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高三生物總復習:必修一易錯矯正與長句背誦

 coco成長 2023-01-05 發(fā)布于天津

生物必修一必背知識點(一輪)

第1講 走近細胞

易錯矯正

1.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真核生物,如藍藻是原核生物,細胞中無葉綠體但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2.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真核生物,如需氧型的原核生物的細胞質和細胞膜上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雖然沒有線粒體,但是也能進行有氧呼吸。

3.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原生生物是低等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

4.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不一定都是纖維素和果膠。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而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長句背誦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

2.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qū)別是原核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共有的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和核糖體。

4.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細菌和藍藻兩大類。

5.藍藻沒有葉綠體,但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6.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

第2講 細胞中的元素及無機化合物

易錯矯正

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據(jù)元素的含量劃分的。無論是大量元素還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體必需的元素,對于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2.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但數(shù)量最多的是氫元素。

3.干種子中不是不含自由水,而是自由水的比例很低,結合水的比例較高。

4.水既是細胞代謝的原料,參與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化合物的水解;也是細胞代謝的產物,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蛋白質的合成等過程都有水的生成。

5.無機鹽不都以離子形式存在,少數(shù)無機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牙齒、骨骼中的CaCO3。

6.斐林試劑實際上是新配制的Cu(OH)2,呈淺藍色,不是無色,故非還原糖(蔗糖)+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的現(xiàn)象不是無色。

長句背誦

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都是生物必需的元素,對于維持生物體生命活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為細胞提供液體環(huán)境,運送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廢物。

3.無機鹽是細胞內某些復雜化合物的組成成分,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正常生命活動,維持生物體的酸堿平衡和滲透壓。

4.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且水浴加熱時生成磚紅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第3講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易錯矯正

1.組成蛋白質的元素一定有C、H、O、N,一般還含有S元素。

2.多肽和蛋白質的區(qū)別:多肽沒有明顯的空間結構,必須經過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和特定功能的蛋白質。

3.煮熟的食物易被人體消化,是因為高溫破壞了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肽鏈變得松散,易被蛋白酶分解。

4.高溫、過酸、過堿、重金屬鹽,都會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fā)生不可逆的變化,但低溫不會。

5.一些功能物質的化學本質如下:(1)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少數(shù)酶是RNA;激素中,有些是蛋白質,有些不是蛋白質。(2)抗體和載體的本質都是蛋白質,但結構各不相同。蛋白質與酶、激素、抗體、載體的關系如圖所示:

長句背誦

1.組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2.脫水縮合是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水的過程。

3.氨基酸分子以脫水縮合的方式形成肽鍵,由肽鍵連接氨基酸分子形成肽鏈,肽鏈盤曲、折疊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

4.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不同,肽鏈的盤曲、折疊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是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直接原因。

5.蛋白質是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具有催化、運輸、免疫、信息傳遞等許多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和體現(xiàn)者。

第4講 核酸、糖類和脂質

易錯矯正

1.DNA一般是雙鏈結構,某些病毒中存在單鏈的DNA;RNA中的堿基也能相互配對形成氫鍵構成雙鏈,如tRNA。

2.DNA和RNA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均有分布,只是量不同,故強調“主要”而不能說“只”存在于細胞核或細胞質中。

3.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但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質,如核糖、脫氧核糖、纖維素參與細胞結構組成,不提供能量。

4.還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麥芽糖,非還原糖包括蔗糖、多糖。

5.構成細胞膜的脂質不僅有磷脂,還有膽固醇。

長句背誦

1.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分布場所:真核細胞的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原核細胞的擬核、質粒。

2.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分布場所:細胞質。

3.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大致可以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質。

4.淀粉和糖原分別是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纖維素是構成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構成它們的基本單位都是葡萄糖。

5.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其中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包括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等。

第5講 細胞膜和細胞核

易錯矯正

1.細胞膜是細胞的邊界,因為其具有選擇透過性;細胞壁是全透性的,不能作為細胞的邊界。

2.細胞膜的結構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3.并非所有的真核細胞都有細胞核,如高等植物成熟的篩管細胞、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等極少數(shù)細胞沒有細胞核。

4.核孔的數(shù)量、核仁的大小與細胞代謝有關,如代謝旺盛、蛋白質合成量大的細胞,核孔數(shù)多,核仁較大。

5.染色體和染色質只是形態(tài)不同,而成分完全相同。

6.細胞核并非細胞代謝的中心。細胞核是細胞代謝的控制中心,細胞代謝的中心是細胞質。

長句背誦

1.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越多。

2.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數(shù)蛋白質分子都是可以運動的,體現(xiàn)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的結構特點。

3.生物膜選擇透過性的物質基礎是生物膜上的載體蛋白。

4.核膜、核孔都具有選擇透過性。

5.核仁與rRNA的合成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6.染色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7.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第6講 細胞器——系統(tǒng)內的分工合作

