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這么說: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U4y1Q79v/ (無法加視頻,感興趣的可打開以上視頻查看) 1. 功效與作用:化痰止咳、抗腫瘤 紫菀是一味中藥,具有以下幾種功效和作用: 第一種,具有溫肺止咳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由于風(fēng)寒造成的咳嗽和氣喘; 第二種,具有潤燥的功效,用來治療干咳、頭痛、咽干鼻燥; 第三種,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可以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的生長; 第四種,具有止血的功效; 第五種,具有潤燥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習(xí)慣性便秘。 2. 適宜人群:肺虛勞嗽者 3. 禁忌人群:實(shí)熱者 4. 不宜同食:天雄、瞿麥、雷丸 紫菀性溫,天雄性熱、瞿麥性寒、雷丸性寒,如果紫菀與以上藥物一起使用,會影響紫菀以及其他藥效的發(fā)揮。 5. 食用方法:煎湯,紫宛及其他藥物遵醫(yī)囑配伍后加水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20分鐘后去渣飲汁。 【藥理知識】 【中藥名】紫苑 ziyuan 【別名】紫菀、青菀、辮紫苑、軟紫苑、返魂草根。 【英文名】Tatarian Aster Root。 【來源】菊科植物紫苑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莖短,密生多數(shù)細(xì)根,根皮紫紅色。莖直立,上部疏生短毛。基生葉叢生,長橢圓形,長20~50厘米,寬6~12厘米,基部漸狹呈翼狀柄,邊緣具鋸齒,兩面疏生糙毛,葉柄長,花期枯萎;莖生葉互生,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8~35厘米,寬5~10厘米,漸上無柄。頭狀花序排成傘房狀,有長梗,密被短毛;總苞片球形,總苞片3層,邊緣紫紅色;舌狀花藍(lán)紫色,筒狀花黃色。瘦果扁平,一側(cè)彎凸,一側(cè)平直,有短毛,冠毛灰白色或帶紅色,較瘦果長3~4倍?;ㄆ?~8月,果期8~10月。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河邊。河北、安徽等地有大量栽培。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安徽、陜西、甘肅、青海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有節(jié)的根莖(習(xí)稱“母根”)和泥沙,編成辮狀曬干,或直接曬干。 【藥材性狀】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不一,頂端有莖、葉的殘基,質(zhì)稍硬。根莖簇生多數(shù)細(xì)根,長3~15厘米,直徑0.1~0.3厘米,多編成辮狀;表面紫紅色或灰紅色,有縱皺紋;質(zhì)較柔韌。氣微香,味甜、微苦。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辛、苦。歸肺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5~9克,水煎服;潤肺宜蜜炙用。用治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 【藥理研究】現(xiàn)代藥理試驗(yàn)證實(shí),有祛痰鎮(zhèn)咳作用,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皆有抑制作用;對結(jié)核桿菌亦有抑制作用。此外,還有抗病毒、抗癌、溶血及利尿等作用。 【化學(xué)成分】含紫苑酮、槲皮素、無羈萜、表無羈萜和揮發(fā)油。揮發(fā)油中含毛葉醇、毛葉醇乙酯、茴香醚、烴、脂肪酸、芳香酸等,并分得琥珀酸。另含紫菀氯環(huán)五肽、蘆丁、紫菀苷A、紫菀苷B、紫菀苷C,表無羈萜醇、毛葉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有實(shí)熱者慎服。 【配伍藥方】僅供參考 ①治久嗽不瘥:紫苑(去蘆頭)、款冬花各30克,百部15克。三物搗羅為散。每服9克,生姜三片,烏梅一個(gè),同煎湯調(diào)下,食后、欲臥各一服。(《本草圖經(jīng)》) ②治小兒咳嗽,聲不出者:紫苑末、杏仁泥等分。入蜜同研。丸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五味子湯下。(《全幼心鑒》) ③治吐血,咯血,嗽血:紫苑、茜根等分。為細(xì)末,煉蜜為丸,煉如櫻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時(shí)。(《雞峰普濟(jì)方》紫菀丸) ④治小便不利:紫菀、車前子(布包)各12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⑤治習(xí)慣性便秘:紫菀、苦杏仁、當(dāng)歸、肉蓯蓉各9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炮制方法 【古代炮制方法】南朝宋有蜜浸火焙用(《雷公》)。唐代有炙制(《外臺》)。宋代有焙制(《指迷》)、微炒(《局方》)。明代有蜜水炒制(《必讀》);去蘆頭,醋炒(《醫(yī)學(xué)》);童便洗,姜汁制(《仁術(shù)》);酒洗(《回春》)等炮制方法。清代新增蒸用(《從新》),飯上蒸一次再炒(《增廣》)。 【現(xiàn)代炮制方法】 1、紫菀:取原藥材,除去殘莖及雜質(zhì),洗凈,稍潤,切厚片或段,干燥。 2、蜜紫菀: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后,加入凈紫菀片或段,拌勻,悶透,置炒藥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棕褐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紫草每100kg用煉蜜25kg。 【飲片性狀】紫菀為不規(guī)則的厚片或小段,表面灰自色,中部有黃白色的筋脈,周邊紫紅色或灰紅色,有縱皺紋;質(zhì)柔韌;氣微香,味甜,微苦。蜜紫菀形如紫菀片段,表面棕褐色或紫棕色,味甜。 【質(zhì)量標(biāo)準(zhǔn)】紫菀水分不得過15.0%,總灰分不得過1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8.0%。水浸出物不得少于45.0%,含紫菀酮不得少于0.10%。 【炮制目的】紫菀味辛、苦,性溫。歸肺經(jīng)。具潤肺下氣,消痰止咳作用。 生紫菀擅于散寒降氣祛痰,多用于風(fēng)寒咳喘,痰飲咳喘,新久咳嗽。蜜紫菀的潤肺祛痰作用增強(qiáng),多用于肺虛久咳,癆瘵咳嗽,痰中帶血或肺燥干咳。 復(fù)方制劑 如意定喘片 宣肺定喘,止咳化痰,益氣養(yǎng)陰。用于氣陰兩虛所致的久咳氣喘、體弱痰多;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見上述證候者。 二母安嗽丸 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用于虛勞久嗽,咳嗽痰喘,骨蒸潮熱,音啞聲重,口燥舌干,痰涎壅盛。 橘紅顆粒 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止咳橘紅丸 清肺,止咳,化痰。盱痰熱阻肺|起的咳嗽痰多、胸滿氣短、咽干喉癢。 急支糖漿 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風(fēng)熱所致的咳嗽,現(xiàn)發(fā)熱、惡寒、胸膈滿悶、咳嗽咽痛;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見上述證候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