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八、黃耆
黃耆同黃芪,這味藥顧名思義,它就是黃色的。 黃耆的“耆”,名如其字,就是老者的意思,所以這個黃芪呢,可以補長期造成的虛勞。
本經(jīng)記載,如果你長期吃黃芪的話,是可以健康長壽的。
可助肺氣,實皮毛,升清氣,瀉火氣,補虛損五勞,外癥癰疽,托毒止痛。 別錄稱其可治療女人子臟冷,逐五臟間惡血,止渴,益氣,利陰氣。 甄權(quán)說其主虛喘,腎衰耳聾,療寒熱,內(nèi)補。 日華稱其壯筋骨,長肌肉,補血,治療產(chǎn)前產(chǎn)后一切病等等。 元素稱其治療虛勞自汗,補心肺之火,益胃氣(靈胎亦言),去諸經(jīng)止痛。
它是中藥里邊的氣藥之王,氣虛的時候,就可以吃黃芪。
如果覺得人參、高麗參、紅參這類實在太貴的話,那我們就可以來吃黃芪。
畢竟那些參類的都要幾萬塊一斤,實在是很貴,那,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黃芪跟甘草來代替,或者單用黃芪也是可以的。
經(jīng)方里的“黃芪建中湯”就是可以補氣的。
黃芪的治癥非常的廣,因為它是氣藥。
其味甘,性微溫,無毒。
正如元素及靈胎先輩稱,黃芪這位藥大補脾臟,當脾胃比較虛的時候,我們要實脾的情況下,就要用到黃芪。
因其色黃,又通利三焦。就像藥征所言,主治肌表之水,故能治黃汗和身體麻木不仁。
一般北方的黃芪最好啊,所以我們常聽到“北芪”這個名字。
腹部雖然說有大腸、小腸、膀胱,但腹部其實統(tǒng)統(tǒng)都是由脾臟來管理的。
脾氣虛的時候,黃芪可以實脾,去濕;而且黃色入脾,正是補脾的良藥。
還有,當人的表皮比較虛的時候也可以用,增強皮膚表面的衛(wèi)氣,使邪氣不易侵犯身體到內(nèi)部。
脾主四肢、脾也主肌肉,所以四肢肌肉上面的問題,比如肌肉萎縮啊,身體瘦弱啊。
如果想讓自己長肉肉,胖一點,吃黃芪有用,并且還可以變得很有力氣。
皮膚表面,通通都是氣走的地方。黃芪就入表,所以當你表虛的時候用可以用黃芪。
因為黃芪去濕、強脾的功能特別強。
體現(xiàn)在皮膚表面上的是,比如這個膿瘡啊,很久了都沒有收口,而且皮膚都凹陷下去了,那這個時候,就可以用黃芪把它給提上來。 比如背后的褥瘡、還有糖尿病這種皮膚長期無法愈合收口的這些情況下,一律都可以用黃芪,非常的好用。
病人使用的時候,那種比較厲害的瘡口,玉肌散敷上去的時候,肉眼可見的,也就十分鐘,皮膚就發(fā)生變化,非常的神奇。
排膿止痛效果特別好,而且還補虛,補肺氣,實皮毛。
所以,黃芪用好的話效果驚人,但,現(xiàn)在大部分人們只知道它單純的補氣而已。
如果你買到的黃芪,味道發(fā)苦的話,這就是品質(zhì)不好,不要用這種。
黃芪可用到的地方非常的廣,就包括水腫也是一定會用到的,因為它通力三焦嘛,三焦是水道之焉,全身的管道。
我們上面已經(jīng)了解它可以去濕,所以腹部的積水也都是可以用黃芪的。
黃芪是實脾的峻藥,就是去濕、補脾的力量非常強,非常好的藥。
整個喉嚨這一片是人體的氣海,凡是行氣的藥通通可以用。
所以,像甲狀腺啊、扁桃腺啊、或者說里面長腫瘤了,通通都可以開行氣的藥,而黃芪就是很好的行氣藥。
之前講到的木香也是行氣很強的藥,可以讓氣機流暢。
女人在懷孕的時候,一定記得,要血旺氣衰,孩子在肚子里面才會很安穩(wěn)。 如果是反過來,氣旺血衰的話,就很容易是下胎。
所以孕婦在前九個月的時候,都是血很旺,只有到快要生產(chǎn)的時候,氣才會旺,才需要氣旺,氣越旺,就越容易順產(chǎn)。
你看,當最后臨近預產(chǎn)期的時候,肚子里面的小家伙就會動的很厲害,這就是氣漸強的表現(xiàn)。
