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同道,大家好。感謝黃煌教授的邀請。今天給大家匯報和交流“傷寒針方”?!皞樂健边@個概念是一位針灸大家提出來的,所以我用了這么一個標題,《傷寒針方:一位針灸大家的經(jīng)方世界》。 概說 經(jīng)方用藥,天經(jīng)地義!持這個觀點的人不可謂不多。那么經(jīng)方有沒有用針的呢?能不能?可不可以?這個問題大家從我的題目上肯定覺得是可以的,但是心底里是不是可以呢?對此,很多人肯定是有疑問的。我想說,經(jīng)方用針。我們要翻閱《傷寒論》,看看張仲景是怎么樣用針灸的。在《傷寒論》中,關于針與灸的條文一共有41條: - 單純用針刺的 13條 - 單純用艾灸的 9條 - 針藥并用的 5條 - 誤用針刺和艾灸的 14條我們可以想像張仲景在寫《傷寒雜病論》的時候,在臨床治療中習慣性地用藥,但是也保留了很多用針灸的痕跡。從這個角度看,《傷寒論》的各類疾病用針灸是完全可以,或針或藥,或針藥并用。這需要臨床醫(yī)生在方藥與針灸操作技術并舉。很遺憾,張仲景以后的歷代醫(yī)家在注解、詮釋《傷寒論》時,很少從針灸這個角度去關注。即使張仲景有用針灸治療的方法,大多也不是以針灸醫(yī)生的視角去注解。一直到近代,有這么一位醫(yī)家,他的《傷寒論》修養(yǎng)、修為絕對高超。同時在針灸學的領域也是頂級人物。他從針灸的視角注解了《傷寒論》,詮釋了傷寒經(jīng)方用針的原則、方法、理念、機理、機制。他,就是承淡安先生!不知道大家對承淡安先生了解多少。應該說在近現(xiàn)代中醫(yī),尤其是中醫(yī)教育、針灸醫(yī)學的發(fā)展進程中,他絕對是一位讓我們仰視的大家。 生 平 ![]() 承淡安先生1899年出生于江陰華士鎮(zhèn)。這里有一個著名的醫(yī)學流派“龍砂醫(yī)派”。他系統(tǒng)地學習中醫(yī)和西醫(yī)。1925年將名字由承啟桐改為承淡安,從這個角度體現(xiàn)了承淡安先生出師行醫(yī)的準則。1930年在整個中醫(yī)面臨取締的最黑暗時期,承淡安先生創(chuàng)辦了中國針灸學研究社。我認為這是現(xiàn)代針灸的開始,也標志著澄江針灸學派的開始。此后,承淡安先生先后創(chuàng)辦了《針灸雜志》、“中國針灸講習所”、“中國針灸醫(yī)學專門學?!焙汀搬樉寞燄B(yǎng)院”,也就針灸醫(yī)院。大家想一想,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就了不起了,承淡安先生一口氣做了這么多,每一件事放在現(xiàn)在都是響當當?shù)?。抗日?zhàn)爭爆發(fā)以后,他西行避難。1954年受江蘇省人民政府的邀請,他到南京來創(chuàng)辦江蘇省中醫(yī)院和江蘇中醫(yī)進修學校,也就是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前身。1955年受聘為中國科學院的學部委員,這也是中醫(yī)界第一位學部委員。1957年去世。承淡安先生是一位偉大的針灸醫(yī)學大家。從針灸學史來看,他應該是能排前三位的。同時他也是一位中醫(yī)教育家,他創(chuàng)建江蘇中醫(yī)進修學校的時候,以守正的理念、學術至上的理念,譜寫了現(xiàn)代中醫(yī)高等教育的搖籃曲,也使得南中醫(yī)在現(xiàn)代中醫(yī)高等教育上獲得了一個獨特的地位。同時他也是一位傷寒醫(yī)學大家。為什么這么說?且聽下面的故事。 承淡安的經(jīng)方世界:求索篇 承淡安先生19歲的時候,跟隨龍砂名醫(yī)瞿簡莊學習中醫(yī)內外科。