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清朝皇帝,是清宮劇最喜歡的選材人物。因為康熙的父親順治,是清軍入關后的第一任皇帝,那時清朝政局不穩(wěn),并且他死得還早,沒什么故事可講。 而乾隆之后,清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所以,只有這三任皇帝,可以拿出來說一說。 ![]() 其中,雍正帝是清朝最具爭議的皇帝,他的身上有很多懸案,至今被人津津樂道。此外,他還是個頗有手段,甚至心狠手辣的皇帝。 不過,作為皇帝,有手腕有心眼才是對的,否則盯著皇位的人那么多,雍正不心狠,早不知被人謀害了多少回了。 雍正能繼承康熙的衣缽,給乾隆留下一片美好繁榮的江山,除了狠,他肯定有很多正面的過人之處。就以下三個方面來講,雍正的帝王之術就已經讓后人望塵莫及了。 ![]() 1、設秘密立儲制度古代立儲的傳統,向來是立嫡立長,可并非所有的皇帝都是上一任皇帝的長子嫡孫,若是其他皇子確實有才有能,被立為儲君,也無可厚非。 不然,康乾盛世不會出現。因為皇太極死后,按嫡長之說,沒有人敢反對豪格繼位,多爾袞能力再強,也沒資格。 順治生前沒立太子,臨終時才接受傳教士湯若望的建議,在遺詔中傳位給玄燁。 ![]() 康熙在位時,很早便立了太子,可皇子們的爭斗太恐怖了,胤礽兩立兩廢,雍正參與奪嫡的經歷,讓他登基后想起都后怕。 九子奪嫡,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分為兩黨,斗得難舍難分,最終雍正勝出。 雖然贏了老八,但是他還會為他的十四弟和十七弟這些曾經的潛在對手,而夜不能寐,小心翼翼地防著。 ![]() 為了避免當年的奪嫡之事再發(fā)生,雍正決定不立太子,只是悄悄地把傳位于四阿哥弘歷的詔書,藏到了正大光明的牌匾后,規(guī)定他百年之后才準拿下來。 奪嫡成功也說明了雍正的一個過人之處:能忍。 雍正比其他所有的皇子都能忍,康熙在時,太子和大阿哥爭得你死我活,就讓康熙痛心又生氣,只要有皇子敢有爭儲的表現,都會被懲罰。 雍正硬是用一種云淡風輕,不爭不搶的態(tài)度,贏得了康熙的信任,最終傳位于他。 ![]() 2、建立強大中央集權其實,康熙在的時候就已經在不斷收攏權力了,比如他除掉鰲拜,裁撤三藩,都需要很大的魄力。到了雍正這里,他做的只會比康熙還狠。 當年那些跟他爭過儲君之位的兄弟,并沒有認為皇位已定便死心,對手中有權勢看起來有威脅的兄弟,雍正全都逐漸把他們邊緣化,不是派去邊疆,就是撤掉重要職務。一旦誰有風吹草動,直接罷免囚禁。 他裁掉了朝中很多雞肋般的官職,設立了軍機處。康熙在時曾設南書房,分散議政大臣的權力,雍正的軍機處,設在隆宗門旁,只選內閣中性格特別謹慎的人,輔佐他處理軍務政務。 ![]() 這些人直接聽命于皇帝,有點像朱元璋的錦衣衛(wèi),但雍正的權力,比朱元璋還要集中。 雍正還設置了密折制度,方便于他傾聽不同等級的下人,向他匯報情況,不管是官員,還是一個小兵,都可以給他遞折子。 密折直接遞到他面前,只有他能看,那些想從中作梗的官員有了忌憚,便不敢肆意妄為了。 ![]() 3、不拘一格用人才這個行為,雍正也是得了康熙真?zhèn)???滴踔赜脧埻⒂?、李光地、姚啟圣、魏東亭等漢臣,給他們很大的權力,雍正也是。 他繼續(xù)重用張廷玉、李衛(wèi)這樣的清官賢臣,張廷玉管理禮部、戶部、吏部,任首席軍機大臣;李衛(wèi)管兵部、刑部,任直隸總督。 同時,給年羹堯相當大的兵權,讓他去平定邊疆叛亂,收回失地。要不是年羹堯后來太過跋扈,雍正不會處死他。 ![]() 同期受寵的漢人大臣還有田文鏡,雍正憎恨貪污,年羹堯之所以跌落神壇也是由于他貪污太多所致。 田文鏡任河南巡撫、總督期間,大力整頓轄區(qū)內吏治,徹查大小案子,清理積欠,扭轉了河南財政糟糕的局面。 他還實行攤丁入地,監(jiān)管官員收受賄賂等,獲得百姓的一致好評。 除了這三大舉措,雍正還有許多值得稱贊的政績,他也是整個滿清最勤政的皇帝,嬪妃少,子嗣少,每天要么在批折子,要么在見大臣。 ![]() 也正因如此,雍正才去世得早,比他的父親和兒子,少活了好幾十年。 |
|
來自: 新用戶1547218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