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說,廢都城舊書市真正的黃金時代是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時逢世紀之交,很多國有企業(yè)轉型,各大單位、圖書館剔舊處理,舊書行業(yè)一下子呈井噴趨勢,當時幾十家舊書店、四五個舊書露天集市,遍地都是漏兒,很多藏家因而發(fā)達??上嵘餐?,自然不曾遇到。單就個人經(jīng)歷而言,我印象中的西京書市好時代,是在13年到15年前后,當時大雁塔南廣場的歐凱羅古玩城、北廣場的大雁塔古玩城、西廣場的西北紙質(zhì)品交易中心、大唐西市的露天地攤、城里西倉每周四周日的舊貨市場,還有周五的玉祥門古玩城,以及周日的八仙庵早市,漫天星斗,遍地開花,只要有時間,每周都可以過足淘書癮。后來伴隨著優(yōu)化城市品質(zhì)的進程加快,歐凱羅古玩城被政府收購,西北紙質(zhì)品交易中心也變成了高端汽車4S專賣店,玉祥門聽說成了露天停車場,大唐西市被告知沒有紙質(zhì)品交易資歷,再加上遭遇疫情,大雁塔北廣場也不讓擺攤兒了。盡管有常年出攤的興善寺西街,但伴隨著貨源的枯竭,基本上也無書可覓,最典型的就是疫情三年后重開的樂游路春節(jié)書市,往年幾十個書攤兒一字排開,200米的小道上熙熙攘攘,而今卻成了門可羅雀。唯一有點希望的,只能是周日的八仙地攤書市了。 ![]() 這個春節(jié)一直窩在家里,逛了兩次樂游路書市,第一次買了三本書,第二次一無所獲。今日已是大年初八,全國基本全部收假,幸好我還蝸居在家,昨天晚上看了一下天氣,今天最高氣溫已經(jīng)上升到10度了,有充分的理由去逛癸卯年八仙庵第一次書市了。于是提前問好書友,讓他帶上我預訂的書,不管會不會有收獲,取書也是一件事情呀。 ![]() 5:30醒來,6:00起床,洗漱完畢,6:30出門,20多分鐘車程,7點準時到達八仙庵,天還沒有亮,但路邊的趙師、王師早已經(jīng)把書攤擺好了,瀏覽了一下,和年前沒有太大的變化,沒有自己中意的。走到正在擺攤的劉師面前,低頭看到了4本未來出版社的中國古典文學配畫叢書,里面恰恰有我所缺的《一詩一畫》《一詞一畫》兩種,品相還可以。于是便10塊錢買了下來,劉師第一筆生意開了張,也成就了我今天不會空手而歸,更重要的是補齊了一套書,十塊錢實現(xiàn)了三個愿望,不亦快哉。 ![]() 關于這套書,我曾經(jīng)入手過兩套,整體感覺書的價值頗高,寫過一小段書話,現(xiàn)在全文轉錄過來,具體如下: 80年代絕對是中國出版業(yè)最繁榮的年代!長期的禁錮之后,風起新開,就像久壓的彈簧一樣,勢能瞬間爆發(fā)。除了如火如荼的引進各種西方經(jīng)典之外,古典出版也進入了一個井噴時期,并且每一種的選題和制作都可以謂之為美輪美奐。比如這一套未來出版社的“中國古典文學配畫”叢書,每一本只有200頁左右,薄薄的小冊子非常方便隨身攜帶、閑暇瀏覽。盡管是本小書,但卻處處體現(xiàn)出精致和細心來。全套書共八種,每篇文章或每首詩都配有精美的中國畫,每一幅作品都請專業(yè)畫家親自繪制,就連書前和書后的題字,亦由趙樸初、歐陽中石、黃苗子、沈鵬、王子武、錢君匋、任政、吳三大、霍松林、劉炳森、高峽、石憲章、茹桂、劉平、鐘明善、周昭怡、李興仁等大家完成,甚至完稿之后,請的校審也是周振甫、郭在貽等先生。未來社本來是一家少兒出版社,卻能請出這么多的名家來,一方面可以看出出版社的不遺余力,另一方面也能感受到那個時代大師們的和藹可親。整體說來,在那個即將進入快節(jié)奏的時代里,還是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做事情的。 ![]() 畢竟是剛過完年,很多舊書攤主都沒有出攤,可能從老家還沒有回來呢。在姚老三那兒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走到巷子口,路過小周的書攤,他正在從袋子里往外面拿書,看了一下也沒有中意的。抬頭往巷子里面望去,柳師的書攤已經(jīng)擺好,周邊圍了一群人。于是趕快小跑過去,宇文兄、黎叔、白老師和坊上的何老師都在,侯總在一旁和柳師低頭聊天,應該是在挑選柳師特意給他留的東西。