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搜集一些驅(qū)邪殺鬼的中藥及成方

 彩虹之光1974 2023-01-31 發(fā)布于新疆

搜集一些驅(qū)邪殺鬼的中藥及成方,(現(xiàn)代的中醫(yī)先生是不信這些的)

常用殺鬼中藥:
檀香,朱砂,雄黃,雌黃,天麻,鬼臼,靈砂,阿魏,麝香,鬼見愁又名無患子。安息香,蘇和香,天竺黃,琥珀,牛黃,石菖蒲,茱萸,卷柏,赤箭一名離母,一名鬼督郵,味苦平。桃仁,主淤血,血閉瘕邪,殺小蟲。桃花殺注惡鬼,令人好顏色。桃鳧,微濕,主殺百鬼精物(初學(xué)記引云,梟桃在樹不落,殺百鬼)。桃毛,主下血瘕寒熱,積寒無子,桃蠹,殺鬼邪惡不祥。生川谷。名醫(yī)曰:桃核,七月采,取仁,陰干,花三月三日采,陰干,

鬼羽又名鬼箭、鬼箭羽、衛(wèi)矛、鬼見愁、四棱鋒?!緞e名】殺鬼丸
【處方】虎頭骨30兩,雄黃1兩(細(xì)研),鬼臼1兩(去須),天雄1兩(去皮臍),皂莢1兩(去皮及子),芫荑1兩,藜蘆6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杏核大。
【功能主治】熱疾、時氣、伏尸。
【用法用量】殺鬼丸(《圣濟(jì)總錄》卷一○○)。
【摘錄】《圣惠》卷五十六

殺鬼燒藥方
處方來源:《千金》卷九。
別名:殺鬼雄黃丸
組成:雄黃1斤,丹砂1斤,雌黃1斤,羚羊角(羖羊角亦得)3兩,蕪荑3兩,虎骨3兩,鬼臼3兩,鬼箭羽3兩,野丈人3兩,石長生3兩,(豕段??)豬屎3兩,馬懸蹄3兩,青羊脂8兩,菖蒲8兩,白術(shù)8兩,蜜蠟8斤。
功效:辟瘟氣。
主治:婦人與鬼交通。
用法用量:朝暮及夜中,戶前微火燒之。
制備方法:上為末,以蜜蠟和為丸,如彈許大。
附注:殺鬼雄黃丸(《圣惠》卷七十)?!夺t(yī)鈔類編》有桃奴,無石長生。

殺鬼麝香丸
處方來源:《圣惠》卷三十一。
別名:殺鬼丸
組成:麝香1分(細(xì)研),雄黃半兩(細(xì)研),光明砂3分(細(xì)研),鬼箭羽3分,犀角屑1兩,木香半兩,白術(shù)半兩,天靈蓋1兩(涂酥,炙令微黃),虎頭骨1兩半(涂酥,炙令黃),桃仁2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主治:傳尸骨蒸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清粥飲送下。
制備方法: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殺鬼丸(原書卷七十)。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

八毒赤丸
【別名】李子豫赤丸、八毒丸、殺鬼杖、斬鬼丹、殺鬼杖子
【處方】 雄黃(研)1兩,真珠(研)1兩,礜石(泥裹燒半日)1兩,牡丹皮1兩,巴豆(去皮心,熬)1兩,附子(炮)1兩,藜蘆(炙)1兩,蜈蚣1枚(炙,去足)。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五尸癥積,及惡心痛、蠱疰、鬼氣,無所不療,鬼疰病。
【用法用量】李子豫赤丸(原書同卷)、八毒丸(《圣濟(jì)總錄》卷一○○)、殺鬼杖(《衛(wèi)生寶鑒》卷二十)、斬鬼丹、殺鬼杖子(《不居集》下集卷十六)。
【注意】忌豬肉、貍?cè)?、蘆筍、生血等物。

辟溫殺鬼丸
【處方】 雄黃3兩,雌黃3兩,羖羊角7兩,虎骨7兩,龍骨3兩,龜甲3兩,鯪鯉魚3兩,猬皮3兩,樗雞15枚,空青1兩,芎5兩,真朱砂5兩,東門上雞頭1枚。
【制法】上為末,烊蠟20兩,并手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熏百鬼惡氣。主
【用法用量】《保命歌括》有禹余糧,無空青,龜甲作“鱉甲”。
【摘錄】《千金》卷九

