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分不清寺廟,比如說分不清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到底是佛教還是道教里的人物,經(jīng)常進錯了廟,拜錯了菩薩。 其實,“寺廟”是“寺”和“廟”的通稱。兩者是有區(qū)別的。 早期,“寺”指的是直接歸皇帝管的國家機構(gòu),如大理寺、光祿寺、鴻臚寺等;“廟”指的是祖廟。如太廟,是指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還有“廟堂”二字,指的是帝王祭祀、議事的地方,后來就成了朝廷和帝王的代稱。 兩漢以后,把接待從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于是,“寺”和“廟”的含義發(fā)生了變化?!八隆北愠闪朔鸾探ㄖ膶7Q,“廟”則指的是供奉鬼神的廟宇。 “寺”和“廟”雖然都是宗教活動場所,但兩者還是有區(qū)別的: 宗教信仰不一樣。 “寺”,屬于佛教,出家人叫和尚;“廟”,屬于道教,出家人叫道士。 發(fā)源地不一樣。 佛教來自于印度,“寺”是外來宗教的活動場所;道教起源于中國本土,“廟”是國內(nèi)宗教的活動場所。 供奉的對象不一樣。 “寺”,供奉的是佛像和菩薩。如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彌勒佛、燃燈佛、藥師佛等等。 “廟”,供奉的是中國本土的天地日月山川神靈和歷史人物。如伏羲、女媧、藥王、火神、花神、菇神、財神、山神、土地、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送子娘娘、媽祖娘娘、湘妃、九天玄女以及孔子、關(guān)羽、岳飛、花木蘭等等。 另外,各行各業(yè)也把他們的祖師爺立廟進行供奉,保佑他們平安順利、財源滾滾。銅鐵業(yè)與冶鑄業(yè)供奉太上老君、紡織業(yè)供奉黃道婆、豆腐坊供奉劉安、木匠供奉魯班、風(fēng)水行供奉劉伯溫等等。 比較有名的“寺”有:河南洛陽白馬寺、河南登封少林寺、浙江杭州靈隱寺、浙江天臺國清寺、江蘇南京棲霞寺、江蘇蘇州寒山寺、北京大覺寺等等。 比較有名的“廟”有:甘肅天水伏羲廟、陜西黃陵軒轅廟、湖南炎陵炎帝廟、山東曲阜孔廟、河南商丘木蘭廟、上海城隍廟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