易錯矯正

1.具有細胞壁的細胞不一定是植物細胞。如真菌細胞、細菌等都有細胞壁(注意細胞壁的組成成分不同)。

2.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葉綠體(如藍藻),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線粒體(如部分原核生物)。

3.一切生物,其蛋白質合成場所一定是核糖體。

4.沒有葉綠體或大液泡的細胞不一定是動物細胞,如根尖分生區(qū)細胞。

5.有中心體的生物不一定為動物,但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6.高爾基體經囊泡分泌的物質不一定為分泌蛋白,如: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神經遞質;分泌蛋白一定經高爾基體分泌。

7.分泌蛋白排出細胞的方式為胞吐,需消耗能量,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的結構特點。

長句背誦

1.葉綠體、線粒體和細胞核都含有DNA和RNA,都能進行DNA的復制和轉錄,葉綠體和線粒體還能進行翻譯過程,產生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質。

2.核糖體:由蛋白質和rRNA組成,是蛋白質(肽鏈)的合成場所。

3.中心體:由相互垂直的兩個中心粒組成,與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的分裂有關。

4.內質網(wǎng):脂質的合成,蛋白質的初加工。

5.高爾基體:蛋白質的再加工和分裝,纖維素的合成。

6.溶酶體: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7.分泌蛋白運輸?shù)姆较颍汉颂求w→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細胞膜。

8.生物膜使真核細胞區(qū)室化,對新陳代謝的意義:減少彼此干擾,保證化學反應高效、有序地進行。

第7講 細胞的物質輸入與輸出

易錯矯正

1.滲透平衡不可看作沒有水分子移動,也不可看作兩側溶液濃度絕對相等,只意味著半透膜兩側水分子移動達到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

2.Na、K+等無機鹽離子一般以主動運輸方式進出細胞,但也可通過協(xié)助擴散(或離子通道)進出細胞,如神經細胞維持靜息電位時的K+外流和形成動作電位時的Na+內流。

3.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擴散,而吸收無機鹽離子的方式是主動運輸,因此可以說植物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4.物質跨膜運輸(自由擴散、協(xié)助擴散、主動運輸)體現(xiàn)了生物膜的選擇透過性;大分子物質和顆粒性物質的胞吞、胞吐體現(xiàn)了生物膜的流動性。

長句背誦

1.滲透作用的發(fā)生必須依賴半透膜和膜兩側的濃度差。

2.原生質層由細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間的細胞質組成,具有選擇透過性。

3.被動運輸包括自由擴散和協(xié)助擴散,它們都是順濃度梯度運輸?shù)倪^程,不消耗能量,但是協(xié)助擴散需要載體蛋白。

4.主動運輸是逆濃度梯度運輸?shù)倪^程,需要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和消耗能量。

5.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與膜的流動性有關,它是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進出細胞的物質運輸方式,靠ATP提供動力。

第8講 酶和ATP

易錯矯正

1.ATP是與能量有關的一種物質,不可等同于能量。

2.細胞中ATP的含量很少,但是ATP與ADP的相互轉化非常迅速,能為生命活動提供大量能量。無論是飽食還是饑餓,ATP與ADP的含量都保持動態(tài)平衡,不會劇烈變化。

3.四個角度區(qū)別酶和激素

長句背誦

1.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少數(shù)是RNA。

3.酶具有專一性和高效性,作用條件較溫和。

4.低溫抑制酶的活性,但不破壞酶的空間結構。

5.高溫、過酸、過堿都會導致酶分子空間結構破壞而永久失去活性。

6.ATP是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質。

7.細胞內ATP與ADP相互轉化的能量供應機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8.吸能反應一般與ATP水解的反應相聯(lián)系,需要ATP水解酶的催化,同時也消耗水;放能反應一般與ATP的合成相聯(lián)系。

第9講 細胞呼吸

易錯矯正

1.有氧呼吸的場所并非只是線粒體:真核細胞有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原核細胞無線粒體,有氧呼吸在細胞質中和細胞膜上進行。

2.葡萄糖分子不能直接進入線粒體被分解,必須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才能進入線粒體被分解。

3.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產生ATP,第二階段不產生ATP,還要消耗第一階段產生的[H]。

4.人體內產生的CO2只能是有氧呼吸的產物,人體細胞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無CO2。

5.無氧呼吸有機物氧化分解不徹底,還有大量能量儲存在乳酸或者酒精中。

6.O2濃度為零時,細胞呼吸強度并不為零,因為此時細胞進行無氧呼吸。

長句背誦

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反應式:

2.無氧呼吸反應式:

無氧呼吸1

無氧呼吸2

3.有氧呼吸三個階段均能產生ATP,第三階段產生ATP最多。

4.有水產生的細胞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

5.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實質都是氧化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形成ATP。

