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劉娥稱制:1023年,太后劉娥稱制,呂夷簡受同平章事,后助劉娥除掉丁謂,受到重用。 公元1033年,宋仁宗廢除其第一任皇后郭氏封號,命令其入道修行,冊封凈妃,出居瑤華宮。 郭皇后被廢說白了是皇帝的一樁家務事,但卻對仁宗朝的政局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影響,這是怎么回事? 先來看看郭皇后被廢的原因和過程: 首先,郭皇后和仁宗夫妻關(guān)系比較緊張,完全不像上一輩的真宗和劉娥那樣情投意合,原因也很簡單,郭皇后不是仁宗皇帝自己選的,而是太后劉娥替他選的。 據(jù)說郭皇后長相很一般,出身將門,脾氣特別火爆。劉娥選她,一是因為她脾氣直,看著沒什么花花腸子;二是她長得不太漂亮,倒可以防止自己兒子沉迷美色,壞了身體。 結(jié)果可想而知,劉娥在世時,婆媳兩人關(guān)系一直很好,仁宗雖然不喜歡這位發(fā)妻,礙于母親的面子,也不好太放肆。 劉娥一死,郭皇后的靠山?jīng)]了,仁宗皇帝也就不愿意再演戲了,從此日日選美人陪伴,再不理會郭氏,搞得郭氏醋意大發(fā)。當時,在后宮之中,有兩位深得仁宗歡心,一位是尚美人,一位是楊德妃,郭皇后因為嫉妒,多次到尚氏、楊氏居處,對她們破口大罵。 有一天,宋仁宗正與尚、楊兩人在品茶閑聊,尚氏向宋仁宗抱怨郭皇后的行為,恰逢郭皇后又來,二人爭執(zhí)起來,郭皇后不勝憤怒,舉手扇向尚氏,宋仁宗見狀,上前護住尚氏。結(jié)果,郭皇后一巴掌剛好打在了宋仁宗的頸部,五個指印清晰可見,宋仁宗頓時龍顏大怒,誓要廢掉郭皇后。 皇帝休妻非同小可,不可能動動嘴皮子就辦,仁宗先找來宰相呂夷簡,問他的意思,呂夷簡覺得仁宗可憐,倒是異常痛快地答應了,還幫皇帝想好了理由皇后動手打皇帝,有失大體,當廢;況且,皇后當了九年,還未誕下皇子,更當廢,仁宗對這個答案很滿意。 但是,消息傳出,有一撥人議論紛紛,認為廢后不合適,畢竟郭皇后也不是有意的,無端廢后,這不吉利。這群人就是臺諫官(即言官)集團,為首者是御史中丞孔道輔和右司諫范仲淹,呂夷簡知道皇帝廢后之心已決,遂事先令有司不得接受臺諫章疏。 上書沒用,范仲淹、孔道輔、侍御史蔣堂、段少連等十余人干脆去垂拱殿外跪著“蹲點”、求見。仁宗當然不見,派呂夷簡出來解釋,呂夷簡以一人之口對戰(zhàn)一群靠罵人吃飯的言官,結(jié)果可想而知,呂夷簡落敗。 雖然如此,言官們還是沒有見到皇帝,范、孔兩人與眾人商議,打算明日早朝之后,將百官留下,再次與宰相諫爭。結(jié)果,一行人還沒走出宮門,仁宗的詔書就到了:外放范仲淹出知睦州(今杭州),孔道輔出泰州,其他人等也或貶或罰,無一幸免。 詔書生效,范仲淹和孔道輔當即被宮使們“護送”回家,等著兩人收拾了行囊,再送出了城,沒留半點緩沖余地。 更加慘痛的是,言官們的權(quán)力瞬間縮水,丟掉了最重要以及最基本的兩種武器。第一,詔書里明文規(guī)定,從此言官們再想說什么話,只能私下里偷偷寫好奏章,再通過非正式渠道轉(zhuǎn)達,才能請皇上過目(密具章疏)。也就是說,他們連正常上書,讓文武百官第一時間知道他們彈劾了什么,都做不到了;第二,再不準拉幫結(jié)伙,一窩蜂地找皇帝、宰相搞集體辯論;這就是說,他們從此丟了要求和皇帝面談的特權(quán)。 除此之外,范仲淹為首的新黨與呂夷簡為首的舊黨之間的齟齬(ju yu)就此埋下,幾年過后,還將在大宋朝堂上演更加激烈的斗爭。 后果: 景祐黨爭:1036年,范仲淹向仁宗上《百官圖》,借此諷刺宰相呂夷簡任人唯親,結(jié)黨營私,引發(fā)新舊兩黨互相攻擊。 結(jié)論 宋朝的言官系統(tǒng)由御史臺和知諫院組成,仁宗朝前期對言官的寬容度還是相當高的,雖然廢后事件之后,范仲淹被調(diào)離京城,但通過此事,仁宗已經(jīng)看出范仲淹可以用為制衡呂夷簡等人的利器,才有了之后呂、范的“兩用無猜”和慶歷新政的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