在此期間他系統(tǒng)研讀了陳修園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對于中醫(yī)經(jīng)典的功底,應該說是在這個時候拿下的。當然他是中醫(yī)學習西醫(yī),后來又去上海廣德醫(yī)學專門學校系統(tǒng)學習了三年的西醫(yī)。他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家。 ![]() 1932年編著出版《中國針灸治療學》時,在第三篇治療篇的“針灸各論”的第一節(jié)就是“傷寒門”。于此可以看到,在這個時候,他在針灸臨床的診療當中,對于《傷寒論》以及依據(jù)《傷寒論》構建的診療體系,放在了針灸治療臨床治療各論的第一篇,可見對《傷寒論》的重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心得。承淡安先生1937年西行到了重慶和四川。1940年他受陳遜齋先生的邀請講授《針灸學》。陳遜齋先生是陳修園的第七世孫,民國期間在南京創(chuàng)辦了“國醫(yī)內科講習所”。由于抗日戰(zhàn)爭南京淪陷,他也被迫西遷,在四川的廣安重新開辦了“南京市國醫(yī)內科講習所”,并邀請承淡安先生講授針灸學。應該說在這個期間,承淡安先生和陳遜齋先生在針灸和傷寒這兩門學科的交叉中,肯定有很多故事,盡管我們現(xiàn)在沒法破解。1941年承淡安先生去了四川德陽,受德陽國醫(yī)講習所的邀請講針灸。期間,講《傷寒論》的老師因事他去,應同學的邀請承淡安先生開始講傷寒,他認為,“為療病之規(guī)范,亦醫(yī)門之法律”。也就是承淡安先生對于《傷寒論》的研究已經(jīng)很深了,不過因為他鉆研針灸一科,所以結合針灸醫(yī)學來理解《傷寒論》。在德陽講課期間,承淡安先生把自己對《傷寒論》的理解,以及參入針治之法,彌補了現(xiàn)有《傷寒論》注解的不足,形成了《傷寒針方淺解》這本書。 ![]() 這是《傷寒針方淺解》的序言。庚子之秋,應為庚辰之秋?!皞樂健边@個概念,簡單說就是經(jīng)方用針灸或者是針灸經(jīng)方的意思。自1941年始,有了專門的名詞和術語。應該說承淡安先生當時在四川做的工作在當?shù)赜绊懞艽蟆K幸粋€著名的弟子江爾遜,四川名醫(yī),也是傷寒大家。很有意思的是,1946年《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有一篇文章,是雜志主編張子英所寫,題目是《與承淡安先生研究經(jīng)方》。整篇文章討論的主要是《傷寒論》一首方子的名稱,是桂枝加芍藥生姜新加人參湯還是桂枝去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 承淡安先生主張是前者,而張子英依據(jù)于柯韻伯的注解傾向于后者。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承淡安先生在《傷寒論》的學術研究領域,對當時云貴川等地的影響力之大(注:《現(xiàn)在醫(yī)藥雜志》在貴陽)。張子英附的原文叫《傷寒針方合解》,和《淺解》理解上不太一樣,他的學生手抄本名為《傷寒針方新解》,有這三個名稱。1956年,承淡安先生擔任江蘇中醫(yī)進修學校校長一職時,把《傷寒針方淺解》,即在四川德陽的講稿拿出來整理,并且請當時吳門醫(yī)派、傷寒大家朱襄君教授幫他厘定,認為“參合針灸療法以為方劑之助。冀能便利農(nóng)村偏僻地區(qū),在藥物缺乏之條件下,或可作應急之措施?!