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指導(dǎo) 1.踩準三大得分點 (3)文言句式“古今有別” 別忘了 ①判斷句 判斷句翻譯時一般要譯成“……是……”或“……不是……”。當(dāng)用副詞加強判斷時,翻譯中應(yīng)把副詞的基本義譯出,并補上判斷詞“是”,如“必”“亦”“誠”“皆”“素”“乃”可以依次譯成“一定是”“也是”“確實是”“都是”“本來是”“就是”。 【例3】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斷句的一項是 A.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B.劉備天下梟雄 C.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D.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答題思路〗C(A.“……者,……也”表判斷的判斷句。B.無標志判斷句。C.一般陳述句。D.“……者也”表判斷的判斷句。) 【例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宋陳諫議家有劣馬,性暴,不可馭,蹄嚙傷人多矣。一日,諫議入廄,不見是馬,因詰仆:“彼馬何以不見?”仆言為陳堯咨售之賈人矣。堯咨者,陳諫議之子也。諫議遽召子,曰:“汝為貴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蓄之?是移禍于人也!”急命人追賈人取馬,而償其直。戒仆養(yǎng)之終老。時人稱陳諫議有古仁人之風(fēng)。 (節(jié)選自《宋名臣言行錄》) ①仆言為陳堯咨售之賈人矣。堯咨者,陳諫議之子也。 譯文: ②汝為貴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蓄之?是移禍于人也! 譯文: 〖答題思路〗①仆人說是陳堯咨把馬賣給商人了。陳堯咨是陳諫議的兒子。(“仆言為陳……矣”“堯咨者,……也”均為判斷句。)②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尚且不能制服(這匹馬),商人又怎么能養(yǎng)得好它呢?你這是把禍害轉(zhuǎn)嫁給別人?。。ā叭隇橘F臣”“是移禍于人也”均為判斷句。) 〖參考譯文〗 宋朝陳諫議家里有一匹劣馬,性情暴躁,不能駕馭,踢傷咬傷了很多人。一天,陳諫議走進馬棚,沒看到這匹馬,于是責(zé)問仆人:“那匹馬怎么不見了?”仆人說是陳堯咨把馬賣給商人了。陳堯咨是陳諫議的兒子。陳諫議馬上召來兒子,說:“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尚且不能制服(這匹馬),商人又怎么能養(yǎng)得好它呢?你這是把禍害轉(zhuǎn)嫁給別人??!”(陳堯咨)趕緊命人去追商人牽回馬,并把賣馬的錢退還給商人。他告誡仆人把那匹馬養(yǎng)到老死。(因此)當(dāng)時的人們稱贊陳諫議有一種古代賢人之風(fēng)。 ②被動句 【例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郭勸,字仲褒,鄆州須城人。舉進士,累遷太常博士,特遷尚書屯田員外郎,以母老固辭,復(fù)為通判萊州。州民霍亮為仇人誣罪死,吏受賕傅致之,勸為辨理得免。時宋綬出知應(yīng)天府,杜衍在荊南,勸言:“綬有辭學(xué),衍清直,不宜處外?!庇盅裕骸拔鋭佘姽?jié)度使錢惟演遷延不赴陳州,覬望相位;弟惟濟定州總管,自請就遷留后;胡則以罪罷三司使,乃遷工部侍郎。請趣惟演上道,罷惟濟兵權(quán),追則除命?!?/span>又論劉從德遺奏恩濫,貶太常博士、監(jiān)濰州稅。改祠部員外郎、知萊州。 (節(jié)選自《宋史·郭勸傳》) ①州民霍亮為仇人誣罪死,吏受賕傅致之,勸為辨理得免。 譯文: ②胡則以罪罷三司使,乃遷工部侍郎。 譯文: ③又論劉從德遺奏恩濫,貶太常博士、監(jiān)濰州稅。 譯文: 〖答題思路〗①州民霍亮被仇人誣陷應(yīng)處死,差役們從中收受財物造成冤獄,郭勸替他申辯才得以免罪。(“州民霍亮為仇人誣罪死”中的“為”表被動。)②胡則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卻又升任工部侍郎。(“胡則以罪罷三司使”為無被動標志詞的被動句,句中的“罷”要譯為“被免除”。)③又批評對劉從德遺奏的恩典太濫,被貶為太常博士、監(jiān)濰州稅。(“貶太常博士、監(jiān)濰州稅”為無被動標志詞的被動句,句中的“貶”要譯為“被貶為”。) 〖參考譯文〗郭勸字仲褒,鄆州須城人??贾羞M士,屢經(jīng)升遷為太常博士,特旨升職為尚書屯田員外郎,因為母親年老而堅決推辭,又任萊州通判。州民霍亮被仇人誣陷應(yīng)處死,差役們從中收受財物造成冤獄,郭勸替他申辯才得以免罪。當(dāng)時宋綬出朝為應(yīng)天府知府,杜衍在荊南任職,郭勸說:“宋綬有文才學(xué)問,杜衍清廉正直,不應(yīng)派在地方?!庇终f:“武勝軍節(jié)度使錢惟演在京拖延不去陳州,覬覦宰相之位;其弟錢惟濟現(xiàn)任定州總管,自己申請改派留后;胡則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卻又升任工部侍郎。