都是老熟人,便集體打了個招呼。巷子里沒有燈,天還沒有完全大亮,各位大咖都打開手機上的手電低頭挑書。何老師說:“你沒來好書卻都已經(jīng)被你買走了?!蔽抑浪f的是柳師給我留的兩套書,我趕忙說:“哪里哪里,那只是一本學術論文集而已”。邊打玩笑,也便迅速的投入到挑書者的行列之中了。 ![]() 柳師算是在西安書市里面愛書、懂書和有書的舊書界翹楚了。他脾氣好,人緣就好,為人和善,自然藏書人家都愿意把書賣給他。特別是他長期活躍在南郊文化區(qū),所以總是能收到一些質(zhì)量不錯的好貨。關鍵是他還舍得拿出來賣——現(xiàn)在很多書攤老板都是把一些垃圾在地攤處理,稍微值錢的都上到網(wǎng)上去了,所以每一次柳師一到,眾書友便像餓狼一樣的圍了上去,甚至出現(xiàn)過因為搶書打架的現(xiàn)象,當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相對較懶,每每到達現(xiàn)場的時候早已經(jīng)是一片狼藉,好肉都被叼走了。好在大家偏好不同,有的喜歡低價撿漏兒,有的喜歡文*革故物,有的喜歡世界文學,有的則是國際政治,而我則是中國古代史。所以總有他們挑剩下而被我選中的,每次都有些許收獲。盡管比起這些大咖來不盡如人意,但畢竟源于自己個性慵懶和才疏學淺,也只能阿Q一樣自我滿足了。比如今天選的幾本書,都是大家看不上的,但對于我來說,確實比較心滿意足了。 ![]() 第1種是陳寅恪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萬繩南整理,貴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1版1印,小16開本,全312頁。本書是1947~1948年間萬繩南先生在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聽陳寅恪老師講述魏晉南北朝史所做的筆記。眾所周知,陳先生建國后拒絕回京,理由是指導史觀的差異。其實在這本筆記中,階級分析和集團分析的觀念和方法早已經(jīng)貫徹始終。這可以說明陳先生研究歷史,已經(jīng)從資產(chǎn)階級史學向馬克思主義史學轉變。由此可見,他所不能接受的不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而是唯一的指導史觀。這也足以體現(xiàn)陳先生“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立命之言。 ![]() 第2種是胡如雷先生的《中國封建社會形態(tài)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79年7月1版1印,32開全424頁。中國古代社會分期曾經(jīng)是中國史研究的五朵金花之一,特別是關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分期爭論,幾十年來一直沒有畫上句號。其中影響比較大的就是剛剛去世的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馮天瑜先生的《封建考論》。其實,很多學者都不是生搬硬套西方的封建社會理論,而是傾向于西周封建說的,并引用馬克思的觀點,將秦朝之后的2000年歷史稱之為亞細亞式東方模式。主流史學觀點的春秋戰(zhàn)國分期說,主要來自于郭沫若,并得到毛主席老人家的首肯而廣泛傳播。東方社會的超穩(wěn)定結構,自然有其環(huán)境、土壤、文化各方面的綜合因素,沒必要生搬硬套西方的采邑封君封臣制度,這種先有結論再找史料支撐的研究方法無異于削足適履。相對而言,中國唐史學會前會長、著名歷史學家胡如雷先生的這本書從土地制度、地租剝削形式、自然經(jīng)濟和商品經(jīng)濟、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再生產(chǎn)和周期性經(jīng)濟危機等角度,探討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特殊性,可謂之實事求是,論從史出,其新穎之處和可讀性還是非常強的。 ![]() 第3種是黃啟明的《原始思維》,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1版1印,32開全220頁。柳師書攤這類的書應該有好幾本,因為我見黎叔也選了兩種。當然他比我到的早,屬于捷足先登,不然我肯定會一并拿下來。為什么會買這類書呢?一是我的專業(yè)本來就是先秦史,二是家里領導的博士論文寫的是夏商周祖先神崇拜,書架上這類原始思維、圖騰崇拜類的書早已經(jīng)成了一個系列,后來新出版的同類新書也會相繼買下。愛屋及烏也好,上了賊船(曹教授語)也罷,也許就是一種慣性使然吧。 ![]() 第4種是一本三環(huán)出版社的《中國夢文化》,作者卓松盛,1991年11月1印本,小32開全662頁。此“中國夢”,非彼“中國夢”也。主體在夢,中國是個定語而已。眾所周知,關于夢的研究,首推弗洛伊德氏《夢的解析》。作者此書也是在《夢的解析》的啟發(fā)下寫就的,屬于《夢的解析》的“中國篇”,用中國的材料,分析出中國的結論。買的時候還和幾個書友閑聊,這本書絕對可讀性強,因為中國歷史上對夢的迷信和解讀太重要了,甚至可能左右歷史和改變歷史。比如演義傳說中的周文王夢見飛熊而尋訪姜子牙,漢明帝夢見金人而白馬馱經(jīng),隋文帝楊堅夢見十八子拽他溺水而李淵險些被害。(十八子,李也;淵,水也),除了這些傳說和歷史故事外,在正史中類似故事也不勝枚舉,都顯示了夢境與歷史的互動作用。故而本書不僅有理論,而且趣味也很高。作者叫卓松盛,不知為何人。好像前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副主任叫卓松盛,1961年出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待好事者求證之。 ![]() 第5種是劉戈老師的《回鶻文契約文書初探》,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2月初版一刷。年前逛八仙庵的時候,柳師就給我推薦過這本書,當時書還在他家中,我讓他給我拍照片,后來看傳過的照片,發(fā)現(xiàn)是一本簽名本,簽名頁卻被前主人撕掉了,猶豫了一下就沒有要。今天柳師拿到了市場,被何老師發(fā)現(xiàn)后,遞過來問我要不要。想來淘書靠緣分,可遇不可求,既然何老師再次推薦了,就說明這本書跟我有緣,于是便納入當中。 ![]() 劉老師是我大學民族史老師,專攻回鶻文和西北民族史,是國內(nèi)乃至于國際上少有的幾個相關領域的專家。記得好像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在呂浣溪兄家中,見他書架上有一本該書的簽名本,里面還加了一封劉老師寫給上款主人的親筆信,呂兄說是他從北京淘回來的。因為上過劉老師的課,便討了回來。后來連信一起掛了網(wǎng)上,就在去年夏天,在網(wǎng)上被人買去了。打開訂單一看,赫然發(fā)現(xiàn)竟然是劉老師自己訂購的。于是便讓她取消訂單,借接送孩子的機會把書給送了過去。劉老師古稀之齡,但精神狀態(tài)特別好,不僅非常熱情,而且非常善談。送了我一大堆她和她的愛人——新疆民族史研究專家郭平梁先生的代表作。不僅都簽上了上款,而且還都鈐上了劉老師刻的回鶻文印章。從此后就經(jīng)常和劉老師在微信互動,由衷佩服她寶刀不老、善于思考并真知灼見,也從劉老師那兒了解了學術界的很多軼事遺聞,回想起來總是讓人忍俊不禁。 (ps:今天上午把淘的書發(fā)到朋友圈后,不久劉老師便發(fā)來消息,讓我把書給她留了下來。我說沒有簽名頁了,她說那倒無礙,這書她中只有兩本了,一本是她自己留的,另一本是我上次送給她的,加上這一本一共才三本,遠遠不夠。) ![]() ? 仔細覓過柳師的地攤,確定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便抱著選來了5種書,跨過地攤進入內(nèi)側,打算把書放在柳師的身邊,讓他暫時先保管——一直這樣做的,這樣再去逛別的書攤,就不用背著沉重的書包了。卻發(fā)現(xiàn)在一個袋子旁邊放了一本黃色封面的書,不像其他大陸版的書封面上都標示著顯著的出版社信息。