彼悦麨椤秱撔伦ⅲ焊结樉闹委煼ā贰撜f承淡安先生的“傷寒針方”最后凝固在了1956年的《傷寒論新注》當中。我們知道,《傷寒論》原著里很少講舌苔。承淡安先生不僅在這本書里補充了針灸療法方,同時還依據(jù)自己的體驗和體會,補充了大量的舌苔。 《傷寒論新注》的主要觀點 承淡安先生在他的著作《傷寒論新注》中,闡述了對傷寒針方學術淵源的基本認識:一、《傷寒論》這本書是典型的證候學著作,也就是討論疾病、病候、疾病變后的變化規(guī)律和特征的一本書。首先是研究病的、研究癥候的。二、《傷寒論》這本書最大特點是以六經(jīng)來分類臨床的病候和癥候,形成了六經(jīng)的六大類癥候群。三、除了六經(jīng)這個視角以外,還要結合陰陽、虛實、寒熱來分析病候。所以我們有時候會討論,《傷寒論》是以經(jīng)絡辨證為主,以臟腑辨證為主,還是以八綱辨證為主的問題。實際上各位注家的觀點不盡相同,意見不太一樣。四、從治療的角度來講,《傷寒論》是辨證論治的規(guī)范和典范,這一點目前中醫(yī)界沒有太多的異議。五、主張亦針亦藥,各取所需?!秱撔伦ⅰ分杏写罅酷樉闹委煹姆椒ǎ幸恍┽樉姆椒ㄊ峭耆梢蕴娲幬锏?,有一些方法是作為藥物的補充和輔助。尤其像瀉下的承氣湯類,以及像滋補類等方藥,針灸治療要迅速一點,可以作為一種輔助。 承淡安的經(jīng)方世界:針方篇 最后談一談傷寒針方的基本內容。以《傷寒論新注》為例,一共有針灸治療條文192條,所擬針灸處方201方,涉及使用腧穴108個。192條中包括太陽病114條,陽明病38條,少陽病1條,太陰病2條,少陰病19條,厥陰病18條。所擬針灸處方很多就一個穴位,一穴單方,最多的有16個穴位,大量的是4~8個穴位。所選用的腧穴治療,最多的是足三里,排前十位的有間使、合谷、曲池、中脘、內庭、外關、大椎、內關、天樞等,這些也是經(jīng)絡學中常用腧穴。當然也有少量的用到一次??磶讖堃谎▎畏剑?/span>69條:發(fā)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承淡安先生認為,主要問題是有水氣,需要氣化,氣化以后減輕心臟的負擔,癥狀就減輕了,所以他用灸水分這個穴位,灸20~30壯。331條: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承淡安先生用灸涌泉穴導熱下行來糾正手足厥逆。386條:下利清谷,里熱外寒,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承淡安先生灸神闕,不拘壯數(shù),以脈見有神,四肢溫和為止。從選取這些穴位的考慮中,我們可以看到承淡安先生對疾病的認識、疾病的癥狀、證型、病機都是抓得比較準的,所以用的穴位很精當、精致,體現(xiàn)了承淡安先生的組方原則。 傷寒針方組方原則 我梳理了承淡安先生的傷寒針方理論,大致有四大類原則。 1. 注重癥狀 ![]() ![]() 以桂枝湯證為例。上列條文都是桂枝湯方,但是由于患者的病程、癥狀有差異,用穴也有略微差別。但是比較常規(guī)的是風池、風府、頭維、外關、合谷,這些穴位都是比較常用的?!秱摗分?,太陽中風,反煩不解,方用桂枝湯,穴用風池和風府。承淡安先生還加上了頭部上的頭維穴、上肢的外關和手上的合谷穴。還有一些方用桂枝湯的條文,“汗出異常”,他用復溜、陰郄、大椎等穴,完全是根據(jù)癥狀。所以承淡安先生他在《傷寒論新注》里有這么一段論述:“方有桂枝湯、麻黃湯等,而針灸法不能用某某幾個穴代桂枝湯,或某某幾個穴代麻黃湯。針與灸之取穴,概以癥狀為定則。若以某穴能代某藥,則根本不可能也。”針灸的取穴要以癥狀為定穴原則,臨床的癥狀是認識疾病的第一要點。