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慈源寺作畫寄贈且憨齋,其題記云:“吾昔時見我用我法四字,心甚喜之。蓋為近世畫家專一演襲古人。論之者且曰:'某筆肖某法,某筆不肖,可唾矣。此公能自用法,不已超過尋常輩也?及今翻悟之,卻又不然,夫茫茫大蓋之中只有一法,得此一法,則無往非法,而不拘之然名之為我法。情生而力舉,力舉則法而為制度文章,其實不過本來之已悟,遂能變化無窮規(guī)模。吾今寫此,并不求合古人,亦并不定用我法,皆是動手意生乎情,舉手力發(fā)乎文章,以成變化規(guī)模,噫嘻!后之論者,指而為我法也可,指而為古人之法也可,即指而為天下人之法,亦無不可?!?/span> 以上大片題跋,應視為石濤的憤發(fā)豪言,是對藝術創(chuàng)造的高度總結(jié),是對藝術規(guī)律的獨到認識,同時也是對帝王之都,固守傳統(tǒng)者四王之流的當頭一棒,是看透了四王固疾之流敝,“長恨乾坤又腐儒”的浩嘆! 關于石濤50歲至52歲兩年左右時間的北游,使石濤在京的際遇,成為他一生幾近最重的藝術閱歷,由此之豪情勃發(fā),一路奮進,創(chuàng)作了不計勝數(shù)的佳作,這些超越時空的藝術之花,永放光芒。 摘自賈又福先生《至溫石濤一段魂》學習扎記

范琛 賈又福山水畫創(chuàng)作高級研究班任課老師 北京畫院專職畫家, 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蔣兆和藝術研究會會員 先后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社會學學院,獲得文學學士、美術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 石濤有云:自笑清湘老禿依,閑來寫石還寫松。人間獨以畫師論,搖手非之蕩我胸。于是,從于心,才是石濤畫學思想的落腳處。一畫之法,乃自我立,這里的我,不是石濤,而是self。一畫之法,是我心中之法,而不是他法,立一畫之處,就是做自己的主人。而這一畫之法:“見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范琛老師以石濤的一畫之法為宗旨,展開了四周的臨摹課。把對石濤美學繪畫思想中的士人精神通過筆墨示范表達出來,墨之濺筆也以靈,筆之運墨也以神。在一氣呵成的行云流水中,是處于運動之中的造型變化,范老師說,我們的心性、品藻、風度、神智皆在這方寸之間的筆墨變化中自然流露。此外,在當今國際形勢下的繪畫語境中,傳統(tǒng)與審美的提高以及思想的突破尤為重要,我們在這一學期系統(tǒng)的研究了龔賢、范寬、石濤的深度臨摹,該怎么去運用,在當今語境下該如何表現(xiàn),范老師提出了一個跨文化、跨學科的研究框架,以多元的視角展開藝術與生命以及未來的思考。“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法眾生,無有差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根性,都有自己的靈明。我們就是要用石濤的一畫之法,把自己內(nèi)心之處的靈明顯露出來。在反復self的詠嘆中,回到內(nèi)心,回到生命的本然,回到鴻蒙。 本次課程基于石濤的“一畫論,展開了對自身、對生命、對未來的思考。在思想的提升中,深入了技法的概念和研究。以“一畫”為出發(fā)點,通過對筆墨、造型、線條的訓練,嘗試了多種的可能,為22級賈又福山水畫高研班的同學們搭建了一個具有傳統(tǒng)深度、學科廣度與未來視野的當代意義的課堂。提供了一個當代而有深度的實踐平臺。本期我們特意邀請到項超俊與趙毅云兩位同學,聊一聊學習期間的感受。北京金融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
畢業(yè)于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分校繪畫專業(yè) 師從于胡振崑、李鐵生、崔曉東、李乃宙 2022年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山水畫創(chuàng)作高級研究班 石濤在畫中筆墨用線的變化,構圖中點的復雜變化,線即是山,線即是水,點即是樹,點即是皴,靈活多變細如發(fā)絲,粗能扛鼎,線如游龍灑脫漂逸次序自然層層遞進一氣呵成,畫面又互有呼應渾而不亂。
——項超俊 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對山水畫的探索的,是有什么契機嗎?
