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考上圣約翰大學主修經(jīng)濟, 這是中國最早, 也是當時最優(yōu)秀的大學之一, 畢業(yè)后進入新華銀行, 雖然當了新華銀行秘書長, 中國人民銀行也請他兼職, 但到底薪水和國外差了幾百倍。 然而銅臭多少, 不影響他盡情施展才學, 有人曾問為啥回來, 他說:“我認為中國有希望?!?/p> 后來又和這些老鄉(xiāng)友人來往, 他們有的指點他拼音文字, 有的修改他閑來寫的《中文十講》, 整日耳濡目染, 又利用閑暇時間學習, 還寫了幾篇關于文字改革的文章, 就這樣,他成為了“業(yè)余語言學者”。 業(yè)余又如何,也可了不得, 周恩來親自點名, 那個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周有光, 來北京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吧。 會議結束就任命他為: 文字改革委員會第一研究室主任。 這一年他50歲, 殫盡竭慮三年后, 全國漢族學校以普通話為校園語言, 全國公共活動以普通話為交際媒介, 并提出漢語拼音方案三原則: 拉丁化、音素化、口語化。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通過周有光的申請, 認可漢語拼音方案, 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 方塊漢字, 經(jīng)由26個字母流傳到全球各地, 不僅如此,電腦和手機普及后, 漢語拼音輸入法取代了五筆和手寫, 成了全世界最流行的中文輸入法, 小小拼音, 搭建起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 “業(yè)余”的周有光, 從此被譽為“中國漢語拼音之父”, 每個學過漢語拼音的人, 都欠他一份“師恩”, 這聲“老師”,他受得起。 中華五湖四海,言語糅雜, 各地說的方言互相聽不懂, 氣象學家竺可楨就感嘆: “唉,開會我用英文演說可以, 怎么說中國話就沒人聽得懂?!?/p> 于是推廣拼音的同時, 周有光提出了推行普通話, 有人問: “讓56個民族都學拼音說普通話, 這太難了,你就那么有自信?” 他回答:“我知道很難, 但是如果我們不做的話, 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p> 漢語拼音和普通話的普及推廣, 晚年的周有光, 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他也成了網(wǎng)民, 在網(wǎng)上讀各種有趣的文章, 100歲后, 周有光甚至使用智能手機上網(wǎng), 他提出“終生教育,百歲自學”, 學海無涯, 只關乎內心,無關于年齡。 葉圣陶曾說: “誰娶了九如巷的張家姑娘, 誰就會幸福一輩子?!?/strong> 大姐張元和嫁昆曲名家顧傳玠, 婚后幾十年, 睹人世滄桑,歲月無情, 歷戰(zhàn)爭逃亡、十年摧殘, 那些傷痛悲喜都已經(jīng)離去, 惟獨張允和與周有光還恩愛如初, 兩雙手從稚嫩到長滿老繭, 仍舊握緊了對方。 他們相敬如賓, 上午喝紅茶,下午煮咖啡, 每日要碰兩次杯,謂之舉案齊眉, 幾十年如一日,幸福的羨煞旁人。 被稱為“四朝元老”, 世人所期盼的人生美好, 周有光全都經(jīng)歷的真真切切。 許倬云評價他: “繼承中國文化之結晶, 又接受現(xiàn)代文明之果實,融會貫通, 診脈中國痼疾,針砭當時弊病”。 李澤厚稱贊他:“不為潮流而動, 對任何尖銳的問題, 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獨立的思考, 尤其不簡單”。 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說: “周有光, 是一百年來無數(shù)有志之士的精神象征?!?/p> 詩人邵燕祥說: “他是當代難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這位集榮譽于一身, 文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卻始終樸實無華, 他的書室只有9平方米大小, 一張80年代的舊書桌, 一個大書架,兩張椅子, 就擠得滿滿當當。 人們都說書室太小, 周老笑笑: 心寬室自大,室小心乃寬。 沒錯, 書桌何須大,貴有大文章。 渡盡劫波心自在, 富貴虛名與我何干? 2017年1月14日, 周有光揮別塵世, 傾其一生三行建樹, 無論哪個領域都能極盡翹楚, 時間是生命的長度,越用越短; 視野是生命的寬度,越看越寬。 他一輩子活出了別人的三生三世, 他的學術財富, 改變了無數(shù)中國人的命運, 給民族未來開闊恢弘的文化畫卷; 他的精神財富, 如亙古永恒的燈火, 照亮世世代代前行的路途! 澤被天下誰人知? 今天,2023年1月14日, 周有光逝世6周年祭日, 這位于國于民貢獻非凡的傳奇老人, 值得我們所有人銘記,緬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