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師講授筆錄(對應原文附后): 第六篇陰陽離合論陰陽離合論第六,這個陰陽離合論,到現在,你看我們六章了,還在討論陰陽。陰陽。黃帝問呢,他聽說了,其實聽說就是你說嘛。有的人跑來說老師我聽說,不要說了,就是你說了,是啊,你不說怎么會聽說呢,對不對?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五天,成一歲,人呢,也相應它。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為什么這樣子?岐伯說,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就是陰陽你真的要區(qū)分的時候,分分分分分,分得很細,無限量地分,沒有一個,沒有一個范圍的。但是,一個大原則,這個大原則呢就是,未出地者,在地底下的,統(tǒng)統(tǒng)是屬于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比如說我們人體,人體,你看這個人體好不好玩?所以中醫(yī)不能研究,一研究就著迷了。如果中間這個橫膈我們把它當成地表,畫圖,那這個就是地下了,這(上面)是地上嘛,對不對?地上和地下,所以說肝臟在這邊,脾臟在這邊,腎臟在底下,好像兩個種子埋在土底下一樣。對不對?那水生木呀,然后它這些,這(脾)是土嘛,(肝)這是木,水就生木,木就是長很多根呢,筋啊,筋膜就出來了,筋膜就出來了,然后筋呢去生個心臟,有沒有?開始就循環(huán)起來了。如果是把這個橫膈當成一個地的界限,這(上面)是陽,這(下面)是陰,一個界限。未出地者應為陰。所以人,所以身上里面所有東西生長,會生長都是因為春天,春季的關系。
長因夏,長高因為夏天;收因秋,藏呢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陰陽之變,所以在人者,數之可數。就是因為有生長收藏,所以我們在人體里面我們可以算到他的數,因為有生長收藏的可以計算他的數,那三陰三陽之離合呢,這里呢張仲景的《傷寒論》,他的章節(jié),太陽篇,少陽篇,陽明篇,從這地方來的,從這章來的。岐伯說,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后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如果我們這樣子看,人的正面是廣明,后面是太沖,那這個后面的腎臟這兩個在我們的背后面啊,腎臟的上面我們稱為太陽,太陽,那太陽的筋呢,筋就在足太陽膀胱經的井穴呢是不是至陰?經氣一直往下走,在橫膈以下都是地以下,所以陽經呢,一樣,從地下開始生,起于至陰,結于命門,所以我們稱為陰中之陽。中身而上,到了胸前上來以后,叫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就是脾了,太陰之前,脾在前面,陽明,陽明就是胃,陽明的根起于厲兌,井穴是不是厲兌?所以你們現在知道,你們學過《針灸》,再看《黃帝內經》就很簡單了,不然厲兌,什么厲兌?還以為是《易經》里面兌卦,名曰陰中之陽。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厥陰肝經嘛,他的表是少陽。井穴是個歷兌,這是,所以你們現在,現在知道,你們學過針灸是看黃帝內經就很簡單了,不然,什么歷兌,對不對,還以為是《易經》里面的兌卦,是吧,名曰陰中之陽,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少陽根起于竅陰,你看,三條陽統(tǒng)統(tǒng)在腳上面上來的,名曰陰中的少陽。所以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如果三陽,太陽、少陽、陽明,三個是互相功能相相輔相成的時候,就統(tǒng)稱為一陽,那太陽呢管的是大門,開合,少陽管門栓,所以陽明呢是主收合。延伸它的意義呢,怎么延伸?因為太陽呢是主開,開的話就是人身體里面跟自然界中間的開的門戶,太陽。那少陽呢是門樞,門樞就是門的樞紐了,講的運輸,所以人身體里面的陽氣,陰陽在運行的時候因為有少陽它才有開合,能夠運輸,那陽明呢是主闔,闔就是說到此為止,收闔。比如說這三個字,你看,早上起來眼睛一打開,太陽開了嘛,眼睛就開了,那太陽開嘛,開始刷牙漱口,開始動作,少陽。忙了一天到晚上回家眼睛一閉起來,闔,對不對?,那你陽有問題的時候,那不能睡覺了,對不對,用這種想法來想,這一天很快哈,幾句話講完了。這是陽,那這三個要互相搭配的很好,互相搭配的很好,所以這個把它統(tǒng)稱為一陽。就一個動作而已。 那再下一段呢那黃帝說,那我聽聽看三陰是什么?岐伯說:外者為陽,內者是陰。然則中為陰。其沖在下,名曰太陰,橫膈以下這就講橫膈,橫膈膜以下我們稱為太陰。太陰穴,就是太陰就是脾經呢,太陰根起于隱白,隱白,這是陰中之陰,太陰的。