請催促錢惟演立即返回任所,罷免錢惟濟的兵權(quán),追回對胡則的任命。”又批評對劉從德遺奏的恩典太濫,被貶為太常博士、監(jiān)濰州稅。改任祠部員外郎、萊州知州。 ③賓語前置 【例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以為養(yǎng)??鬃愚o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dāng)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駕,辭而行??鬃硬家乱?,官在魯司寇,萬乘難與比行,三王之佐不顯焉,取舍不茍也夫!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高義》) 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譯文: 〖答題思路〗今天我游說景公,景公并沒有采納我的建議,卻賜給我廩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注意“未之行”賓語前置句式的翻譯。) 〖參考譯文〗孔子謁見齊景公,景公送給他廩丘作為食邑??鬃又x絕了,不肯接受,回到住處以后對學(xué)生們說:“我聽說君子有功因而接受俸祿。今天我游說景公,景公并沒有采納我的建議,卻賜給我廩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讓學(xué)生們趕快套好車,告辭以后就走了??鬃舆@時是平民,他在魯國只當(dāng)過司寇的官,然而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君主難以跟他相提并論,三位帝王的輔佐之臣不比他顯赫,這是因為他有取舍不茍且的品質(zhì)??! ④省略句 【例7】下列各句中,沒有省略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拔劍撞而破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D.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 〖答題思路〗C(A.“撞”后省略動詞賓語“之”,“之”代指“玉斗”。B.“使”后省略兼語“之”,“之”代指“藺相如”。C.沒有省略現(xiàn)象。D.“為”后省略介詞賓語“之”,“之”代指“趙王”。) 【例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仲長統(tǒng),字公理,山陽高平人也。少好學(xué),贍于文辭。年二十余,游學(xué)青、徐、并、冀之間,與交友者多異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紹甥也,素貴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歸附。統(tǒng)過干,干善待遇,訪以當(dāng)時之事。統(tǒng)謂干曰:“君有雄志而無雄才,好士而不能擇人,所以為君深戒也?!备裳抛远?,不納其言。統(tǒng)遂去之。無幾,干以并州叛,卒至于敗。并、冀之士皆以是異統(tǒng)。統(tǒng)性俶儻,敢直言,不矜小節(jié),默語無常,時人或謂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輒稱疾不就。常以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揚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滅,優(yōu)游偃仰,可以自娛,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 (節(jié)選自《后漢書·仲長統(tǒng)傳》) ①游學(xué)青、徐、并、冀之間,與交友者多異之。 譯文: ②統(tǒng)過干,干善待遇,訪以當(dāng)時之事。 譯文: ③每州郡命召,輒稱疾不就。 譯文: 〖答題思路〗①(仲長統(tǒng))(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帶游歷學(xué)習(xí),和(他)交往的人都認為他與眾不同。(句首省略了主語“仲長統(tǒng)”;“游學(xué)”后省略了介詞“于”;尾句“與”后省略了“之”。)②仲長統(tǒng)拜訪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詢問當(dāng)時的時勢。(“待遇”后省略了“之”;“訪”后省略了“之”。)③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仲長統(tǒng))總是稱病不去。(“召”后省略了“之”;“輒”前省略了“仲長統(tǒng)”。) 〖參考譯文〗 仲長統(tǒng),字公理,是山陽高平人。少年時愛好學(xué)習(xí),長于文辭。20多歲時,(仲長統(tǒng))(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帶游歷學(xué)習(xí),和(他)交往的人都認為他與眾不同。