避瘟殺鬼丸
【處方】 雄黃3兩,雌黃3兩,山甲2兩,龍骨2兩,鱉甲2兩,猬皮2兩,川芎2兩,禹余糧2兩,真珠(酌加)、羚羊角7兩,虎頭骨7兩,樗雞15枚(如無,可以芫青15枚代之),東門上雄雞頭1枚。
【制法】上為末,蠟熔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避疫殺鬼,并吊喪問疾皆吉。主
【用法用量】每正旦,病家門口燒1兩丸,并每人帶1丸,男左女右。
【摘錄】《說疫》卷五

辟瘟散
【處方】茅山蒼術(shù)5錢,草果(去殼,煨)2錢,貫仲2錢,羌活2錢,生甘草2錢,法半夏2錢,川芎2錢,公丁香2錢,防風(fēng)1錢,荊芥尾2錢,細(xì)辛1錢,枳殼2錢,皂角(去皮,刮去子)2錢,香薷1錢,豆砂1錢,石菖蒲1錢,滑石2錢,藿香2錢,熟軍2錢,桔梗1錢5分,神曲1錢,前胡2錢,白芷2錢,紅胡(酒炒)1錢5分,陳皮2錢,薄荷2錢,廣木香2錢,梗樸2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綢絹節(jié)凈,用好瓶收貯,勿令漏氣。
【功能主治】傷風(fēng)傷寒,憎寒壯熱,頭痛身痛,項痛,背強(qiáng)腰痛,目脹鼻塞,身重,風(fēng)痰咳嗽,上嘔下瀉,口渴便赤,內(nèi)傷飲食,外感風(fēng)寒四時不正之氣,霍亂轉(zhuǎn)筋,痧癥,瘟疫,瘴氣,癘氣、瘧疾、赤眼、口瘡、濕流毒、流注、腳氣、腮腫、火喉、喉癰,喉風(fēng),喉腫,痢,熱斑癥,赤游。并治朱砂癥,又名心經(jīng)癥,其病即起,初時脈息周散,牙關(guān)緊閉,手足麻木,渾身發(fā)軟,閉目不語,喉腫心疼,心慌。
【用法用量】用本方治朱砂癥,須急視前后心有紅絲者,點(diǎn)用針刺破出血,內(nèi)有紅絲,隨即挑出血,即好,出紫血即愈,可免事。惟此癥傳染甚多,頃刻不救,急宜早早備用。
【摘錄】《應(yīng)驗簡便良方》卷下

《外臺秘要》卷四引《肘后方》:辟溫粉
【處方】川芎 蒼術(shù) 白芷 藁本 零陵香各等分
【制法】上五味,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主溫疫,轉(zhuǎn)相染著者。
【用法用量】和米粉粉身.若欲多時,加藥增粉用之。
【摘錄】《外臺秘要》卷四引《肘后方》

《外臺》卷四引《肘后》:辟溫粉
【處方】川芎、蒼術(shù)、白芷、藁本、零陵香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和米粉。
【功能主治】斷溫疫。主溫疫轉(zhuǎn)相染著至滅門,延及外人,無收視者。
【用法用量】粉身。若欲多時,加藥增粉用之。
【摘錄】《外臺》卷四引《肘后》
《種福堂方》卷二:辟瘟丹
【處方】乳香1兩,蒼術(shù)1兩,細(xì)辛1兩,川芎1兩,甘草1兩,降香1兩,或加檀香1兩。
【制法】共為細(xì)末,棗肉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防瘟疫,辟穢惡。主
【用法用量】此藥燒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內(nèi)燒之,可辟穢惡。
【摘錄】《種福堂方》卷二

《奇方類編》卷下:辟瘟丹
【處方】紫蘇2兩,香附4兩(童便、醋、鹽水、酒四制),蒼術(shù)2兩(土炒),麥冬1兩(去心),木香1兩(忌火),白扁豆2兩(炒黃色),雄黃5錢(研末),薄荷2兩,管仲8兩(洗凈,煎膏),連翹2兩,山楂肉3兩(炒黑),廣藿香葉1兩(曬燥,研),降香末3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生姜1斤,搗汁拌入藥內(nèi),再用煉蜜為丸,朱砂飛凈為衣,每丸重3錢。
【功能主治】時癥傷寒,四時瘟疫、瘧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時癥傷寒,山楂薄荷湯送下;瘧疾,柴胡陳皮湯送下;痢疾,赤者當(dāng)歸湯送下,白者淡姜湯送下。小兒孕婦,止服半丸。
【注意】忌生冷、魚腥、煎炒、油膩。
【摘錄】《奇方類編》卷下

