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口求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求不熟悉的人。你可能會想:“我自立自強,不求人行不行?”——恐怕不行。一撇一捺是個人,人是群居動物,靠相互依賴才活到現(xiàn)在,沒有相互依賴恐怕就沒有現(xiàn)在的你我了。你可能還會想:“他幫忙,我給錢,行不行?”交易把求人的成本降到了最低,也更便利,但交易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有句俗話:“提著豬頭找不著廟門?!庇绣X也可能找不到合適的人,找到合適的人,送錢人家也不一定收。有時給錢事情反而更難辦成,因為對方會有心理負擔。別想著不求人,其實求人有很多好處,比如提高效率、擴大效益,還能得到指點,在求人的過程中,你會收獲更多,成長更快。首先,要找到合適的人??梢韵葟耐鈬鹿Ψ颍热缒阆葐朅:這個事誰能辦?A說B能辦,你就多方了解B,比如從C那里打聽,如果A和C都說B行,那找B大概率是對的。如果C說不行,你可以再問C誰更合適,如此循環(huán),肯定能找到最適合的人。二是求他能幫上的忙。幫人有成本,有些是舉手之勞,順水推舟;有些則要花很多時間精力,甚至還有物質(zhì)上的花費。盡量減少被求者的成本,比如把所求之事編成微信發(fā)給對方,這樣對方直接轉(zhuǎn)發(fā)就可以了,不用費神費力。對地位高、能力大的人,尤其要注意為他節(jié)省時間精力。三要明確說出自己的需求。讓別人知道你需要幫助,以及需要什么樣的幫助。困難對你來說可能是一座山,而對他來說就是一張紙,所以不用不好意思,張口三分利嘛。你不直說,對方還以為你在聊天,可能隨口說幾句寬慰話就過去了,沒意識到你需要幫助。有一點要知道:求人的背后是對等?!肮俟傧嘧o”好像很負面,“窮人幫窮人”好像很值得稱贊,但他們背后的邏輯是一樣的,就是對等。官為什么愿意幫官?因為他們之間互相能夠幫得上;窮人之間,你給我一瓢,我給你一碗,也是互相能幫得上。然而,官和窮人之間關(guān)系就不對等,官幫得上窮人,但窮人幫官能力要弱得多。不對等關(guān)系為了對等,往往用物質(zhì)方式來平衡,比如請客送禮。另一方面,從時間的維度來看,可期的未來也是一種資源,可以平衡不對等關(guān)系。如果一個年輕人勤奮敬業(yè)、善良助人、積極向上,他求助時,愿意幫的人就會多,因為別人看好他的未來,會覺得這個忙幫了不白幫,將來這位青年飛黃騰達能幫得到自己。相反,如果一個人工作不努力,人品也不怎么樣,你愿意幫他嗎?我想你也不會愿意的。所以人品也是你求人的資本。接受了幫助要好好記著人家。任何一個人都喜歡感恩的人,不喜歡白眼狼。不僅要記著,還要讓對方知道你記著。比如在公開場合多提對方幫你的事,當著眾人的面感謝,這不僅讓幫你的人感覺好,你還給眾人留下了“懂得感恩”的好印象。背后多講感謝的話,慢慢會傳到當事人的耳朵里,背后講的話力量更大。對于特別大的忙,感恩的方式就不能僅是口頭說說。有句話叫“大恩不言謝”,不是說“大恩不用說謝謝”,而是說大恩不用語言來謝,要以行動來謝。韓國有句諺語叫“最好的感謝是持續(xù)的交往”,行動總是勝過語言。求人,一般有兩個結(jié)果:一是別人接受你的求助,二是拒絕。遇到拒絕的情況,還是要表示感謝,因為你占用了別人的時間和精力;其次表示理解,目的是把關(guān)系維持住,為日后繼續(xù)交往打好基礎(chǔ)。被拒絕了,不要灰心,再去求助其他人。如果用盡全力仍然找不到合適的人,那就放棄吧。在成人的世界里,不是心想就能事成的。請注意:自己能做的事情絕不求人!除此之外,個人事項,比如介紹對象;工作事項,比如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難,需要人手、支持等;社會事項,比如推廣讀書、幫助老年人等公益活動,都可以求人。  求人,有時也是助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曾向鋼鐵大王卡耐基寫信求助,當時她的老師莎莉文舊病復(fù)發(fā)需要治療,卡耐基回信說:“你是如此的受人尊敬和愛戴,你竟然肯給我?guī)椭愕臋C會,我覺得無比幸福?!彼圆灰ε虑笾?,你的求助可能也是對別人的幫助。最后,孩子,我希望你有了能力之后,能成為一個樂于幫助別人的人,因為人之為人,價值就在于為了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