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麥克阿瑟的失敗,導致很多人認為他名不副實,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思想,我將為此介紹一下麥克阿瑟作為被現(xiàn)在中國人低估的將軍。 “在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zhàn)爭”——這是麥克阿瑟最后的總結,也是這位戎馬一生的將軍最后的遺憾,當然,到了現(xiàn)在,卻被很多人拿來調(diào)侃麥克阿瑟的一句笑話,如果不按國籍,就是對一位將軍的不尊重,至少這位將軍在軍事上的能力還是可以得到認可的。 在我們腦海中,麥克阿瑟的經(jīng)典形象是叼著一個大煙斗,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他的一生也可以算是一個傳奇了。 他曾在一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而晉升準將,擔任過西點軍校的校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zhàn)區(qū)總司令。1944年麥克阿瑟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二戰(zhàn)后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對日本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在那時,他可以算是日本名副其實的太上皇,之后出任“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1952年,參與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選舉,但未勝出。1964年4月5日,麥克阿瑟因膽結石去世,享年84歲。 1880年1月26日,麥克阿瑟出生于美國阿肯色州的小石城,他的父親亞瑟麥克阿瑟是位職業(yè)軍人,曾任旅長,菲律賓軍事總督,美駐日使館武官,在回國后被升為中將,可以說,麥克阿瑟的家庭就是一個軍武世家。 如果按照功績和軍銜,他應該擔任陸軍參謀長,但卻因為得罪了總統(tǒng)而被委任普通軍事職務,這老麥克阿瑟看來,這是剝奪了中將的“傳統(tǒng)權利”和“尊嚴”,他因此感到憤怒,不久便辭職還鄉(xiāng)了。 作為一名父親,他可以說是啟發(fā)麥克阿瑟成為軍人的人。 麥克阿瑟晚年曾說∶“我最早的記憶就是軍號聲!而這一切,都是我的父親給我的,我的父親不僅給予我生命,而且給予了我一生的職業(yè)道路。” 1899年麥克阿瑟考入西點軍校,1903年,麥克阿瑟以西點軍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他的總平均成績超過98分,這個成績據(jù)說是西點軍校創(chuàng)辦100年來最好的,然后以較好的成績被任命為上尉。 ![]() 1917年,美國在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組織軍隊去援助法國,麥克阿瑟擔任第42步兵師的參謀長,這支部隊后來被稱為彩虹師,因在戰(zhàn)爭中的英勇表現(xiàn),戰(zhàn)后晉升為準將。 1919年被任命為美國西點軍校校長,麥克阿瑟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后來他被稱為“西點之父”,1937年麥克阿瑟從美國陸軍退役,同時,出任菲律賓陸軍總司令,開始組建菲律賓陸軍。 1941年6月,華盛頓方面,任命麥克阿瑟為遠東陸空軍司令,軍銜升為中將。 1941年12月7日清晨,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日本聯(lián)合艦隊發(fā)起了臭名昭著的偷襲珍珠港行動,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珍珠港基地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事件,殘酷的太平洋戰(zhàn)爭就此爆發(fā)。 1942年2月2日,日本空軍空襲菲律賓,但由于麥克阿瑟之前認為日本不可能空襲菲律賓,所以當時的美軍疏于防備,給了日軍一個機會,駐菲律賓美軍轟炸機和戰(zhàn)斗機大部分被毀,空戰(zhàn)能力完全喪失,再加上駐扎菲律賓的兵力有限,訓練素質(zhì)差,無法抵擋與日軍的進攻,那時,麥克阿瑟甚至想用父親留下的手槍自殺。 在美國高層,他們并不在乎麥克阿瑟的死活,但他們害怕麥克阿瑟投降,被日軍活捉,因此,美國軍方為避免麥克阿瑟被俘命,令他撤離菲律賓,但麥克阿瑟回電∶“深深感謝把我及其家屬列入撤退名單,但他們和我均決定與守軍共存亡。” 對此,軍方不得不讓總統(tǒng)羅斯福親自下令∶“任命麥克阿瑟為西南太平洋盟軍司令,立即赴澳洲上任。” 3月11日夜,麥克阿瑟從科雷吉多爾登上魚雷艇,離開了菲律賓,臨行之前,他發(fā)誓說∶“我將會回來的。”這句話后來也成為了太平洋盟軍的一句常用話,以此形容的勇氣。當這位將軍到達澳洲之后,他拋棄了以前的狂妄自大,開始展現(xiàn)他高超的軍事素養(yǎng),快速布置防御,將澳大利亞打造成鐵桶一般。 一個月后,菲律賓全境淪陷,九萬美軍被迫向日軍投降,麥克阿瑟的愛將溫萊特將軍和英軍勢力亞瑟少將同時被俘,這是美軍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繳械投降。 