《回生集》卷上:辟瘟丹
【處方】紅棗2斤,茵陳(切碎)8兩,大黃(切片)8兩,加水安息更妙(如無亦可)。
【功能主治】卻時癥瘟氣。主
【用法用量】原書注:水安息系外洋來者。又,方中用量、用法,《綱目拾遺》引作:水安息五錢;諸藥合為錠,每晨焚之。
【摘錄】《回生集》卷上

《痧證匯要》卷一:辟瘟丹
【處方】生甘草4兩,金銀花4兩,綠豆4兩,凈黃土1斤。
【制法】上為末,水搗石菖蒲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辟瘟。主
【用法用量】每服3錢,痧疫行時預(yù)服之以辟瘟;病中暑毒者,連進(jìn)3服,皆陳皮湯下。
【摘錄】《痧證匯要》卷一

《華佗神醫(yī)秘傳》卷四:辟瘟丹
【處方】 雄黃1兩,雌黃1兩,曾青1兩,鬼臼1兩,珍珠1兩,丹砂1兩,虎頭骨1兩,桔梗1兩,白術(shù)1兩,女青1兩,川芎1兩,白芷1兩,鬼督郵1兩,蕪荑1兩,鬼箭羽1兩,藜蘆1兩,菖蒲1兩,皂莢1兩。
【制法】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絹袋盛。
【功能主治】卒中惡病及時疫。
【用法用量】男左女右?guī)е??;蛲倘缥嗤┳?丸,燒彈大1丸戶內(nèi),極效。
【摘錄】《華佗神醫(yī)秘傳》卷四

《中藥成方配本》:辟瘟丹
【處方】麝香1兩5錢,冰片1兩,沉香1兩5錢,公丁香2兩,檀香1兩5錢,降香1兩5錢,麻黃3兩2錢,細(xì)辛1兩,天麻3兩2錢,腰黃3兩2錢,雌黃3兩2錢,生月石3兩2錢,山慈菇3兩,大戟3兩,五倍子3兩,千金霜3兩,肉桂1兩,大黃4兩,茅術(shù)3兩2錢,鬼箭羽3兩,飛朱砂6兩,蘇合香油1兩5錢。
【制法】各取凈末,一并和勻,加糯米粉11兩,調(diào)漿,將蘇合香油烊入,打和為塊,分做1134塊,每塊約干重6分;或軋片,每片約干重2分5厘。
【功能主治】辟穢解濁。主感寒觸穢,腹痛吐瀉,頭暈胸悶。
【用法用量】每用1-2塊(片劑2-4片),開水化服,小兒減半。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中藥成方配本》

《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辟瘟丹
【處方】羚羊角、樸消、牙皂、廣木香、黃柏、茅術(shù)、茜草、黃芩、姜半夏、文蛤、銀花、川連、犀角、川樸、川烏、玳瑁、大黃、藿香、玄精石、郁金、茯苓、香附、桂心、赤小豆、降香、鬼箭羽、朱砂、毛茨菇、大棗、甘遂、大戟、桑皮、千金霜、桃仁霜、檳榔、蓬莪術(shù)、胡椒、葶藶子、牛黃、巴豆霜、細(xì)辛、白芍、公丁香、當(dāng)歸、禹余糧、滑石、山豆根、麻黃、麝香、菖蒲、水安息、干姜、蒲黃、丹參、天麻、升麻、柴胡、紫蘇、川芎、草河車、檀香、桔梗、白芷、紫菀、芫花、雌黃、琥珀、冰片、陳皮、腰黃、斑蝥、蜈蚣、石龍子。
【制法】將上藥煉丸。
【功能主治】芳香開竅,辟穢化濁。主寒霍亂,暴起嘔吐下利,腹痛或不痛,胸膈痞悶,四肢清冷。
【用法用量】吞服。
【摘錄】《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

