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王鐸行草代表作八卷,建議收藏!

 里鳳山民 2023-01-04 發(fā)布于廣西
01.
《杜甫六首卷》

圖片

所選杜詩傳達著一種痛苦的心境,與王鐸在明亡之后的作品相互呼應(yīng),表達了他渴望從個人與國家的不幸中解脫出來的愿望,這種共鳴深刻地影響了《杜詩六首卷》的書法創(chuàng)作?!队^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之一的后二句:“此生隨萬物,何處出塵氛”,筆墨已經(jīng)耗盡,干筆寫出的線條,若隱若現(xiàn),這些期盼逃離現(xiàn)世的詩歌,抒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巨大的悲痛。書寫時,王鐸早已將杜詩熟記于心?!抖旁娏拙怼芬匝讣钡墓P法完成,流暢的線條是抄寫狀態(tài)下完全達不到的境界,王鐸將其全部的情感宣泄在書法作品中,絲毫沒有怠倦分神。

在卷尾王鐸聲稱他的草書來源于漢代的“草圣”張芝。他臨寫張芝引起了人們對其書法的錯誤評判。雖然王鐸和懷素的書法有著某些相似,但兩者之間不是模仿關(guān)系。張芝的《冠軍帖》具體體現(xiàn)了“一筆書”的方式。張旭、懷素的線條圓轉(zhuǎn)、純熟,都模仿張芝的“一筆書”。到了十七世紀,王鐸也師法張芝,發(fā)展出一種類似“一筆書”的草書,有人就誤以為他的線條來自懷素。事實上,張芝影響了兩個流派:王羲之的正統(tǒng)書法和張旭、懷素的“野道”。在王鐸眼里,懷素背離了張芝的古典秩序。王鐸試圖回歸的,乃是最初那種融合多種潮流傾向的草書傳統(tǒng)。

圖片
圖片圖片圖片

釋文:
《瀼西寒望》
水色涵群動,朝光切太虛。年侵頻悵望,興遠一蕭疏。
猿掛時相學(xué),鷗行炯自如。瞿唐春欲至,定卜瀼西居。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之一
方丈渾連水,天臺總映云。人間長見畫,老去恨空聞。
范蠡扁舟小,王喬鶴不群。此生隨萬物,何處出塵氛。
《登兗州城樓》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浮云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shù)钼?。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之一
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
谷口舊相得,濠梁同見招。平生為幽興,未惜馬蹄遙。
《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之一
西歷青羌坂,南留白帝城。于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
瓦卜傳神語,畬田費火聲。是非何處定,高枕笑浮生。
《晚出左掖》
晝漏傳呼淺,春云簇仗齊。退朝花底散,歸院柳邊迷。
樓雪融城濕,宮云去殿低。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雞棲。

款識:吾學(xué)獻之、伯英、誠懸,恐人誤以為懷素惡道,則受其謠諑矣。
丁亥(一六四七)三月廿七日,洪洞王鐸。
鈐?。和酢㈣I




02.
《臨淳化閣帖卷》

圖片

甲申年(一六四四)二月,李自成進北京,崇禎帝自縊于景山,明朝瀕臨滅亡,王鐸從河南乘舟南下。同年夏日,他在吳城狂寫了《淳化閣帖》卷八中的《伏想清和帖》《勞人帖》《八日帖》《縣戶帖》《轉(zhuǎn)佳帖》《大熱帖》《周常侍帖》和《吾唯帖》。這八帖都是北宋時期宮廷收藏的王羲之書法的拓本,王鐸一生臨寫從未間斷,其把握的程度,就像他的朋友錢謙益所言:“如燈取影,不失毫發(fā)?!比珪鴼鈩葸B綿,毫無懈怠之意,可見王鐸并非照臨,而是背臨,是純?nèi)坏膭?chuàng)作。

二王的“棱側(cè)”用筆,行筆頓挫起伏,筆速較緩。而此卷的用筆迅急多變、筆速明顯加快。因此,頓挫起落的交替之中增加了許多圓轉(zhuǎn),具有張旭、懷素的某些特征。由此,兩種不同的線條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如“以此為慰耳”幾字,在精熟的干枯線條中,墨在上一筆的尾端近乎消失,隨后又突然出現(xiàn),“飛白”與實筆交替,實現(xiàn)了王鐸“幻則仙經(jīng)神箓,靈藥還丹,無中忽有,死后忽活”的藝術(shù)境界。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釋文:
桓公十月末書為慰云所在荒甚可憂殷生數(shù)問北事勢復(fù)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數(shù)面不或云頓歷陽爾耶無緣為嘆遲知問/頃為此足勞人意/八日羲之多日不知君問得昨書知君安善為慰仆似小差而疲劇昨若耶觀望乃苦輿上隱痛前后未有此也然一日昔勞復(fù)不極以此為慰耳/鄉(xiāng)里人樂著縣戶今送其名可為領(lǐng)受/君頃就轉(zhuǎn)佳不仆自秋便不佳今故不善差頃還少嘬脯又時嘬面亦不以為佳亦自勞弊散系轉(zhuǎn)久此亦難以求泰不去人間而欲求分外此或速弊皆如君言/便大熱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熱力不具王羲之/此書因周常侍想必至/吾辨辨便知復(fù)日也諸懷不可言知彼人已還吾此猶往來不欲來
款識:甲申(一六四四)夏日,在吳城書為□□親契,王鐸。
鈐?。和蹊I之章、大宗伯印




