耗時耗力的審查過程,需要花費金融機構的高額的成本。 而窮人轉向這些非正規(guī)渠道貸款時,面臨的成本會更高。更會加重他們的經濟負擔,并更難享受到正常的金融服務。 而這些金融服務,能很大程度幫助窮人,擺脫貧困和實現階級躍升。 忽視長遠的規(guī)劃 長遠的規(guī)劃是為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長遠規(guī)劃,需要人們忍受短期誘惑,充分準備好當下的資源為未來做準備。 窮人很多時候,因為生活的困難,必須重點關注當下即時的效益,他們必須為當下,更多的精打細算。因為有時候他們明知回報在將來,生活的重擔卻沒有辦法讓他為未來而付諸實踐。 例如:接受教育的問題,很難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如果有些教育所帶來的價值,不能馬上為窮人變現的話,那么他們就覺得教育毫無用處。 實際上,教育所帶來的貢獻,是一件短期內的很難被效益化的事情。而實際上教育的效益在于,接受教育就能更容易在未來的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機會。 而窮人的孩子得到的較少的教育機會,會讓他們下一代的潛能沒有得到真正的發(fā)掘。因此下一代的職業(yè)選擇變得狹窄,或者只能從事重復上一代的工作。 畢竟,教育是當代人投資,下代人受益的事情。窮人沒有足夠的資源,來進行長遠規(guī)劃。 缺少有用的信息來源 因為接受信息的渠道十分狹窄,因此他們不知道哪些信息對自己有用。不明白社會的趨勢和即將到來的改變。因此,就很容易做錯誤的決策。 同時在他們發(fā)現哪些堅定不移的信念是錯誤的之前,他們會做出錯誤的決定,這些決定會引起嚴重的后果。 例如:在非洲很多成年人,不知道兒童接種疫苗的好處。很多非洲兒童因為缺少必要和及時的疫苗接種,而過早的死于非洲各類的熱帶疾病。 雖然這些知識,我們現在視為再簡單不過的常識。但是30年前,我們也欠缺這些公衛(wèi)衛(wèi)生的基本知識。 我們通過接受了這條有用的信息,獲取了巨大的變化。當然,這條有用信息的來源是真實可靠的。 生活壓力巨大 窮人需要抵制的誘惑和自我控制將會更多,他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來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更多的需要考慮自己的現實情況。 甚至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是一種需要節(jié)制的生活欲望。這樣的一個過程,導致了窮人長期處于壓力巨大的生活環(huán)境中。 這是,對基本生活需求沒有擔憂的人所無法想象的。 在長期巨大的生活壓力之下,由于壓力導致所產生的皮質醇,會使窮人產生更沖動的決定、 也更容易有孤注一擲的行動。 反過來,這種巨大的壓力,又促使窮人關注短期計劃。逃避長期行為,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 決策更保守 很多窮人有著精明的大腦,對生活事無巨細的規(guī)劃,大多數的窮人都具備真正的企業(yè)家精神:從無到有。 但是,這些窮人通常沒有資本,從事著只能維持生活的商業(yè)活動。 這些商業(yè)活動,通常都是小生意。因為沒有足夠資本來擴大生產,所以生意的收益只能維持生存。 其次,這些小生意賺不了多少錢。這些小生意,意味著從事的人多、競爭充分,因此很難產生更多的利潤。 這些因素,讓窮人的生活處在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當中。由于這種不確定性缺乏的穩(wěn)定感,使窮人更難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做長遠規(guī)劃、行長遠投資。 窮人的成功,一定能帶來更大的成功。當一種情況明顯得到改善的時候,這種改善本身就會影響周圍人的信念和行動。 愿大家永遠逃離貧窮的陷阱! |
|
來自: 昵稱8157200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