以癥狀來確定的時候,尤其是典型的癥狀可以直接指向某個方。如果以某穴代替某藥,這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承淡安先生充分認識到了針灸和藥物能夠相互為用,但同時這兩者之間又存在著差別,藥物作為一種外源性的東西影響體內,而針灸通過穴位的刺激、經(jīng)絡的作用,調動體內抗病能力、自我調整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所以針灸雖然屬于外治,但從治法技術來講,其內調作用是很強大的。而藥物作為一種外源性的物質,雖然常規(guī)通過內服的方法(當然我們現(xiàn)在也有經(jīng)皮吸收中藥注射劑等,暫不作談),卻屬一種外界的力量來施以幫助。所以在這一點上承淡安先生看得非常清楚。 2. 注重辨證 ![]() ![]() 以手足厥逆為例。同樣是手足厥逆,不同的病候、辨證類型,所用的中藥處方不一樣,承淡安先生用的針灸方法也不太一樣。比如說323條,他用到了膻中、上脘、氣海和足三里;331條我剛才提到過的用了灸涌泉;而332條,他取用了十指指尖放血;353條354條的“脈微而厥”、“蚘厥”,用到了肝俞、期門、中脘、氣海、足三里、中封;366條,“傷寒脈滑而厥,里有熱,白虎湯主之”,用的是曲池、合谷、液門 、足三里、行間、足臨泣。也就是說承淡安先生一方面是注重癥狀來處方,另一方面還注重參以脈、舌,以證來確定治療原則,與單純以癥狀為治療原則有所區(qū)別,治法也就截然不同。 3. 圓機活法 ![]() ![]() 以心下痞為例。大黃黃連瀉心湯用的是中脘、內關、足三里,而179條同樣黃連瀉心湯加了外關、合谷,內關和足三里。而164條的半夏瀉心湯,用的是中脘、內關、公孫、太淵、足三里;170條的附子瀉心湯,加了中脘、內關、足三里、大椎;172條的生姜瀉心湯,用了中脘、建里、天樞、足三里;173的甘草瀉心湯,用穴與172條一樣,再加氣海。從中可以看出,他以主證切入,必先辨析邪交爭的病機趨勢。五個瀉心湯證的針灸取穴,臨床抓住心下痞,盡管都是“心下按之濡,但滿而不痛”,卻因兼證不同、病機差異,以中脘、內關、足三里為基本方,略有加減出入。應該說承淡安先生都是在中醫(yī)固有的學術體系下來理解做針灸處方的。 4. 另一種病機 ![]() 承淡安先生是學貫中西的大家,他也從解剖生理的角度來詮釋針灸的內涵。比如121條“縱”這個病,《傷寒論》刺的是期門。承淡安先生注解是:“凡一切奇病怪疾,大多起自靜脈郁血,郁則化瘀,引起各功能發(fā)生障礙,去其原因,諸證皆解。'期門’為疏通肝靜脈,靜脈回流通暢,水氣即不凝滯?!?22條“橫”這個病,針對刺期門,承淡安先生注解是:“肝靜脈直通門脈。門脈統(tǒng)主腹腔各臟器之靜脈血。門脈管無瓣膜裝置,血壓極低,以此回流殊緩,易成郁阻,郁則化瘀,發(fā)生種種不同之病態(tài)。”刺期門就可以疏通門脈的循環(huán),減輕門脈的高壓。承淡安先生非常注重期門穴的應用,他在很多的疾病中都提到了期門穴。 ![]() 105條:小柴胡湯證,用期門、大椎、間使、足臨泣。110條:小柴胡湯證,也用到了期門穴。117條:胸脅滿而嘔,用到了期門、足臨泣、內關等穴。從中可以看出承淡安先生在運用期門穴解除少陽病、少陽證,以及改善門脈靜脈循環(huán)、肝靜脈循環(huán)的機制機理上形成了一個融通。實際上這樣的機理解釋,在《傷寒論新注》里很多地方都有體現(xiàn)。所以《傷寒論新注》不僅是增加了針灸的治療,補充了舌苔,還補充了大量的解剖生理學的解釋。另外,日本漢方家的內容在《傷寒論新注》里也有體現(xiàn)。 ![]() “結胸”刺期門,大柴胡湯證也是期門,熱入血室本來就用期門,但承淡安先生認為加大椎、間使更佳,而不是僅僅取用張仲景提到的基本穴。 