再后面一條,少陰,主少陰是腎經取涌泉,腎經呢是陰中之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于大敦,肝經的井穴大敦。大敦肝經呢是陰之絕陽,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大敦肝經呢是陰之絕陽,陰里面陽到了極限的地方,名曰陰之絕陰。所以這就是三陰的離合也,三陰之間的互相,是分開來又合在一起,三條不同的經絡,但是是合在一起的一個功能,互相制衡,所以叫離合,離就是不同的東西,但是放在一起就要很合作的。太陰為開,厥陰為合,少陰為樞,少陰的傳導輸送,那到了厥陰的話就是在最底線,在最里面,整個合住,合住。跟陽明經一樣,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命曰一陰。這個陰陽雩雩,這個字念中,中國的中,中就是氣的往來,氣的往來叫做中,積傳為一周。氣里形表而為相成也。表面上我們看到皮膚表面會怎么樣,那是,你可以看到表面,氣在里面,氣跟著皮表在里面走,都互為相,這個相輔相成,這個我們所謂搏,你看這個,陽和陰都是一樣,都是搏而勿沉,絕對不可以有東西沉積在里面,這是最重要的一句話。我們的中藥里面吃下去以后在身體里面不會累積。西藥不一樣,你吃一個抗生素在肝臟里面可能待了27年,還沒排出來。中藥很快就排掉了。尤其我們有些毒藥,我們在下處方的時候毒藥,一劑下去三個小時身上就找不到了,因為毒藥跟病一起出來了,那我們不要沒事正常的給他吃毒藥,我們會用毒,但是呢是需要的時候才會用。那絕對不能讓身體里面累積任何東西。所以說因為搏而勿沉,不沉積東西。所以,所有自然界的東西你注意看,比如說橘子,這個橘子有橘子皮,有很多纖維,有水在里面,那你吃橘子的時候你不會一吸剛好水吸走了,纖維吃不下去,對不對?設計者當初設計橘子的人就不是這樣的想法,你怎么拿進去,一吃進去你是不是營養(yǎng)也吃進去了,纖維也吃進去了,水也吃進去了。所以自然界在天地六合之內呢沒有一樣東西是純營養(yǎng)的,自然界不產生純營養(yǎng)。因為純營養(yǎng)會累積啊,所謂新陳代謝,新的去換舊的。那維他命不能吃為什么?因為它是純營養(yǎng)的東西,你吃下去純營養(yǎng)的東西沒有東西去取代它,那比如說我們吃個橘子,纖維能夠幫助你排泄,對不對,所以說不單單是維他命C在里面,你還有纖維,還有水幫你排泄掉。那你吃個維他命C片就不一樣了,里面沒有纖維,沒有水,就會累積在身體里面。這就是中醫(yī)不贊成吃營養(yǎng)劑的,就是,為什么?會沉,會累積在身邊里面。那有多沉呢?你吃完以后兩個小時小便出來就已經黃了,所以吃維他命呢第一個好處就是小便很貴,第二個呢,它會累積到身體里面,慢慢去滋養(yǎng)病毒,不是很好。所以我們要吃天然的東西比較好,就是在黃帝內經里面就已經下過定義了,已經下過定義了。************************************ 原文: 陰陽離合論篇第六 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陽予之正,陰為之主。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 帝曰:愿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后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于至陰,結于命門,名曰陰中之陽。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陽明根起于厲兌,名曰陰中之陽。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少陽根起于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 帝曰:愿聞三陰。岐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然則中為陰,其沖在下,名曰太陰,太陰根起于隱白,名曰陰中之陰。太陰之后,名曰少陰,少陰根起于涌泉,名曰陰中之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于大敦,陰之絕陽,名曰陰之絕陰。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陰。 陰陽雩雩,積傳為一周,氣里形表而為相成也。 ------------------------------------------------------------- 中醫(yī)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醫(yī)學,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醫(yī)理論就已基本形成,承載著先祖?zhèn)兺膊∽鞫窢幍慕涷灪屠碚摽偨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