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浩然— —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第一人
孟浩然(689—740年),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后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游歷東南各地。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1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清·沈德潛:“起法高深,三、四雄闊,足與題稱。讀此詩知襄陽非甘于隱遁者?!保ā短圃妱e裁》)
12.《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元·方回:“此詩句句自然,無刻劃之跡?!保ā?/span>瀛奎律髓》)
13.《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近代·劉永濟:此古今傳誦之作,佳處在人人所常有,唯浩然能道出之。聞風雨而惜落花,不但可見詩人清致,且有屈子“哀眾芳之零落”之感也。(《唐人絕句精華》)
14.《歲暮歸南山》
【唐】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清·徐增:“此作字字真性情,當是浩然極得手之作?!保ā抖终f唐詩》)
15.《與諸子登峴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清·俞陛云:“前四句俯仰今古,寄慨蒼涼。凡登臨懷古之作,無能出其范圍,句法一氣揮灑,若鷹隼摩空而下,盤折中有勁疾之勢?!保ā?/span>詩境淺說》)
李頎— —骨秀神清
李頎(690—751年),趙郡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進士及第,曾任新鄉(xiāng)縣尉,晚年在幫鄉(xiāng)隱居。他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著名詩人皆有來往,詩名頗高。其詩內容豐富,所作邊塞詩,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有《李頎詩集》,《全唐詩》編其詩3卷。
16.《送魏萬之京》
【唐】李頎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明·邢昉:“高華俊亮,與摩詰各成一調?!保ā短骑L定》)
王昌齡— —七絕圣手
王昌齡(698—756年),字少伯,長安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汜水尉,再遷江寧丞,又因事貶龍標尉,世稱王江寧、王龍標。安史之亂后為刺史閭丘曉所殺。擅長五言古詩和五、七言絕句,其中以絕句成就最高。詩境雄渾開闊,自成一格。明代王世貞論盛唐七絕時,認為只有王昌齡可與李白爭勝。有“詩家天子”、“七絕圣手”之稱?,F(xiàn)存詩一百八十余首,《全唐詩》編為四卷,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17.《長信秋詞·其三》
【唐】王昌齡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清·沈德潛:“昭陽宮,趙昭儀所居,宮在東方,寒鴉帶東方日影而來,見己之不如鴉也。優(yōu)柔婉麗,含蘊無窮,使人一唱而三嘆。”(《唐詩別裁》)
18.《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清·宋宗元:“悲壯渾成,應推絕唱。”(《網(wǎng)師園唐詩箋》)
19.《閨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清·吳瑞榮:“觸景懷人,精采迸射,卻自大雅?!保ā短圃姽{要續(xù)編》卷七)
20.《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span>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清·俞陛云:恬退之人,借送友以自寫胸臆,其詞自瀟灑可愛。玉壺本純潔之品,更置一片冰心,可謂纖塵不染。其對洛陽親友之意,乃自愿隱論,毋煩招致。洛陽雖好,寧動冰心。左太沖詩:“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游”,正與同意。但此詩自明高志,與送友無涉。故作第二首云:“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睌⒊鲕饺貥丘T別之意。(《詩境淺說續(x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