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魚籽醬·梔子花開 所有經歷,皆有意義。
2005年的春節(jié),在武漢珞珈山附近一棟破舊公寓的樓梯隔間里,不時傳出病人劇烈的咳嗽聲,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孩,正在忙里忙外。 看著纏綿病榻的父親,環(huán)顧著10平米寒冷陰暗的出租屋,她眉頭緊鎖。 她叫黃來女,曾以763分的高分考進武漢大學。 眼瞅著開學在即,思來想去,她做了一個決定。 就是這個決定,引起轟動,受到高度關注,一度上了《新聞聯(lián)播》,被《人民日報》報道過。 但她的故事,比我們想象得更精彩。 ?01 1985年,廣西合浦一個普通家庭里,一個女娃呱呱墜地。 父親開心極了,給孩子取名“黃來女”,寓意“黃家來了個女兒”。 彼時,她的父親在縣文宣團工作,一家三口也算生活安穩(wěn),歲月靜好。 只是好景不長,她4歲時,文工團解散,父親失業(yè)了。 一下子失去經濟來源,生活變得窘迫起來,經常捉襟見肘。 母親離家打工,從此杳無音信。 父親看著女兒清澈無邪的大眼睛,決定帶著她外出討生活。 從此風雨飄搖,居無定所,父女倆相依為命,四海為家。 他們到偏遠山村賣糕點,到海邊挖海螺,累并快樂著。 生活的變故讓小來女早早懂事,父親做事時,她也不閑著。 大街上的礦泉水瓶,旮旯里的飲料瓶,都撿來去廢品站換錢。 有一次她被一輛三輪車壓倒,車主給她10來塊錢,讓她去醫(yī)院檢查。 她開心得忘了疼痛,沒舍得花這個錢。 漂泊不定的日子讓她沒法固定在一個地方上學,數次轉學,3年級時,輟學了。 可是輟學不停學,父親搜羅到一些破爛發(fā)霉的舊課本,自己親自給來女上課。 煤油燈下,用油氈布當黑板,一個認真教,一個若渴學,畫面極美。 生活再怎么艱難,父親都樂觀以對,為她拉二胡,為她縫補衣服。 這一切,都滋養(yǎng)著小來女,讓她快樂,幸福成長,沒有怨懟,冷漠。 余華曾說:
后來,他們回到家鄉(xiāng),小來女直接上了5年級。 終于有了安靜讀書的機會,她非常珍惜,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地學習,升初中時,她考了全縣第一。 她笑了,第一次嘗到了“努力帶來改變”的甜頭。 原來上蒼是公平的,付出就有收獲。 三年初中,她更是拼了命學習,她深知,這是改變命運的途徑,必須盡全力把握。 畢業(yè)時,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和浦重點高中。 仰望星空,她仿佛看見美好的明天在前方璀璨閃耀。 新一輪的拼搏開始了。 苦心人天不負,有志者事竟成,葉子黃了又綠,燕子飛了再回。 轉眼,三年時光匆匆而過,而她,也收獲了累累果實。 2003年,18歲的黃來女考出了763的高分(廣西高考標準分滿分900分),被武漢大學錄取。 摩挲著嶄新的錄取通知書,欣賞著上面浪漫綻放的片片櫻花。 父親笑得好開心,笑著笑著,眼角卻濕了。 黃來女的眼前,全是武大的漫天花海,那是她燦爛的未來。
貌似十年磨一劍,苦盡已甘來。 可命運之神,真的已經放過這對苦難的父女了嗎? ??02 考上大學很開心,同時也為高額學費憂心,這根本不是她家能負擔得起的。 關鍵時刻,學校伸出援助之手,給她開了“綠色通道”,幫她辦理助學貸款,緩解燃眉之急。 還為她安排了勤工助學崗位,另有每月120元的補助,解決了她的后顧之憂。 這一切讓黃來女倍覺溫暖,她動情地說:
每天上課,溫書,做工,雖忙碌卻充實。 只是,這份平靜并沒有維持太久,生活再起波瀾。 2005年初,黃父思女心切,便到武漢邊打工邊陪伴女兒。 一天傍晚,他不慎摔倒,嘔吐不止。 送往醫(yī)院一檢查,腦溢血。 情況相當嚴重,醫(y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 好在搶救及時,黃父熬了過來。 可出院不過幾天,他再次病發(fā)腦梗阻,癱瘓在床,神志不清,說不出話,連來女也認不得了。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熱鬧是別人的,她有的,只是焦頭爛額照顧病重的父親。 為了方便照顧,黃來女在學校附近租了一樓道隔間,把父親接了來。 醫(yī)藥費不是一個小數目,她拼命做兼職,既在學校勤工儉學,還在校外做家教,最多時一個月做3份。 每天,她6點準時起床,為父親做飯,洗漱,打針吃藥; 中午回家為父親弄午飯,煎藥; 晚上放學回來安頓好父親再去做家教,每天只能休息4、5個小時。 聽說體療指法能幫助病人恢復神志,她便學來為父親按摩,每次都累得汗水涔涔。 這樣苦哈哈的日子里,還有幸福嗎? 她笑著說:
她驚喜地看向父親,他正用柔和慈愛的目光看著她! 是的,他醒了! 她喜極而泣,父親也淚流滿面。 就這樣一點一點,父親恢復了。 連醫(yī)生都感嘆:這真是一個奇跡! 這個奇跡,是黃來女用對父親的愛創(chuàng)造的。
雖無法選擇生活條件,但可選擇生活態(tài)度。 柴靜曾說:
生活的重擔一度讓她喘不過氣來,可她不屈不撓,一次又一次倔強地站起,對命運進行絕地反擊。 03 然而,苦難還在繼續(xù),命運并沒有打算放過她。 2006年3月,黃父再次倒下,這次是糖尿病和膀胱癌。 因為病情嚴重,他住進了重癥病房,每天醫(yī)藥費高達1000多元。 黃來女眼淚止不住地流,去哪兒一下子弄這么錢呢? 學校了解情況后,先后組織3次捐款,募得3萬多,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有的同學自發(fā)到醫(yī)院替她照顧父親; 輔導員感同身受,多次做飯送給黃父…… 這一切,都讓她感受到了無限溫暖。 后來,媒體報道了她的事跡,更多的人加入捐款行列。 可是在渡過最困難的時刻后,她謝絕了所有捐款,全都原路退回。 唯有一份500元的捐款是匿名捐贈,沒法退回,她就捐給了其他貧困生。 她說受過的幫助已經夠多了,沒有辦法一一回報,但會在有能力時去幫助更多的人,將愛心不斷傳遞下去。 帶著對父親的愛,對好心人的感恩,她繼續(xù)刻苦學習,成績一如既往優(yōu)秀,年年獲得獎學金,畢業(yè)后拿到本校保送研究生名額。 除此之外,她還獲得很多榮譽,2006年被評為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 2007年當選十大新聞人物,道德模范; 2008年成為武漢奧運火炬手。 面對這一切,她說自己“太幸運了”。
汶川地震時,她捐出與父親兩人半個月的生活費,還當起了“網上義工”,用行動報答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人貴知恩,貴在感恩。 知恩要圖報,心懷感恩,就是愛的輪回。 04 2009年,24歲的黃來女從武大信息安全專業(yè)碩士畢業(yè)。 武漢大學意欲薦她留校,她思索之后搖搖頭,選擇去遠方闖蕩。 她不想一直背負著“孝老敬親”的標簽,畢竟,人生有無限可能。 她帶著父親來到廣東打工,進入世界500強的寶潔公司,從底層做起。 這里幾乎沒人認得她,她沒有負擔,所以毫無壓力和偶像包袱。
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2010年時,她成了一名優(yōu)秀的外貿經理,2014年,她邂逅了美麗的愛情。 婚后有了可愛的孩子,買了房,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 回望過去,有欣慰,也有遺憾,因為父親已經離開多年了。 但談及過往種種,她總是面帶微笑:
? 寫在最后 黃來女的故事雖然告一段落了,但她留給我們的思考,還在繼續(xù)。 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 誰不是無數次被命運打得措手不及,在長夜痛哭,卻又在清晨繼續(xù)趕路。 我們經歷過忽視、欺騙、屈辱、中傷,千瘡百孔后大徹大悟。 我們苦苦掙扎,又大難不死,走到窮途末路,終迎來絕處逢生。 人生實苦,就是一個荊棘接著另一個荊棘,最后才變成明艷的花環(huán)。 點亮【在看】,所有經歷,皆有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