承淡安的經(jīng)方世界:傷寒針方 傷寒針方:源于《傷寒論》實踐的發(fā)揮?!秱摗繁旧砭陀嗅樉闹委煹膬热荩阉釤挸鰜?,演繹發(fā)揮,補充完善,這是承淡安先生所做的。正是在針灸和傷寒這兩個學科領域都是大家,才能做成學科交叉的內容。傷寒針方:源于針藥互用的理論共振。針藥兩者應該說都是起源于中醫(yī)學術體系框架領域的內容,盡管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多分科,但是理論原則是一樣。就像講到中醫(yī)和西醫(yī),到底都是關于人的學問。傷寒針方:拓展了經(jīng)方醫(yī)學的內涵。補充了歷代醫(yī)家在經(jīng)方醫(yī)學中僅關注藥、方藥和病癥的關系,補充了病證和針灸處方的關系。應該說承淡安先生關于傷寒針方的探索,為我們當代發(fā)展中醫(yī)藥學術提供了新的范式、模式。很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傷寒論》關于疾病的認識及認識規(guī)律,方藥和方藥的治療及治療規(guī)律,針灸的治療及治療規(guī)律。最后,我想用朱襄君先生的一段話來做匯報的結束語:“《傷寒論》為經(jīng)方家言,是一部辨證論治的經(jīng)典著作,不獨能做于湯藥的津梁,還可以作為針灸的指南。謝謝大家。也歡迎大家對我的匯報觀點批評指正。 敏求軒說 翻開承淡安先生《傷寒論新注》一書,“2013.02.14”這個日期映入眼簾。而另一本先生所著《傷寒針方淺解》購得日期居然是在緊接著的兩天后??梢妼ο壬怯卸喑绨莺完P注。當我在2022國際經(jīng)方大會的預告中看到《傷寒針方:一位針灸大家的經(jīng)方世界》這一標題時很激動,雖然沒有出現(xiàn)“承淡安”三個字,但我太清楚一定是關于承淡安先生。所以,特別期待早日聆聽到張建斌教授的講座,而35分鐘的時長實在太短。感謝張教授簡明周詳?shù)闹v解和闡述,尤其是對先生針方組方原則的分析和總結對我啟發(fā)非常大。同方不同針,因癥狀之不同。比如同是桂枝湯方,除了常規(guī)的風池、風府等,也會用到復溜與陰郄。同病不同針,因辨證之不同。比如同是手足厥逆,除了常規(guī)的膻中、足三里等,也會用到艾灸涌泉與十指指尖放血。同患不同針,因病機之不同。比如瀉心湯既用中脘、內關,也用合谷、外關。同穴不同法,因生理之不同。比如“縱”病與“橫”病,雖同選期門穴,但其背后的解剖生理大不相同,承淡安先生學貫中西,對比解析,讓學習者既曉其法又明其理。實則是既授人以魚,亦授人以漁。大醫(yī)之精誠,大師之垂范,令人敬佩與敬仰。我相信之后再去讀先生的著作,理解和領悟定會不同。“針灸與湯藥,法雖不同,而理實一貫?!闭\如是!經(jīng)方不是空中樓閣里的珍珠,經(jīng)方有著堅如磐石的基礎和肥沃深厚的土壤。經(jīng)方歷經(jīng)幾千年,有無數(shù)精誠大醫(yī)為之添磚加瓦。因此經(jīng)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守護著華夏民族歷萬劫而無恙。總是感覺冥冥之中有一雙大手,帛畫著我的中醫(yī)學習之路。我只記得初入中醫(yī)之門時曾多么癡迷于針灸,對經(jīng)方的關注始于何時居然變得不那么可考。然而懵懵懂懂、不知不覺中,我已然確定地走在了黃煌經(jīng)方這條光明無限的大道上。無盡感恩 |
|
來自: 秋風瑟瑟無盡思 > 《針炙經(jīng)絡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