6.不同生物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所含酶的種類不同。

7.O2抑制細胞無氧呼吸,促進細胞有氧呼吸。

第10講 光合作用(Ⅰ)

易錯矯正

1.可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葉綠體(如藍藻等),但是都有光合色素。

2.葉綠素對紅光和藍紫光的吸收量大,類胡蘿卜素對藍紫光的吸收量大,對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較少。

3.植物葉片呈現(xiàn)綠色的原因是葉片中的色素對綠光的吸收少,綠光被反射出來。

4.暗反應不直接需要光,但是如果沒有光照,光反應停止后,暗反應很快也會停止。

5.光合作用的產物主要是糖類,還有一些類脂、有機酸、氨基酸和蛋白質等。

6.葉綠體產生的ATP只能用于自身的物質合成,不能直接用于細胞中其他部位的生命活動。

長句背誦

1.葉綠素a和葉綠素b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2.吸收光能的四種色素分布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

3.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它內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僅分布著許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還有許多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4.光合作用釋放的O2來自H2O。

5.光反應階段就是葉綠體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將H2O分解成[H]和O2,同時形成ATP的過程。

6.暗反應過程是在葉綠體基質內,在多種酶催化下完成的,包括COO2的固定和C3的還原等過程。

第11講 光合作用(Ⅱ)

易錯矯正

1.植物缺水導致萎蔫,使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水引起氣孔部分關閉,CO2供應不足。

2.增加土壤中的礦質元素供應可提高光合速率,但土壤中礦質元素濃度過高,會引起植物滲透失水,光合作用強度下降。

3.易錯易混的“總光合速率” “凈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

長句背誦

1.光照強度:直接影響光反應的速率,光反應產物[H]和ATP的數(shù)量多少會影響暗反應的速率。

2.溫度:影響光合作用過程,特別是影響暗反應中酶的催化效率,從而影響光合速率。

3.CO2濃度:CO2是暗反應的原料,CO2濃度直接影響光合速率。

4.礦質元素:直接或間接影響光合作用。例如,鎂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氮對酶的含量有影響,磷是ATP的組成成分。

5.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關系:(1)綠色植物組織在黑暗條件下測得的數(shù)值表示呼吸速率。(2)綠色植物組織在有光的條件下,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同時進行,測得的數(shù)值表示凈光合速率。(3)真正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第12講 細胞的增殖

易錯矯正

1.模擬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shù)年P系實驗中,NaOH在每一瓊脂塊內擴散的速度相同,但是運輸?shù)男什煌?/p>

2.原核生物只能進行二分裂,二分裂不是無絲分裂。

3.減數(shù)分裂和無絲分裂沒有細胞周期,高度分化的成熟細胞無細胞周期。

4.無絲分裂中不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但是仍有遺傳物質的復制和分配。

5.蛙的紅細胞能進行無絲分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不能分裂。

6.染色體的數(shù)目始終和著絲點的數(shù)目相等;間期DNA復制時,著絲點數(shù)目不變,染色體數(shù)目不加倍。

7.著絲點分裂不是紡錘絲牽引導致的,而是在相關酶的作用下自主分裂的結果。

8.赤道板不是細胞結構,觀察不到;細胞板是由高爾基體形成的細胞結構,可以觀察到。

長句背誦

1.細胞體積越小,細胞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就越大,越有利于物質交換。

2.細胞增殖是重要的細胞生命活動,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3.細胞分裂間期為分裂期進行活躍的物質準備,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時細胞有適度的生長。

4.動物細胞的一個細胞周期中,DNA復制和中心粒的倍增均發(fā)生在分裂間期。

5.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種: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

6.有絲分裂最重要的變化是:間期DNA復制,數(shù)目倍增;分裂期在紡錘體作用下復制后的親代細胞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在細胞的親代和子代之間保持了細胞遺傳性狀上的穩(wěn)定性。

第13講 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

易錯矯正

1.分化程度高的細胞其全能性不一定低。一般來說,細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難以表達,但卵細胞的分化程度較高,其全能性也較高。

2.體現(xiàn)全能性的判斷依據(jù):起點是“已分化的細胞”,終點是發(fā)育成“完整個體”才是全能性的體現(xiàn)。

3.細胞衰老和凋亡對機體的正常發(fā)育都是有利的,細胞壞死對機體是有害的。

4.細胞凋亡與基因選擇性表達有關,但不屬于細胞分化過程。

5.不是只有癌細胞內才有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正常細胞中也存在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

長句背誦

1.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此過程中遺傳物質并未改變。

2.雌蜂未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成雄蜂,證明了動物生殖細胞具有全能性。

3.細胞衰老最終表現(xiàn)為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發(fā)生變化。

4.細胞凋亡是受到嚴格的遺傳機制決定的細胞程序性死亡。

5.細胞癌變的機理是在致癌因子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

6.原癌基因主要負責調節(jié)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

7.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