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貫穿始終,也反映著人的生活品質(zhì)和內(nèi)在品行。 正如劉伯溫曾說:“食主于療饑,其功在飽,而甘旨不與焉。衣主于御寒,其功在暖,而華飾不與焉?!?/p> 食物用來充饑,衣服用來御寒,過于重視外在的華麗,忘卻其主要功能,也彰顯出內(nèi)心的虛榮與自卑感,反映出一個人的低格局。 想要看清一個人,其實無需費力,從他穿衣服的習慣中就能一清二楚,主要在于以下幾點。 01:規(guī)規(guī)矩矩穿衣的人,也能擁有安順和樂的人生 我國著名學者楊絳女士一生風采奕奕,為世人所敬佩。她活到百歲,留下無數(shù)珍貴的文字,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理想標桿。 這樣成功的女士本應該光鮮亮麗、華服加身,但實際上,楊絳先生每每出現(xiàn)在鏡頭中,都衣著簡樸,未施粉黛。 不是買不起,而是沒有必要,對于楊絳先生來說,衣服主要是為了蔽體與保暖,沒必要大做文章。 用衣服來彰顯美,固然是好,但如果只重外表,卻忽視內(nèi)涵,也會讓人生變得淺薄無比。 這些年來,楊絳先生規(guī)規(guī)矩矩穿衣,更注重內(nèi)心的修行,所以才成為了世人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我們?nèi)裟芟駰罱{先生那樣樸素大方、真摯柔和,把更多精力用來提升自己,相信未來也會一片美好。 把過度穿衣的時間用來學習,由內(nèi)而外精修自己,你的人生就安穩(wěn)幸福、一帆風順。 02:在穿衣上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的人,很難得到成長 你身邊有那些每日只注重打扮,永遠把錢花在穿衣上的人嗎? 他們或許是人群中最靚麗的風景線,是許多人的白月光,但到了中年以后,除了滿柜的衣服和穿搭技巧外空無一物,人生也變得空虛。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打扮也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活著。 但人生不只有外表的光鮮,更有內(nèi)在的充實與圓滿。 至少,在吃飽穿暖精修打扮之后,我們還要留一筆錢用來謀生,為未來做好打算。 在追求外表上的心滿意足之后,更應該提升自我,以應對世事變幻。 人這輩子要努力提升兩個境界,一是物質(zhì)世界,二是精神世界。 物質(zhì)世界在年輕時期起到極大作用,它能讓你衣食無憂,精神世界才能在人生下半場占據(jù)主流,它使人不斷成長、奮發(fā)向上,在這個世界中找到立足之地。 真正的聰明人永遠不只有穿衣裳的智慧,更懂得在這些外部的事物中適可而止,把時間留給更好的自己。 終有一日,他們外在風光無限,內(nèi)在閃閃發(fā)光,由內(nèi)而外的優(yōu)秀烘托出恣意盎然的人生,這才是真正的贏家。 03:在穿衣上取悅他人,不如在人生中滿足自我 如今的社會,總是刮起一陣陣的服裝潮流,要么是純欲風,要么是在南風,要么是好嫁風。 許多人在這些風向中不斷迷失,只能人云亦云,跟著大群體而打扮,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個人風格,也會顯得不倫不類。 穿衣講究的是舒適干凈、適合自己,盲目地跟隨潮流、取悅別人,會徒增煩惱。 別人喜歡你,只能獲得一時的得意,別人評頭論足,你就恨不得丟掉所有衣服,這樣的人生極其被動,也不會快樂。 無論是在兩性關(guān)系還是在日常交往中,穿衣都是為了取悅自己,一個總是在穿衣上無法做主的人,也不會在人生中掌握主動權(quán),在打扮上想要滿足別人的人,也會失去人生的獨立性。 真正能架起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是你的智慧、情感和能力,衣服永遠都是錦上添花之物。 沒有任何人能完全欣賞你的美,只要自己喜歡就夠了。 當我們不再用衣服來取悅別人時,也會漸漸收起攀附意識,此后迎接你的將是更自由圓滿的人生,一路暢通。 穿衣雖是小事,但反映了人生的價值和高度。 不必標新立異、本末倒置,更不必取悅別人。好好穿衣,讓自己開心,好好生活,讓未來無憂,足矣。 做到這些,你也就成熟了。 |
|
來自: 教授的拐杖 > 《360度角及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