項超?。?/span>我學習山水畫由來已久,首先是自幼愛好,其次經(jīng)過成教專業(yè)學習畢業(yè)后,源于受中國畫的繼承傳統(tǒng)是否“因襲固守”還是”全盤否定”等問題的困繞,開始重新認識山水畫的探索學習。
臨摹石濤作品《搜盡奇峰打草稿》 42.8mmx285mm
《搜盡奇峰打草稿》大概畫了多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項超?。?/span>我在臨習石濤畫作《搜盡奇峰打草稿》深刻感受到石濤在畫中筆墨用線的變化,構圖中點的復雜變化,線即是山,線即是水,點即是樹,點即是皴,靈活多變細如發(fā)絲,粗能扛鼎,線如游龍灑脫漂逸次序自然層層遞進一氣呵成,畫面又互有呼應渾而不亂??上以诋嫷臅r侯在紙張和筆墨用線上把控都不十分理想。但是感受到學習傳統(tǒng)的必要性,感受到了臨摹繪畫的樂趣。 來到賈又福山水畫高研班之后,在臨摹方面,有什么不同的感觸?項超俊:2022年有緣來到賈又福山水畫創(chuàng)作高研班是我退休后的愿望,想通過學院派的系統(tǒng)學習使我真正開始研究山水畫,認真臨習古人的作品。在學習過程中,嚴格按照學校的課程,緊張又活潑,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最難得的是,沒想到班里還有幾位同學是同齡人,我很心慰,不僅學到了理論,又收獲朋友師長。 臨摹石濤作品《奇峰怪石圖》 33mmx243mm 這個假期,你有什么安排?項超?。?/span>這個假期可以緩解一下學習的壓力,打算重新疏理一下學習的思路,整理一下學習資料,備齊學習工具,再看一些書和網(wǎng)上資料,迎接下學期繁忙緊湊的課程。 四川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射洪市政協(xié)詩書影畫院特聘畫家 2022年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山水畫創(chuàng)作高級研究班
作品《射洪春意》獲四川省教廳、省委宣傳部“教師藝術節(jié)”二等獎作品《玉太踏水橋之憶》入選十二屆全國美展四川展、生態(tài)四川美術展(省美協(xié)、四川環(huán)境保護廳)作品《山野人家》獲省美協(xié)“七市聯(lián)展”優(yōu)秀獎、省文化廳“暢想中國夢展示新四川”全省群星璀璨美術書法攝影優(yōu)秀作品獎作品《農(nóng)家樂》入選省政協(xié)守墨鼎新作品展作品《故園》獲省美協(xié)舉辦的七市聯(lián)展優(yōu)秀獎作品《風景這邊獨好》發(fā)表于四川日報(1998.5.8第83期)這幅畫給我的最大感受是蒼茫,混成、靈變、爽利。對筆墨技巧、造型能力、用筆質(zhì)量、要求極高。通過這幅畫的臨摹我感悟出了賈先生的臨摹教學進度安排的匠心獨具。 ——趙毅云 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對山水畫的探索的,是有什么契機嗎? 趙毅云:我從小就喜歡涂鴉,直到1989年初中畢業(yè)考進射洪師范學校,在美術老師羅時銀,喬勛金老師家中的《迎春花》《江蘇畫刊》等美術刊物中看見美麗的山水國畫畫作品,引起了我對國畫山水的濃厚興趣(他們都是畫大寫意花鳥為主),開始自學山水畫探索。臨摹石濤作品《搜盡奇峰打草稿》 42.8mmx285.5mm 《搜盡奇峰打草稿》大概畫了多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趙毅云:這幅《搜盡奇峰打草稿》我用了兩周左右時間最后完成。臨摹《搜盡奇峰打草稿》時,我已經(jīng)先后在劉學惟教授,賈云娣教授精心指導下學習、了解、臨摹了龔賢作品;在孫曉東教授遠程指導下臨摹了范寬作品;并在范琛老師對石濤作品進行了深入講解后,大概一周半初步完成。這幅畫給我的最大感受是蒼茫,混成、靈變、爽利。對筆墨技巧、造型能力、用筆質(zhì)量、要求極高。通過這幅畫的臨摹我感悟出了賈先生的臨摹教學進度安排的匠心獨具,科學合理。如果沒有對前面幾位先賢作品的臨摹,臨摹這幅作品會很困難。
臨摹石濤作品《搜盡奇峰打草稿》 局部 來到賈又福山水畫高研班之后,在臨摹方面,有什么不同的感觸? 趙毅云:我非常慶幸來賈又福先生這里學習!在沒來賈又福山水畫創(chuàng)作高研班之前我也進行了一定的國畫山水經(jīng)典作品臨摹。來先生這里學習后,我感到我以前的臨摹簡直是皮毛,根本沒領會到臨摹的精髓。首先是我以前的臨摹是無序的,看著哪幅好看就臨摹哪幅沒有明確的目標,浪費時間收效甚微。賈又福先生主導的臨摹,精心布置、體系連貫、匠心獨具。根據(jù)龔賢、范寬、石濤、作品的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龔賢作品解決了層次。用筆用墨、范寬作品解決了造型嚴謹與博大。石濤作品豐富了筆墨的靈活性。通過對幾位前輩大師作品的細節(jié)比對,深入分析,從造型及筆法的求真復原,及深入細致的臨摹,我明顯感受到我寫生創(chuàng)作中的筆墨技巧與造型能力有顯著提高。我對作品從筆墨層次,細節(jié)收拾、造型正大嚴謹、氣韻靈動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個假期,你有什么安排?趙毅云:這個假期雖然短暫,我還是希望盡量抽時間將老師們精彩深入的課件復習一遍。對臨摹過的精品再次觀摩分析。在理論上進一步系統(tǒng)梳理。對過去的寫生創(chuàng)作作品進行審視與反思。并對我的創(chuàng)作方向進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