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去年冬天小紅書寫下的這兩句文案。延續(xù)“小紅書送烤紅薯”的溫暖,今年“小紅薯慢閃店”如約而至,還是熟悉的配方、同樣的溫暖——
每逢冬季,網(wǎng)上就會開始流行“冬天的第一個烤紅薯”。看到烤紅薯攤,就確定冬天真的來了。 洞察到這個現(xiàn)象,小紅書的“小紅薯慢閃店”再次開張,慢慢成為一種品牌和用戶的默契約定。而今年的小紅薯慢閃店,又有什么不同呢?一起往里請。相比去年,今年的小紅薯整體形象更可愛了。每個包裝上都有一個擬人化紅薯形象,文案上也多了些小心思。 圖片來自小紅書用戶看到這句文案時,會讓人馬上聯(lián)想到一個畫面。冒著熱氣的烤紅薯帶來手心里的溫暖,一口下肚,瞬間感覺整個冬天都暖和了。 小紅書上的小紅薯 為你烤的小紅薯 熱/全糖/加濃不妨其他小料/加固防摔看到這句文案時,腦海里立馬浮現(xiàn)另一句話:“生活很苦,但紅薯很甜”。最大的改動,是每個包裝封套上都附帶一個簡短的溫暖故事。 圖片來自小紅書用戶圖片里的故事是,小紅薯@ Lemon_030 在家隔離,點了退燒藥外賣,結果被不小心扔到陽臺、拿不到。發(fā)完求助筆記之后,在其他小紅薯的熱心建議、成功拿到了退燒藥。往這些故事的肌理去看,小紅書總能敏銳察覺到人的情緒情感變化、并及時給予溫柔開導和回應。烤紅薯溫暖身體,故事溫暖人心,“小紅薯慢閃店”2.0版本,讓人感覺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溫暖。由此可見,今年小紅書不再強調“送烤紅薯”,而是有意識挖掘并放大“小紅書溫暖社區(qū)氛圍感”,并提出“一顆薯、兩份暖”主題。 圖片來自小紅書用戶“一顆薯”,指的是冬日里的烤紅薯,是小紅書平臺的具像化表達、讓用戶有更親近的平臺感知。 “兩份暖”,一方面指送出的“烤紅薯”的物理溫度暖胃又暖心、在寒冬里溫暖了用戶。另一方面,指的是紅薯包裝上“溫暖人心”的社區(qū)故事,向更多用戶傳遞溫暖的社區(qū)氛圍。 像這樣的溫暖故事還有許多,比如撿到一只刺猬引發(fā)小紅薯們在評論區(qū)開啟“云養(yǎng)娃”模式,小紅薯找到芬蘭失聯(lián)的向導爺爺,在小紅薯的鼓勵下和容貌焦慮和解……正如這支短片里所提到的:這是紅薯地里每天都在發(fā)生的溫暖。不管是分享溫暖、還是被溫暖,人和人之間的關系都會升溫,就像慢慢烤熟的紅薯,這也是今年“小紅薯慢閃店”在內容溝通上的升維。除了以烤紅薯包裝為溫暖載體進行內容升級,今年小紅書還在線上開設了一家24h不打烊小紅薯慢閃店,將溫暖從線下延伸到線上,新增溝通的接口。親切的小紅薯擬人化形象,用一個大大的“慢”做成的燈牌,營造夜幕街邊溫暖氛圍感。把每一篇溫暖的小紅薯筆記,包裝成可以為人驅寒寒冷的炙熱烤紅薯,點擊即可獲取。不售賣烤紅薯,只售賣溫暖人心的故事,這個設定有點像現(xiàn)實版解憂雜貨店、頗具浪漫。 大家在這里寄存分享自己在生活遇到的“小美好”,而小紅薯慢閃店會穿越時空,在未來的某一個時空溫暖他人、給予幫助。在小紅薯慢閃店線上店,有兩個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故事——第一個故事,是在《無限超越班》曾向新生演員發(fā)起邀約、卻無人問津的車保羅爺爺,最后回到香港繼續(xù)朝九晚五的生活。得知這件事的小紅薯,熱情邀約車保羅爺爺入駐小紅書,并自發(fā)性發(fā)起#安利車保羅 話題,甚至主動擔當“經(jīng)紀人”給入駐的導演推薦…… 面對小紅薯的暖意,車保羅爺爺也敞開心扉、當大家的樹洞爺爺、開心果爺爺。
在小紅書分享了自己的備考壓力和崩潰瞬間,在評論區(qū)收獲了“稍微休息一下就好了”、“考研最后階段大家狀態(tài)都不會太好,能堅持到考試你就贏了”等等暖意回復??赡苡谒硕灾皇且粭l隨手編輯的評論,但對考研人來說卻是“雪中送炭”。關鍵時刻,有時候真的需要有人拉你一把。 從溫暖開始、再以溫暖延續(xù),小紅書不僅僅是生活方式分享平臺,也會是用戶深藏心底溫暖的伊甸園。心理學的吸引力法則:真誠會吸引真誠,溫暖會遇到溫暖。在小紅書溫暖社區(qū)氛圍下,不管你是求助者還是幫助者,這份暖意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到你的心態(tài)、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除了開設固定攤位,還在上海街頭開設了“偶遇版”行走的小紅薯慢閃店(溫暖夜車版本)。 小紅薯慢閃店(溫暖夜車版)與年輕人偶遇、送出烤紅薯,這種不確定性會提升用戶驚喜感、加強人們對結果的預期心理,甚至變成一種特殊的儀式感。如果能在逛街時偶遇,也會讓這個冬天變得溫暖且驚喜。冬天的流動小紅薯溫暖夜車,也是一個溫暖的記憶符號,可以深化用戶對小紅書社區(qū)的溫暖認知。這兩年營銷圈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趨勢:品牌共創(chuàng)。用戶變成演員,品牌成了舞臺,品牌與用戶“共創(chuàng)產(chǎn)品”。整體看下來,“小紅薯慢閃店”的2.0版本,就像一個搭建好的舞臺,匯集山川湖海的用戶,聽著他們慢慢說那些溫暖的故事。這也是今年“小紅薯慢閃店”IP有意識去推進的一個動作:平臺向后退一步,用戶往前進一步,讓用戶溫暖用戶。讓用戶時刻保持分享欲,也會讓彼此的關系更細水流長。這個項目去年剛出街時,其實給我留下蠻深刻的印象,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就是一個很輕松、小而美的傳播案例。在冬天吃到一顆烤紅薯,可以獲得一份簡單的快樂和溫暖,這種感覺和逛小紅書有著相似之處。在紅薯地里,不管是分享、求助還是自我表達,總能得到善意回應,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在一來一往的對話中溫暖彼此、像烤紅薯一樣慢慢變熟。去年的小紅薯慢閃店,更多是以融入各個城市街頭的方式,吸引更多人來打卡、拍照,本質上還是停留在一個好玩的活動形式上。今年的“小紅薯慢閃店”IP升級,更多是轉換用戶視角,向內思考、向下扎根。比如,延續(xù)熱氣騰騰的“烤紅薯”載體,再注入溫暖故事內涵,通過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溫暖,讓小紅書社區(qū)的溫度變得更有感知度。可見,從指尖溫度到內心溫暖,小紅薯慢閃店和用戶展開了一次從外至內的品牌對話。去關心用戶需求,滿足用戶歸屬感。下一個冬天,小紅書的“小紅薯慢閃店”又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呈現(xiàn)呢?又有什么樣的故事發(fā)生呢?
留言互動 未來的小紅薯慢閃店 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形態(tài)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