方出《圣惠》卷七十,名見《婦人良方》卷六:辟瘟丹
【別名】辟邪丹、辟邪散
【處方】虎頭骨2兩,朱砂1兩(細(xì)研),雄黃1兩(細(xì)研),雌黃1兩(細(xì)研),鬼臼1兩,皂莢1兩,鬼箭1兩,蕪荑1兩,藜蘆1兩。
【制法】上藥生用,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囊盛1丸。
【功能主治】婦人與鬼交通。
【用法用量】辟邪丹(《醫(yī)方類聚》卷二一五引《徐氏胎產(chǎn)方》)、辟邪散(《良朋匯集》卷六)。
【摘錄】方出《圣惠》卷七十,名見《婦人良方》卷六

《瘟疫條辨摘要》:辟瘟丹
【處方】 檀香2兩,降香1兩,藿香4兩,乳香1兩,防風(fēng)1兩,黃柏2兩,連翹2兩,砂仁殼1兩,生大黃4兩,蒼術(shù)1兩5錢,薄荷葉2兩,速香2兩。
【制法】上為末,用濃茶和丸,如核桃大,曬干。
【功能主治】辟瘟疫。主
【用法用量】每日置屋內(nèi)燒煙,令氣透入鼻中;或以粗末,爐中燒之,更為簡便。另加蕓香1兩共研,尤妙。
【摘錄】《瘟疫條辨摘要》

辟溫丹--《窮鄉(xiāng)便方》
【別名】辟瘟丹、避瘟丹
【處方】紅棗1斤(核研末,肉杵膏),蒼術(shù)1斤(不必制)。
【制法】蒼術(shù)為細(xì)末,以棗膏杵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濕瘟。
【用法用量】辟瘟丹(《松峰說疫》卷五)、避瘟丹(《齊氏醫(yī)案》卷六)。
【摘錄】《窮鄉(xiāng)便方》

大辟瘟丹--《羊毛溫證論》卷下
【處方】桔梗3兩,陳橘皮3兩,麻黃(去根節(jié))4錢5分,藿香(去梗)3兩,升麻3兩,生香附2兩5錢,半夏(姜汁炒)1兩5錢,川烏(煨熟,去皮)1兩5錢,滑石(水飛)1兩2錢,紫蘇葉7錢5分,雄黃(研細(xì),水飛)3兩,雌黃(研細(xì),水飛)1兩2錢,生大黃3兩,赤小豆6兩,鬼箭羽1兩2錢,丹參1兩5錢,忍冬藤花3兩,山茨菇(去毛)2兩5錢,千金子(去油)1兩5錢,廣木香1兩5錢,茅蒼術(shù)(生)1兩5錢,山豆根1兩5錢,五倍子2兩5錢,北細(xì)辛(去葉)1兩2錢,麝香當(dāng)門子3錢,紅芽大戟(米泔浸,去骨)1兩2錢5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糯米粥為丸,重1錢1粒,用朱砂1兩,研細(xì)水飛為衣。忌烘干。
【功能主治】諸般時疫,霍亂瘧痢,中毒中風(fēng),歷節(jié)疼痛,心痛腹痛,羊癇失心,傳尸骨蒸,偏正頭痛,癥瘕積塊,經(jīng)閉夢交,小兒驚風(fēng)發(fā)熱,疳積腹痛。
【用法用量】瘟疫伏邪,陰陽二毒,狂躁昏亂,胸膈阻滯,毒邪未發(fā),用薄荷泡湯磨服;羊毛溫邪,毒火發(fā)動,微見寒熱,恍惚神迷,頭痛或眩,面色露青,舌有紅點(diǎn),或有疹塊,胸脹身板,用石膏泡水磨服;霍亂絞腸痧,或感山嵐瘴氣,溫痢溫瘧,俱用燈草湯磨服;中蠱毒、狐貍毒,并野菌、河豚、死牛馬肉、草木鳥獸等毒,腹痛嘔吐,氣阻神昏,俱用黃酒磨服;類中風(fēng),口眼歪斜,語言蹇澀,牙關(guān)緊閉,并歷節(jié)風(fēng)痛,筋骨拘攣,手足腫痛,行步艱難,俱用淡姜湯磨服;九種心痛、胃痛、腹痛,頭暈作噦,并急中癲癇,鬼氣狂叫,奔走失心,羊癇諸風(fēng),俱用開水磨服或淡姜湯亦可;男婦傳尸骨蒸,勞瘵咳嗽,為蟲所傷,每上半個月每日早間用開水磨服1粒;婦人癥瘕積塊,經(jīng)閉不調(diào),腹中作痛,夢與鬼交,俱用紅花煎湯磨,加黃酒少許服之;小兒驚風(fēng)發(fā)熱,積聚腹痛,五疳潮熱,痧疹溫邪,俱用薄荷葉泡湯磨服;偏正頭風(fēng),左右上下牙疼,俱用生萊菔汁磨敷患處,內(nèi)用開水磨服;癰疽發(fā)背,無名腫毒,俱用燒酒磨,加蟾酥、冰片敷患處,內(nèi)服用開水磨。預(yù)防時行疫證,以絳紗囊裝丹,懸于當(dāng)胸或系左腕。
【摘錄】《羊毛溫證論》卷下
【摘錄】《金鑒》卷五十八