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紹的外甥,向來尊重名士,招攬四方游士,四方游士多歸附于他。仲長統(tǒng)拜訪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詢問當(dāng)時的時勢。仲長統(tǒng)對高干說:“您有做大事的志向卻沒有做大事的才干,喜歡招攬士人卻不善于選擇人才,這就是您要十分戒備的事情。”高干向來自視很高,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仲長統(tǒng)于是離開了高干。沒過多久,高干在并州叛亂,最終落得失敗的結(jié)局。并州、冀州的士人都因此認為仲長統(tǒng)與眾不同。仲長統(tǒng)生性灑脫,敢于直言,不拘小節(jié),沉默或言說與常人不同,因此當(dāng)時有人稱他為“狂生”。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總是稱病不去。常常認為凡是追隨帝王的人,只是想以此來立身揚名罷了,他們的名聲不可能永久存在,人的一生容易消亡,悠然自得,與世俗沉浮,可以自娛,想選擇清凈空曠的地方居住來使自己感到快樂。 ⑤定語后置 【例9】下列各句中,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茍以天下之大 B.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C.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D.夫晉,何厭之有 〖答題思路〗D(D項為賓語前置句,其余三項均為定語后置句。) ⑥主謂倒裝、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例10】下列各句中,不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的一項是 A.以其無禮于晉 B.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C.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 D.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答題思路〗C(“于”應(yīng)譯為“到”。) 【例11】把下面語段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子貢曰:“賜①譬渴者之飲江海,知足而已??鬃营q江海也,賜則奚足以識之?”簡子②曰:“善哉,子貢之言也!” 【注】①〔賜〕子貢復(fù)姓端木,名賜,字子貢。②〔簡子〕即趙簡子,趙國開國君主,名鞅。 譯文: 〖答題思路〗子貢說:“我好像口渴的人在江海邊喝水一樣,知道滿足罷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樣,我又怎么能夠充分了解他呢?”簡子說:“子貢的話(說得)很好!”〔“渴者之飲江?!笔恰翱收咧嫞ㄓ冢┙!钡氖÷?,屬于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稗伞笔恰盀楹?、怎么”的意思。“善哉,子貢之言也!”是主謂倒裝句。〕 ⑦固定句式 【例1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魏龐涓伐韓。韓請救于齊。齊威王召大臣而謀曰:“蚤救孰與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碧锛稍唬骸案ゾ龋瑒t韓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孫臏曰:“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韓受魏之兵,顧反聽命于韓也。且魏有破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訴于齊矣。吾因深結(jié)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蓖踉唬骸吧疲 蹦岁幵S韓使而遣之。韓因恃齊,五戰(zhàn)不勝,而東委國于齊。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 韓請救于齊。齊威王召大臣而謀曰:“蚤救孰與晚救?” 譯文: 〖答題思路〗韓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早救(韓國)與晚救(韓國)相比,哪一個計策更好呢?”(“韓請救于齊”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蚤”通“早”,“孰與”是固定句式。) 〖參考譯文〗 魏國的龐涓率軍攻打韓國。韓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早救(韓國)與晚救(韓國)相比,哪一個計策更好呢?”成侯鄒忌說:“不如不救?!碧锛烧f:“我們不救(韓國),韓國將會滅亡并且被魏國吞并,還是早些出兵救援為好?!睂O臏卻說:“現(xiàn)在韓國、魏國的軍隊沒有疲敝,我們就去救援,這是我們代替韓國承受魏國軍隊的攻擊,反而聽命于韓國了。