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析 看久了會寫詩的 商山早行 ![]() ![]()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①征鐸(duó):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 ②槲葉(hú):槲樹的葉子,形大如荷葉,為多年生灌木。 ③枳(zhǐ)花:枳樹開的花。明:一作“照”。驛(yì)墻:驛站的墻壁。 ④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古為杜伯國,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這里指長安。 ⑤鳧(fú)雁:野鴨與大雁,有時單指大雁或野鴨?;靥粒喊哆吳鄣某靥?。 詩詞賞析 ![]() 《商山早行》是唐代詩人溫庭筠的作品。大概作于溫庭筠離開長安赴襄陽路經(jīng)商山時。詩寫冬日清晨旅途中的見聞,字里行間透露出游子的孤寂情懷以及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愫。全詩形象鮮明,情感真摯,道出了一般旅人的共同感受,因而頗具感染力。 詩寫“商山早行”,雖未出現(xiàn)一個“早”字,卻處處體現(xiàn)出“早”的特點,并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等意象,將其表現(xiàn)出來,十分真實生動。 首句即點出“早行”,次句緊接著寫早行的感受:“悲故鄉(xiāng)”。溫庭筠雖生在山西,卻久居長安,早已視其為故鄉(xiāng),如今他被迫離開家鄉(xiāng),心中哪能不悲? ![]() 頷聯(lián)兩句寫旅途見聞及感受,簡潔凝練,真實可感,歷來膾炙人口。這兩句全用名詞,以六個特有的意象,勾畫出一幅清晨早行圖:殘月高掛,茅店傳來一聲聲的雞叫;板橋上鋪了一層清霜,留下先行客人的足跡。因為時間尚早,故能聽到“雞聲”,看到“月亮”;因為夜宿山中旅館,故有“茅店”這一典型意象。所以“雞聲茅店月”這句,把茅店里的旅人聞雞鳴而看天色,看到月而收拾行裝,直至起程趕路的過程,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了出來。同樣,“人跡板橋霜”這句,承前所寫刻畫旅人行走在板橋上看到足跡的情景??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包含了許多內(nèi)容,然作者僅用十個字便將其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足見筆力過人。《詩藪》將這兩句與盛唐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唐句“風(fēng)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并提,稱之“形容景物,妙絕千古”。 頸聯(lián)寫景。商山中多枳樹、槲樹,故詩人選取了“槲葉”、“枳花”兩種景物,并以樹槲葉飄落、枳花開放,點出時間為早春,同時寫枳花著一“明”字,說明天還未大亮,進一步強調(diào)了“早行”。末聯(lián)抒情,在此艱苦而又孤寂的旅途中,詩人留戀起家鄉(xiāng)的溫暖,所以回想起昨夜美好的夢境——“鳧雁滿回塘”。夢境的溫馨與現(xiàn)實的凄冷形成鮮明的對照,從而體現(xiàn)出思鄉(xiāng)的主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