避穢丹--《普濟(jì)方》卷四○三
【別名】避瘟丹
【處方】蒼術(shù)、北細(xì)辛、甘松、川芎、乳香、降香。
【制法】上為末,水為丸。
【功能主治】熏解穢惡。主痘疹。
【用法用量】避瘟丹(《仙拈集》卷一)。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三

避穢丹--《種痘新書》卷十二
【處方】蒼術(shù)、甘松、細(xì)辛、乳香、芫荽。
【制法】上為末,燒灰。
【功能主治】避穢,解穢。
【用法用量】熏之。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處方】蒼術(shù)、大黃、茵陳。
【制法】上銼細(xì),棗肉為餅。
【功能主治】避邪穢。主穢氣觸犯,痘瘡暴癢。
【用法用量】置爐中燒之。

避瘟丹--《醫(yī)方易簡》卷四
【處方】乳香 蒼術(shù) 細(xì)辛 甘松 川芎 降香各等分
【制法】上藥為末,棗肉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預(yù)防瘟疫。
【用法用量】遇瘟疫大作之時,家中各處焚之。
【摘錄】《醫(yī)方易簡》卷四

避瘟丹--《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處方】生甘草 南蒼術(shù) 北細(xì)辛 黃乳香各30克
【制法】上藥共為細(xì)末,加紅棗肉250克,為圓餅,如桂元大。
【功能主治】避瘟。
【用法用量】放炭火上取煙熏之,可保三日無災(zāi),一家免難。入夏加干石膏30克,入冬加朱砂1.5克,春、秋不加。
【備注】方中細(xì)辛、乳香皆富含揮發(fā)油,具有解毒消腫鎮(zhèn)靜之功;配生甘草解毒,蒼術(shù)除濕。放置炭火上取煙熏之,則瘟疫邪毒可避。
【摘錄】《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避瘟丹--《醫(yī)方易簡》卷四
【處方】紫蘇2兩,香附4兩(童便、醋、鹽水、酒四制),蒼術(shù)2兩(土炒),麥冬1兩(去心),木香1兩(忌火),白扁豆2兩(炒黃色),雄黃5錢(研末),薄荷2兩,管仲8兩(洗凈煎膏),連翹2兩,山楂肉3兩(炒黑),廣藿香葉1兩(曬燥,研),降香末3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生姜1斤搗汁拌入藥內(nèi),再煉蜜為丸,朱砂飛凈為衣,每丸重2錢。【功能主治】一切時證傷寒,四時瘟疫瘧痢。
【用法用量】時證傷寒,山楂、薄荷湯送下;瘧疾,柴胡、陳皮湯送下;痢疾赤者,當(dāng)歸湯送下,白者淡姜湯送下。小兒、孕婦服半丸。
【注意】忌生冷魚腥油膩煎炒。
【摘錄】《醫(yī)方易簡》卷四

避瘟丹--《奇方類編》卷下
【處方】乳香1兩,蒼術(shù)1兩,細(xì)辛1兩,甘松1兩,川芎1兩,真降香1兩。
【制法】上為末,棗肉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瘟疫不能傳染。
【用法用量】燒之。
【摘錄】《奇方類編》卷下