所以,這個時候,中醫(yī)就會讓產(chǎn)婦的氣變得更旺,讓生產(chǎn)的時候更順利一些,多加一些黃芪,孩子就容易出來了。
而且氣旺的情況下,骨盆也容易打開,氣主開合,這就是使用氣藥黃芪的時機。
如果會扎針灸的話,要了解準確,合谷穴就是氣穴,血海就是血穴,所以對于何時安胎,何時下胎,要掌握好,孩子才能健康,媽媽才能更安心。
前面也稍微提到了一下,黃芪對皮膚好,因為補肺氣,而肺主皮毛嘛,所以黃芪對皮膚特別好。
可以經(jīng)常給自己的愛人啊、妻子啊、或者是孩子吃。
還有特別的,就是當妻子懷孕的時候,每天早上可以讓她喝一碗豆?jié){,豆?jié){里面加一點點黃芪,再加上一點點蔗糖,有點甜味兒,黃芪放一兩錢就可以了。
當寶寶生下來的時候,你就能看到,那皮膚真是雪白雪白的。
(我家寶寶也是這樣操作的,不確定她是否本身就白,確實生出來,很白)
人身上的這個陽氣,都是從而腎和膀胱出發(fā),走三焦油膜,這是跟黃芪的性是一樣的,所以黃芪是三焦的良藥。
就剛剛講到的,積水的時候一定會用到黃芪,它能夠透里達表。
身體里面實癥產(chǎn)生的水,你可能用不到,可能會用到五苓散啊、豬苓湯。
但是虛癥造成的的腹水,肯定會用到黃芪。不僅要用,而且要重用到五錢、一兩、甚至二兩沒有關系。
因為它是黃色的屬土,且入土最深,得土之氣最盛,土又能治水,是得天獨厚的藥。
夏天,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人,兩個胳肢窩袖子下面,整個都是黃色的,這種,中醫(yī)里面叫“黃汗”。
這些汗都是從三焦流出來的,黃芪歸脾經(jīng),通利三焦,所以,黃芪就治療這種黃汗。
這個含有黃芪的方子在《金匱要略》里有記載,真的是一劑知二劑已,效果奇快,所以,當合適的好藥,配以精妙的配伍,才能發(fā)揮出藥效的極致。
所以,真心感嘆,經(jīng)方真的是我大中國的文化和寶藏。
黃芪的皮,可治療皮膚表面的表癥,就像很多,例如,生姜皮,甘草皮,陳皮等等,中醫(yī)就是以意來取象。
  五十九、肉蓯蓉
吃肉蓯蓉,女人容易懷上孩子,皮膚也會特別好。
其味甘,性溫;也是一味陽藥。
治五勞七傷,養(yǎng)五臟,可祛除痙中的寒氣。
肉蓯蓉補陽的力量特別的強,可以使陰物,堅硬起來,若還想讓精子多一些,可以再搭配,之前講的菟絲子一起。
其味酸、甘、咸,故可以去除女人腹部的肌瘤、腫瘤,又因咸能軟堅,而這味藥的咸又偏重,這樣才能攻破堅硬的腫瘤。
而淡咸可以潤腸通便,如果太咸了就會瀉痢。
經(jīng)方一般開出來的藥,要么大咸,要么大苦,要么大酸,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治病嘛,而大多南派的大夫用藥都普遍比較溫和。
男子可以拿來補陽,比如不舉,女子可以用來補陽,可以幫助生孩子,還能治療血崩。
滋補壯陽的效果特別的好,陽氣不足就可以用了,因為陽氣虛,所以陰才會慢慢積累,最后變成陰實。
所以說,一般治腫瘤都會用到補陽的藥,只有陽氣足了,氣血才會充足。
所以到最后,救病人的時候都在肝上面下功夫,因為肝一旦傷極,人就徹底完了。
那么治肝,最根本還是要治腎,壯它的陽氣,這樣,氣一通,血脈才會打開來,所以最后,一定要靠陽藥。
這樣才能發(fā)揮出“水生木“的最大用處。
一旦陽藥發(fā)揮作用,必定會增強主藥的功效,這是一大亮點,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他的營養(yǎng)不會去喂食癌癥。
中藥好就好在這,陽的作用只增強對身體好的營養(yǎng),所以,陽藥是不會積累癌癥的發(fā)展,而癌癥的營養(yǎng)的增加,偏偏是西醫(yī)里面的純補劑。
這一點,凡是能看到的有緣讀者須格外注意選酌,關于生命,不可大意。
