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卷64太子晉解詩解1古之君子委積施關(guān)利民舜天禹圣文仁武義 題文詩: 五稱三窮,逡巡而退,其言不遂.歸告公曰: 太子晉年,十五而臣,弗能與言,請歸聲就, 復(fù)與之田,倘若不返,及有天下,將以為誅. 公將歸之,師曠否曰:請使瞑臣,往與之言, 若能幪予,反而復(fù)之.師曠往見,太子稱曰: 聞王子語,高于泰山,夜寢不寐,晝居不安, 不遠長道,而求一言.王子應(yīng)曰:吾聞太師, 將來甚喜,懼吾年少,見子而慎,盡忘吾度. 師曠又曰:吾聞王子,古之君子,甚成不驕, 自晉如周,行不知勞.王子應(yīng)曰:古之君子, 其行至慎,委積施關(guān),道路無限,百姓悅之, 相將而遠,遠人來歡,視道如咫.師曠告善, 乃又稱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則,由舜而下, 孰有廣德?王子應(yīng)曰:如舜者天,舜居其所, 以利天下,奉翼遠人,皆得己仁,此之謂天. 如禹者圣,勞而不居,以利天下,好與不取, 必度其正,是謂之圣.如文王者,其大道仁, 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無方, 服事于商,既有其眾,返失其身,此之謂仁. 武王者義,殺一人而,以利天下,異姓同姓, 各得其所,是之謂義.仁以愛民,義正天下.
【譯文】 晉平公派大夫叔向去成周。叔向見到太子晉并與他交談,講了五件事有三件事無言以對,很慚愧地退了出來。他們的交談沒有結(jié)果。回到晉國告訴平公說:“太子晉只有十五歲,而我不能與他交談,請您把聲就、復(fù)與兩處的、田地還給周。如果不歸還,等到他繼位有了天下,將因此而懲處我們?!睍x平公想歸還兩邑,大夫師曠不同意,說:“請讓我盲臣去與他交談,若能勝過我,等我回來后再回復(fù)他?!?br> 師曠見了太子晉,說道:“我聽說王子講的話比泰山還高,所以晚上睡不著覺,白天坐立不安,不嫌路遠而來求太子一句話?!碧訒x回答說:“我聽說太師要來,非常高興而又畏懼。我年紀很。小,見了您心里害怕,完全忘了我內(nèi)心的想法?!睅煏缯f:“我聽說太子您,如同古代的君子,成就很大而不驕傲。我從晉國到成周來見您,行程也不感到勞累?!碧訒x回答說:“古代的君子,他的行為極其謹慎。積聚糧食,放松關(guān)卡:道路上沒有阻礙。老百姓喜歡他,相互攙扶從遠方而來。遠方人前來歡聚,視遠道如同咫尺。” 師曠稱贊他講得好,又說道:“古代的君子,他的行為可堪效法。自舜以下,還有誰具有廣博的道德呢?”太子晉回答說:“像舜這樣的人,偉大如天。舜在自己的位子上,有利于全天下人。養(yǎng)育保護遠方人,讓遠方人都能得到自己的仁愛,這就叫做'天’。像禹這樣的人,是圣人。他勞苦而不居功,以利于全天下。好施與而不好索取,凡事一定考慮是否正大,這就叫做'圣’。像文王這樣的人,他處事的大原則是愛人,具體辦事講求柔和。三分天下他占有兩分,仍然敬重別人,不愿抗命,服事商朝。已經(jīng)有了天下,他反而離開人世。這就叫做'仁’。像武王這樣的人,是'義’。殺死紂王一人而有利于全天下。使異姓、同姓都各得其所,這就叫做'義’?!?nb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