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經(jīng)史合參研讀班前言
時間:二〇一〇年四月十日
地點:太湖大學(xué)堂
聽眾:太湖大學(xué)堂 經(jīng)史合參研讀班第一期學(xué)員
歷史不是“載之空言”
司馬遷寫《史記》,不同于《春秋》,《史記》有五種體裁,做皇帝的叫“本紀(jì)”。做宰相諸侯的,以及了不起的人如孔子,這些叫“世家”。古人說的世家子弟,就等于現(xiàn)在說的高干子弟,就是這樣來的。其他普通一般的,就叫做“列傳”。還有“表”、“書”等體裁。
他寫《史記》這幾種體裁,大都用傳記體寫,不像《春秋》,他這是首創(chuàng),在他以前沒有,以后大家慢慢跟他學(xué)的。剛才講列傳第一篇,以伯夷、叔齊代表一個高尚的人格道德,然后各種各樣的人都有,而且他很特別,《游俠列傳》、《刺客列傳》,什么都寫了;乃至寫《貨殖列傳》,做生意的、盜墓發(fā)財后來稱王的,什么都有,做偷兒、做妓女也可以發(fā)家的,他講得非常白,非常清楚,有各種列傳。
司馬遷引用孔子一句名言,是講寫作歷史的重點——“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者也”。他說寫歷史、寫文章,如果光講空洞理論,沒有用,他用傳記體來寫,等于寫小說一樣,把一個人一輩子的思想、行為、言語,寫得明明白白的,讓大家看得清楚,這是他寫歷史的眼睛。
所以我們讀歷史,要經(jīng)史合參,要學(xué)觀音菩薩千手千眼,每一只手里有一只眼睛,每一只眼里有一只手,要清清楚楚。
你看他寫皇帝,劉邦是《漢高祖本紀(jì)》,寫項羽也是本紀(jì),他認為項羽跟劉邦是一樣的,平等看待,只有他敢,也只有他做到。后世班固寫《漢書》就不敢了,改了項羽的,不叫本紀(jì)了。我再借幾分鐘時間,講個“歷史眼”給你們聽。你們讀《資治通鑒》,要有慧眼,要用特別的眼睛看,也可說是用法眼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