況且這次魏國有吞并韓國的野心,韓國待到快滅亡時,一定會向東再來懇求齊國。(那時再出兵,)我們既可以加深與韓國的親密關(guān)系,又可以乘魏國軍隊的疲敝給以痛擊,這樣就可以一舉兩得,名利雙收?!饼R威王說:“對!”便暗中答應(yīng)韓國使臣的求救,讓他回去(卻遲遲不出兵)。韓國以為能依仗齊國,(便奮力抵抗,)但五次大戰(zhàn)都以失敗而還,只好把國家的命運寄托在東方的齊國身上。 綜合練習(xí)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翻譯劃橫線的句子。 詞論 李清照 聲詩并著,最盛于唐。開元、天寶間,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時新及第進士開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隱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慘沮,與同之宴所。曰:“表弟愿與坐末。”眾皆不顧。既酒行樂作,歌者進,時曹元謙、念奴為冠。歌罷,眾皆咨嗟稱賞。名士忽指李曰:“請表弟歌?!?/span>眾皆哂,或有怒者。及轉(zhuǎn)喉發(fā)聲,歌一曲,眾皆泣下。羅拜曰:“此李八郎也?!弊院筻?、衛(wèi)之聲日熾,流靡之變?nèi)諢?。唐已有《菩薩蠻》《春光好》《莎雞子》《更漏子》《浣溪沙》《夢江南》《漁父》等詞,不可遍舉。 翻譯劃橫線的句子。 眾皆哂,或有怒者。及轉(zhuǎn)喉發(fā)聲,歌一曲,眾皆泣下。 譯文: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貞觀二年,上謂黃門侍郎王珪曰:“開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許賑給,而令百姓就食山東,比至末年,天下儲積可供五十年。煬帝恃其富饒,侈心無厭,卒亡天下。但使倉廩之積足以備兇年,其余何用哉!”壬子,關(guān)內(nèi)旱饑,民多賣子以接衣食;己巳,詔出御府金帛為贖之,歸其父母。庚午,詔以去歲霖雨,今茲旱、蝗,赦天下。詔書略曰:“若使年谷豐稔,天下又安,移災(zāi)朕身,以存萬國,是所愿也,甘心無吝?!睍谟杏?,民大悅。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煬帝恃其富饒,侈心無厭,卒亡天下。 譯文: 【答案】 1.眾人都嘲笑起來,甚至有的人生起氣來。等到李八寶調(diào)整嗓子,一曲歌唱完后,卻引得眾人都哭了起來。 〖解析〗“哂”,嘲笑;“或”,有的人;“轉(zhuǎn)”,調(diào)整;“歌”,歌唱。 〖參考譯文〗 古樂府歌與詩并列發(fā)展的最高峰,是盛唐時期。唐開元、天寶年間,有一位歌者叫李八寶,唱歌妙絕天下。有一次,剛剛及第的進士們在曲江大開宴席,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吩咐李八寶故意穿一身舊衣,戴一頂舊帽子,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并裝成神情慘淡的樣子,一同參加宴席。然后對眾人說:“這是我的表弟,讓他坐末席吧?!眳⒓友鐣谋娙硕紝λ敛辉谝?。眾人邊喝酒邊聽歌,許多歌者輪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謙、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唱完后,大家對二人的歌聲稱嘆贊賞不絕。這時,那位名士忽然指著李八寶對大家說:“請讓我表弟為大家演唱一首歌吧?!北娙硕汲靶ζ饋恚踔吝€有人生氣起來。等到李八寶調(diào)整嗓子,一曲歌唱完后,卻引得眾人都哭了起來。一一拜伏在李八寶周圍,都說:“你肯定就是李八郎啊。”從此以后,鄭地和衛(wèi)地的樂聲在當(dāng)時更加流行起來,這些聲樂的柔糜之處、音節(jié)變化也更見煩瑣。唐朝時已經(jīng)有《菩薩蠻》《春光好》《莎雞子》《更漏子》《浣溪沙》《夢江南》《漁父》等曲調(diào),不能一一枚舉。 2.隋煬帝倚仗他財富充足,奢侈之心毫不節(jié)制。最終使國家滅亡了。 〖解析〗“恃”,倚仗;“厭”,通“饜”,滿足,這里“無厭”指“無節(jié)制”;“卒”,最終;“亡”,使動用法,使……滅亡。 〖參考譯文〗 貞觀二年,太宗對黃門侍郎王說:“隋朝開皇十四年天下大旱,隋文帝不準許賑濟百姓,而讓百姓自己到關(guān)東地區(qū)尋找食物,等到了文帝末年,全國儲備的糧食可供五十年食用。隋煬帝依仗著富足的糧食,奢侈無度,終于導(dǎo)致國家的滅亡。只要使倉庫中的糧食足以應(yīng)付災(zāi)年就可以了,其他多余的又有何用呢!”(三月)壬子(初五),關(guān)內(nèi)陸區(qū)大旱饑荒,百姓多賣兒賣女換取食物。己巳(二十二日),命令拿出皇宮府庫中的金銀財物贖回被變賣的子女們,送還給他們的父母。庚午(二十三日),詔令說因為上一年連綿大雨,今年又遇旱、蝗災(zāi)害,因此大赦天下。詔令大略說道:“假如讓五谷豐登、天下安寧,即使將災(zāi)害移到朕身上來保全百姓也心甘情愿,毫不吝惜?!辈痪煤祬^(qū)天降喜雨,百姓大為高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