比如,這個維他命,如果吃太多的話,就很容易讓女性乳房長出腫塊;而男性呢,就會產(chǎn)生腎結(jié)石,有很多這樣的病人,不用太久,吃兩個禮拜,石頭就長就出來了。
這些都是補的太過,而在身體內(nèi)消化不掉,而產(chǎn)生的副產(chǎn)品。
像這樣的案例,都是倪師在臨床常見不鮮的事情了,令人唏噓。 所以像西醫(yī)的維他命之類的,你最好就不要吃了,那些東西才會助長并增加癌癥的發(fā)展。
女人性冷感就是體內(nèi)比較寒的結(jié)果,這種就可以吃肉蓯蓉,因為肉蓯蓉是咸味的嘛,大家要知道,男人的“精”跟女人的“經(jīng)”都是咸味的,因為,它們都是血。
肉蓯蓉補腎氣,而腎,主大小二便,不僅僅主小便,所以如果說腎有問題,那么大便肯定會出現(xiàn)問題。
所以經(jīng)方治病的時候,尤其在治肝病的同時,肯定要治大腸,一定要保持大腸的通暢,腎臟就會很好。
這個時候,腎,就不會去花精力去管大便,只要更多的發(fā)揮水(腎)生木(肝)的作用就好了。
所以肝臟有問題的時候,肯定會影響到腎臟,這時候必然會開一些通利大便的藥。
肉蓯蓉,普通使用的話,就開個兩錢、四錢都可以,如果自己愿意吃的話,吃到一兩,都絕對沒有問題,哈哈
平??梢阅脕砼菥品浅:?,比如,巴戟天、肉蓯蓉、菟絲子、還有黃連,黃連呢,少放一點,就調(diào)和一下,因為這苦能堅嘛,特別的好。
  六十、防風
防風也是經(jīng)方里非常有名的藥。 產(chǎn)自蒙古及山西河南等地,根黃白色,入藥。 其味甘辛,性溫,無毒。
風濕關節(jié)炎會用到防風,它可以祛風,其辛甘發(fā)散,也是一味陽藥,無毒。
風濕關節(jié)炎這個“氣”通不過去,然后就會痛,所以就要用,這種辛甘發(fā)散的藥去打開來。
防風可以治療三十六種不同的風邪,風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呈游走性的,不會固定在哪里。
比如說,頭痛位置不固定,一會頭前面痛,過了一會跑到了后面,再一會又變成了側(cè)面疼,這種就屬于風痛。
如果說,頭部只有一個位置在痛,一直是固定位置,那這個位置很可能就是腫瘤或者是血脈被賭到,那這個時候就要用到之前講到的川芎。
防風也是解毒的藥,因為它可以解表、發(fā)散,任何有發(fā)散性的藥都可以解毒。
溫馨提示,在現(xiàn)下疫情肆虐的歲月里,大家都可以自己配置一些中藥粉放在自己的胸口(檀中穴),就比如那些,辛香發(fā)散,味很濃的藥,若是再謹慎些,就去找附近的中醫(yī)大夫咨詢一下。
孕婦和孩子要特別注意,謹慎使用,不要傷害到自己。
話說回來,防風可以解烏頭、元花、砒霜的毒。
如果上山采藥,吃到有毒的蘑菇,中毒了,那就可以用防風來解毒。
防風跟黃芪這兩位藥是互相制衡,在一起搭配效果尤佳。
防風解表,這個黃芪也是走表去水,如果兩個同時用的話,就會起到雙重的作用。
有個病人他全身水腫,而且關節(jié)還痛,那這個時候就用黃芪和防風搭配在一起互相制衡。
因為黃芪走表非常的快,那么防風加在里面呢,它就會將黃芪拉住,讓它的的速度一下子慢下來,不要錯過皮膚的每一寸。
肌肉痛的很久的這種,都屬于病很深了,這都是一些常年積累下的老病,都可以用這兩位藥,還想更好的話,就再加點玉竹,玉竹是專門治療肌膚的好藥。
因為是解表的藥,所以去皮膚、去肌肉的風、濕、痛;風能貹濕,所以,防風既可以祛風也是去濕的仙藥。
著名經(jīng)方家劉元素也說,防風專治風邪,肌肉的痛、風濕痛都可以用防風。
一錢到八錢都是正常量,一兩也是沒問題的。
經(jīng)方中解肌的藥方還有《傷寒論》之首的“桂枝湯”,如果用此方打底,加上黃芪,再加防風,這些藥下去,真的就會收到“一劑知二級已”的奇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