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母親人生中的第一張彩照 這是母親在原公社的壩子邊上,面對公社辦公樓,坐在壩子邊的圍坎上留影。時間大約在八六年以后,我八五年有120黑白相機,自照自洗。八五年到北京后第一次看見彩照,我的第一張彩照也是北京照的,就是在毛主席紀念堂門口。我到賣照相器材店咨詢,120像機能否照彩照,才知道120像機也可照彩照,但要買卡子裝在像機里面,卡子的作用就是好卡135膠卷,120膠卷是黑白的。黑白膠卷自己洗,135膠卷當時只有古藺才能洗。 由于時代的進步,特別是數(shù)碼像機的出現(xiàn),根本不用膠卷。到了2003年以后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拍照成了家常便飯,但過去的歷史不能忘記。 本《美篇》中的所有相片都是我拍照的洗的或彩相館洗的。雖然有的相照的不那么好,但至少保留了哪個年代的記憶,留下了哪些年代的歷史瞬間,留下了母親的音容笑貌,留下了母親與兒子兒孫的合照,讓后輩們記住母親的辛勞,記住母親對下輩的殷切希望。 一九八六年春節(jié)全家合影留念 婆孫(付通付梓豪)合影留念 婆孫(付梓豪陳超超)合影留念 九三年春節(jié)復陶后山上茶樹邊合影留念 我在給大家照相,所以沒有我的合影。我印象深的是付瑜九四年讀二郎高中。 大約九五年左右合影留念 一九九三年春節(jié)大山上合影留念 我在給大家照相,所以沒有我的鏡頭。 一九九三年小朋友合影留念 一九八七年付世恩參軍姊妹合影留念 一九八七年五月份水邊滿滿家合影留念 在沒有智能手機之前,照相是一項比較奢侈的活動,不知丟掉了多少該永遠銘記的歷史瞬間。有相機還要有技術(shù),沒有技術(shù)就白費。有錢也不能隨時請得到相師…… 我們應該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要想留下什么,拿出手機就能隨心所欲的記錄下來。 ![]() 作者:范俊英 編輯:采桑 |
|
來自: 古藺同鄉(xiāng)會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