避瘟丹--《慈禧光緒醫(yī)方選義》
【處方】生甘草1兩,南蒼術(shù)1兩,北細(xì)辛1兩,黃乳香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加紅棗肉半斤為園餅,如桂圓大。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鎮(zhèn)靜。主瘟疫邪毒。
【用法用量】放炭火上取煙熏之,可保3日無災(zāi),一家免難。入夏加干石膏1兩,入冬加朱砂5分,春、秋不加。
【各家論述】細(xì)辛、乳香皆富含揮發(fā)油,具有解毒消腫鎮(zhèn)靜之功,此藥熏煙,配上生甘草解毒,蒼術(shù)除濕,則瘟疫邪毒可止。
【摘錄】《慈禧光緒醫(yī)方選義》

避瘟丹--《瀉疫新論》卷下
【處方】乳香、蒼術(shù)、細(xì)辛、甘松、云香。
【制法】棗肉或糊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避瘟及一切穢惡邪氣。
【用法用量】每用1丸焚之,良久,又焚1丸,略有香氣即妙。
【摘錄】《瀉疫新論》卷下

避瘟丹--《濟(jì)陽綱目》卷七
【處方】蒼術(shù)1斤,臺烏半斤,白術(shù)半斤,黃連半斤,羌活半斤,川烏4兩,草烏4兩,細(xì)辛4兩,紫草4兩,防風(fēng)4兩,獨(dú)活4兩,藁本4兩,白芷4兩,香附4兩,當(dāng)歸4兩,荊芥4兩,天麻4兩,官桂4兩,甘松4兩,三奈4兩,干姜4兩,麻黃4兩,芍藥4兩,牙皂4兩,甘草4兩,麝香3分。
【制法】上為末,棗肉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除瘟疫,并散邪氣。凡宮舍久無人到,積濕容易侵入,預(yù)制此燒之,可遠(yuǎn)此害。
【用法用量】每丸燒之。
【注意】權(quán)宜于暑月。
【摘錄】《濟(jì)陽綱目》卷七

避瘟丹--《瀉疫新論》卷下
【處方】乳香、蒼術(shù)、細(xì)辛、生甘草、川芎、降香、白檀。
【制法】棗肉或糊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避瘟及一切穢惡邪氣。
【用法用量】每用1丸焚之,良久,又焚1丸,略有香氣即妙。
【摘錄】《瀉疫新論》卷下

辟瘟集祥香
【處方】 蒼術(shù)12斤,桃枝(向東南者)12斤,白芷8斤,山奈8斤,檀香3斤,降香3斤,甘松3斤,大茴香3斤,桂皮3斤,香附3斤,烏頭2斤,貫眾1斤,鬼箭羽1斤,白蒺藜1斤,雄黃8兩,雌黃8兩。
【制法】上藥曬干研細(xì),榆面拌勻,令做香匠以細(xì)竹絲為骨,做成線香。
【功能主治】天行瘟疫,瘟病,聞之易愈,并不傳染。主
【用法用量】隨時焚點(diǎn)。
【摘錄】《衛(wèi)生鴻寶》卷一

虎頭殺鬼方--《肘后方》卷二
【別名】虎頭殺鬼丸、殺鬼虎頭丸、虎頭丸、七物虎頭丸、虎杖頭殺鬼丸、辟瘟殺鬼丸
【處方】虎頭骨5兩,朱砂1兩半,雄黃1兩半,雌黃1兩半,鬼臼1兩,皂莢1兩,蕪荑1兩(一方有菖蒲、黎蘆,無虎頭、鬼臼、皂莢)。
【制法】上為末,蠟蜜為丸,如彈丸大,絳囊貯之。
【功能主治】辟溫。除一切疫氣。
【用法用量】虎頭殺鬼丸(《千金》卷九)、殺鬼虎頭丸(《圣惠》卷十六)、虎頭丸(《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八引《澹寮》)、七物虎頭丸(《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七引《寶鑒》)、虎杖頭殺鬼丸(《普濟(jì)方》卷一五一)、辟瘟殺鬼丸(《蘭臺軌范》卷七)?!夺t(yī)方類聚》引《澹寮》本方用法:晨起各人吞小豆大一丸,不致傳染。
【摘錄】《肘后方》卷二

虎頭枕--《衛(wèi)生總微》卷十五
【處方】虎頭骨。
【功能主治】中鬼氣。
【用法用量】以虎頭骨為枕,與兒枕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五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