按照這兩位將軍當時的說法,他們是為了保護美國士兵的生命,他們已經(jīng)為國家盡了應盡的義務,他們認為日軍應履行日內(nèi)瓦公約,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日軍不是他們想象中的軍隊,他們被逼在日軍的槍口下進行了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巴丹死亡行軍,近15000多名美軍士兵死在了日軍的虐待下。這也為日軍后來的悲慘埋下了一個伏筆,就如在沖繩島和硫磺島上,美軍幾乎是見日本人就殺,除了極少數(shù)外,大部分日本人都被殺光。 1942年七月中旬,日軍分兩路,從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進發(fā),這里是澳洲的門戶,麥克阿瑟在這里抵擋日軍,在一周的激戰(zhàn)后,日軍因傷亡巨大退出戰(zhàn)斗,這是美軍第一次打敗日軍。 1943年5月,美軍發(fā)起了阿留申群島之戰(zhàn),雖然殲滅了2500名日軍,但也付出了549人陣亡,3500人受傷的沉重代價,這次情況,麥克阿瑟發(fā)明了“蛙跳戰(zhàn)術”,擠繞過一部分被美軍孤立島嶼,占據(jù)更多的基地,然后困死被孤立的日軍,在此計劃下,麥克阿瑟的防線向前推進了1300海里,使得13.5萬日軍兵力完全喪失了生還的希望。 1944年十月,美軍從日本人手中奪回了菲律賓,10月20日,在菲律賓雷特島海灘上,麥克阿瑟急不可耐的跳下登陸艇,向著岸上的人群呼喊勝利的彼岸,我們到了。 但這被認為是麥克阿瑟好大喜功,愛出風頭,但菲律賓的人民還是把麥克阿瑟稱為“菲律賓的解放者”,他們甚至把麥克阿瑟認成為一種軍中精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fā)布詔書,向全世界宣告日軍投降,9月2日,在密蘇里號的甲板上,麥克阿瑟以盟軍總司令的身份主持了日軍投降儀式。 1945年8月12日,杜魯門總統(tǒng)任命麥克阿瑟為駐日盟軍總司令,負責對日軍事占領和日本的重建工作,當麥克阿瑟因為朝鮮戰(zhàn)爭戰(zhàn)敗不得不回國時,日本天皇親自乘車歡送,日本的民眾站滿街道為歡送這位將軍。 按道理,日本人應該恨麥克阿瑟才對,但這一切,隨著麥克阿瑟對日本的改革消散,麥克阿瑟在統(tǒng)治日本期間進行了多方面改革,徹底消滅了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并將日本的政治由天皇專制改成了民主政治,在麥克阿瑟來之前,日本人他們的妻兒沒有食物,男人必須進入軍隊或者是兵工廠,美軍的轟炸機日夜轟炸,死亡隨時降臨,但麥克阿瑟改變了這一切,他給日本人帶來了援助,他將日本從一片廢墟變成了開始了快速的經(jīng)濟發(fā)展,所以日本一片上下都對麥克阿瑟充滿感激,除了一小部分人外。 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悍然出兵突襲南朝鮮,因為南朝鮮準備不足,導致一敗再敗,不到一個月時間就退到了釜山防線附近。 對此,聯(lián)合國授權組建聯(lián)合國軍,艾克阿瑟出任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一上任就發(fā)起了仁川登陸行動,展現(xiàn)了他高超的軍事素養(yǎng),將北朝鮮軍隊的退路和補給徹底截斷,扭轉了朝鮮戰(zhàn)爭的戰(zhàn)局。 ![]() 但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zhàn),這位不可一世的將軍立馬丟了個大臉,他甚至發(fā)出要用核武器這句話,但隨后,他就因為這句話被杜魯門撤銷職務,然后在國會會議之前的告別演說中,麥克阿瑟發(fā)表了著名演說《老兵永不死,只是漸隱去》。 1952年6月25日,美國國會為了表彰他的功績破例,通過一個決議批準,為他專門制造一枚精致特殊榮譽勛章,這枚勛章上刻著他的肖像和喝澳大利亞的保護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鮮的捍衛(wèi)者等一串名字。 1962年,82歲的麥克阿瑟回到了母校西點軍校,接受軍校最高獎勵——西爾維納斯·塞耶榮譽勛章。在授勛儀式上,他發(fā)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講《責任、榮譽、國家》。 1964年,麥克阿瑟被檢查出膽結石,然后去世。 縱觀麥克阿瑟的一生,不說無風無雨,但仕途上也可以說一片坦蕩,他有著極其優(yōu)秀的出身,自身也有著極其優(yōu)秀的軍事能力,也取得過很多好的戰(zhàn)績,但他并未像很多成功人物一樣,在成功之后變得謙虛,恭敬,而是隨著軍銜的增長和一次一次的勝利,變得狂妄自大,哪怕有時遭遇失敗,但隨著他一次又一次再取得勝利,這些問題又被他掩埋下去,最終他也倒在了狂妄之下,就如劉慈欣《三體》中的一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麥克阿瑟很好的呈現(xiàn)了這句話,這位優(yōu)秀的將軍最終被傲慢所擊敗。 當今很多人認為麥克阿瑟愚蠢,是一位名不副實的將軍,很多人的判斷依據(jù)就來于朝鮮戰(zhàn)爭,但這不是不對的。 看待一個歷史人物,應該看待他的全部功績,而不是看待他的一點,不能因為他的一次失敗就去否決他,去看扁他。 看待麥克阿瑟這種人物,應正確的去看待它,而不是帶有某種偏見,否則就是對歷史的一種不尊重,永遠不要看輕你的敵人,永遠不要因為勝利就去否定你的敵人的強大,就如毛主席當年的從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