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 我叫范進,這是沒有中舉前的形象:“面黃肌瘦,花白胡須,戴一頂破氈帽”,已是十二月上旬的天氣,還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今年我已五十多歲,但依舊坐在考場上,因為只是一個“秀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次步入考場就滿懷信心,希望可以中個舉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好不容易中了個秀才,難道就這樣放棄了嗎?這不考,對不起自己;這考了,對不起全家,我太難了。功夫不負有心人,范進成功中舉。眾鄉(xiāng)鄰有拿米的,有拿白酒的,有捉了兩只雞的……他的生活和環(huán)境瞬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范進瘋了。 這個故事來自《儒林外史》,作者為吳敬梓。他借用科舉考試的亂象,深刻諷刺了清朝百姓的生活狀態(tài)??此埔粋€正規(guī)的選拔人才之舉,其實也從側(cè)面看出社會的腐朽。有人打趣:自己無法想象范進中舉之后瘋了的樣子,但如果你看了他母親的結(jié)局,你一定可以腦補出來。 “秀才”范進 如果要品史君來說的話,我認為范進的天賦確實不怎么樣,不然怎么可能考到50多歲?與此同時,通過讀書做官的也都是富貴人家。因為要拜師、買書、讀書等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巨大的花費。生產(chǎn)力這么低下,加上自己的家庭貧窮,他顯然是不適合長期走這條路的。 這老天爺也是,看似沒有希望的時候又給他希望。本來都要放棄了,自己娶了個老婆家境殷實。在“老丈人”的財力支持下,范進連續(xù)又考了十幾年;“老丈人”失望了,對他破口大罵;再嘗試一把吧?范進中了個秀才。這才當時已經(jīng)很不易了,錄取概率和現(xiàn)在的博士差不多。 不過在當時考取了秀才并沒有什么用,只是有資格參加接下來的鄉(xiāng)試。如果在鄉(xiāng)試中中舉,則意味著開始仕途生涯??贾辛诵悴?,這不是一只腳踏進了官場嗎?這到底是繼續(xù)還是放棄?范進騎虎難下??勺呱线@條路已經(jīng)這么久了,那還不如走到底?他決定繼續(xù)參加鄉(xiāng)試。 考中“舉人” 范進的“老丈人”對他的看法似乎有些改變,送來了一些大腸和酒,并愿意支持他接下來的鄉(xiāng)試。范進瞞著父母,決定去試一試。這真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中了……范進一路狂奔,向自己的家人宣布這個好消息。此時的妻子和老母已經(jīng)挨餓許久,他決定賣掉那只下蛋的母雞。 就這么一會兒,范進的家里擺滿了各種東西。有送銀子的,送地的,送店房的,甚至還有主動來當奴仆的。因為范進要做官了,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帶自己飛黃騰達一把。他和自己的母親兩個人都瘋了,他們幾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金銀財寶,挨個選挨個挑,看上哪個用哪個。 他的“老丈人”在得知這個消息后,給了范進一巴掌,你在想什么?他的瘋病好像有一點好轉(zhuǎn),但自己的母親誰來拯救?每天坐在金銀財寶面前,除了數(shù)還是數(shù),整日在那大喊:“這些都是我的了”。她的母親笑暈了,頭往后一跌,直接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這…… 品史君說 在品史君看來,科舉制度有利有弊,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它逐漸變得弊大于利。我們就拿范進的生平來看,他從20歲到54歲的青春,全都押在了科舉這座“獨木橋”上。34年的折磨摧殘,34年的忍辱偷生,34年的辛酸,全部東西也在“瘋”這一個字上爆發(fā)出來。 看到范進的結(jié)局,人們很意外,可范進母親的結(jié)局更讓全文意境帶入巔峰。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一點: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刻畫出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特別是鄰里親朋的趨之若鶩敬相蜂涌,這也是對當時社會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的真實寫照。 |
|
來自: 昵稱14934981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