拿到手中,發(fā)現(xiàn)竟然是一本韋伯的《學術與政治》,錢永祥編譯,是《韋伯選集》第一卷,小標題還標注著“新橋譯叢”的字樣,想來是這個系列叢書之一。封面左下角有一個徽標顯示吳氏基金會,這個應該就是出版信息了吧。打開內(nèi)容赫然發(fā)現(xiàn)余英時教授所作的總序,介紹《新橋譯叢》是在臺灣新光吳氏基金會獨立支持下進行編譯的,其范圍廣及人文社會科學的幾個最重要的部門,包括哲學、思想史、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等。選擇精審,編譯慎重、譯者出色當行(余教授語),真的是嘉惠學林的好事情。本書為韋伯的經(jīng)典代表作,除了正文外,還特意加了近90頁的導論部分,這也正是本書的獨到之處。問柳師書放在里面是有人要了嗎?他說沒有,是和你的書放在一塊兒了。這緣分,我要不要的話就對不起這本書了。 ![]() 倒數(shù)第2種是南京師大考古學家、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的裴安平教授的《問道:當代中國考古學現(xiàn)狀的反思與前瞻》,16開精裝上下兩冊全400余頁。該書是王明蓀主編的“古代歷史文化研究集刊”二八編,花木蘭出版社2022年9月初版。業(yè)內(nèi)知情人士告知,花木蘭出版社是臺灣地區(qū)一家專業(yè)的學術出版社,長期以來以出版文史哲學術專著為己任。每年都會來大陸組稿,挑選一些選題和質(zhì)量優(yōu)秀的博士論文和學術專著進行出版。在如今出版不易的時代,為了限制成本,花木蘭出版學術專著僅僅印制50~100本,除給作者5~10本樣書外,沒有稿酬,當然也不收任何的書號和版面費用,并且不限制作者的出版版權,作者可以隨時選擇別的出版社進行再版。對于大陸學者——特別是中青年學者來說,這種出版理念和方式,真的是阿彌陀佛。從來書生不值錢,在洛陽紙貴一號難求的時代,出版學術專著簡直是壓垮青年學者的稻草,花木蘭這種形式,不僅減輕了學者經(jīng)濟負擔,而且?guī)妆緲訒沧銐蛟u職稱等各種應酬用了。由于是純學術著作,出版社剩下的書應該是被全球各大圖書館收藏了,也贏得了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簡直是一舉多得。 ![]() 這套書不能算是在地攤上淘的,而是年前柳師給我留好今天過去取的。之所以看中了這套書,是里面的“反思泡沫”專欄的幾篇批判性文章。作為北京大學七年級考古專業(yè)本科、81級碩士研究生,裴安平師從蘇秉琦、俞偉超先生,又長期在考古一線工作探索。他的反思文章不僅鏗鏘有力,而且言之有物,充分體現(xiàn)了考古學者“有一分證據(jù)說一分話”的嚴謹治學態(tài)度。從另一個角度了解當今學術界的浮躁狀態(tài)。此書真的是一面鏡子。 ![]() 寫完上面的文字才發(fā)現(xiàn),這套書竟然還是作者的簽名本,2022年12月8日簽給某考古研究院的,唉,不到一個月就流了出來,或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吧,難免內(nèi)心的一聲悲涼和嘆息。 ![]() 今天的淘書記到此已經(jīng)可以結束了,為啥呢?因為最后一種16開上下兩卷皇皇700多頁《咸陽碑到》是我替三少兄買的,他今天沒有去書市,所以就幫他帶了回來。拿到手中,怎么越看越有舍不得給他的感覺呢?除了幫三少兄取書之外,我還給呂浣溪兄拿了一本羅宏才老師簽名的《陜西考古會史》,結果到了8點多也沒見到呂兄來,又走馬觀花了一圈卻再也沒有新的收獲。于是便把書放在了柳師那兒,發(fā)消息給呂兄說讓他記得取,他回復說:“我剛出門呢?!?????????? 好了,癸卯年第二篇但淘書記寫完了。盡管收獲不多,但還是有幾本令人比較滿意的,比如配成了一套書,比如幫劉老師買回來一本書,比如幫三少兄背回來的一套書,比如我的《中國夢》……于是,回家途中,禁不住內(nèi)心歡喜,口占了幾句順口溜: 今早去了八仙庵,幸未空手心稍安。 ? 覓得舊書六七種,縱然辛苦亦甜甘。 |
|
來自: tcfzhf的圖書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