03.
《泥金自書詩卷》

圖片

崇效寺始建于唐代,現(xiàn)坐落在北京白廣路崇效胡同。這件罕見的寫在泥金紙上的草書詩卷,就是王鐸在戊子年(一六四八)與好友造訪崇效寺時,寫給靜觀方丈的珍貴書法。

泥金紙的表面光滑,往往不容易控制,留不住筆墨,而此件《泥金自書詩卷》王鐸的運用卻得心應(yīng)手,顯示出高超的筆墨掌控力和感情的表現(xiàn)。王鐸敬佛,特別是在降清以后的歲月,他常常用杜詩或自作詩,寄以佛教的精神,釋放內(nèi)心的苦悶與傷痛?!皦m心因寺息”全用飛白,由“一筆書”的方式書寫完成。他的筆在紙上跳轉(zhuǎn),使得濃黑焦墨忽然駛?cè)搿疤摕o縹緲”的境地,而后又神出鬼沒,在幾乎無墨的狀態(tài)下繼續(xù)書寫。再往后的“沖夷深煉藥,渺渺下空音”、線條平靜淡然,行筆平穩(wěn)、舒緩,使得之前枯黑、多轉(zhuǎn)的線條得到了暫時的喘息。毫無疑問,王鐸所書詩文都是其內(nèi)心的寫照,反映了他命途多舛的人生中不同的感受和境遇。這件《泥金自書詩卷》,為深入地研究王鐸書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釋文:
古厓多鐵瓦,漫士自樟廬。學(xué)佛身為老,為儒夢已虛。
獅坪收雪嶺,龍馬共蘧蘧。長安猶滯跡,羲洞欲思玄。
外國分峨頂,茲山有木蓮。全心因寺息,神水向天懸。
白首犍為上,繩繩萬古煙。奇象何能繪,琉璃迥未移。
陽坡榮異蕊,缺竅現(xiàn)山魑。岷水臺前沒,天河檻外卑。
笑容應(yīng)至矧,祝腎返無知。
(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七卷一零二三——一零二四頁)
攀踐在幽岑,人間一古林。盤陀窺太始,蔥嶺割重陰。
白雪吹香籟,蒼龍隱窟心。沖夷深煉藥,渺渺下空音。
《過崇效寺》
曉日一清光,切來緣圃西。老僧初不語,野鳥為何啼。
佛供澆花水,香聞曬藥畦。去留生系戀,兵氣晚凄凄。
《歡心》
陰沙初未已,塵色滿征衣。好月何難近,高云詎不歸。
若梧云針動,灌口(饣臭)糧希。淚眼六旬叟,歡心上懶飛。
款識:戊子(一六四八)二月廿日過崇效寺,時同陰太峰、戴巖犖、衛(wèi)邰孫、張葆光,吾宗似鶴,王鐸書為靜觀老卿丈禪宗。
鈐印:王鐸之印、覺之氏




04.
秋興八首卷

圖片

此書法為王鐸四十一歲時所作。作品用筆上下跳躍,字的體勢左右搖擺、「縱橫飄忽」,很明顯受到米芾的影響。用筆左右自如的轉(zhuǎn)動,使得筆的上、中、下三部,以及四面全部用到,產(chǎn)生多變姿態(tài)和粗細不同的線條。在結(jié)構(gòu)上,筆勢由中心向四面伸張,線條的始末,無論橫豎,都彎曲地伸展外揚,即米芾所追求的「我獨有的四面」。通過米芾這座橋梁,王鐸理解紙絹上二王的書法精髓。

但不同于米芾的是,王鐸的用筆力量更重,字的變形更強,可謂千姿百態(tài)。
長長的縱筆中,枯筆、飛白時隱時現(xiàn),如同鬼神,產(chǎn)生了某種「幻」的感覺和一種死而復(fù)生的景象。字的體勢大多向左下方傾斜,正如他對米字所稱頌的「飛仙」一樣,好似從空中向下飛行。該作品寫得異常興奮,慷慨自如,不受羈絆。紙張不夠書 寫全詩時,王鐸就改寫小字章草。然而這樣的換體,更顯得自然暢達。在字字不連中,他寫得起伏跌宕,參差錯落,流動感極強,足見其對古章草掌握的精熟程度和創(chuàng)造力。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釋文:
搖落西風(fēng)莽自哀,蕭條門巷近山隈。人情只覺浮華變,辭賦先愁老鬢催。
紅樹城邊蟬欲斷,白云天際雁初回。誰知磊塊情無限,日暮寒花獨酒杯。
(《擬山園選集·詩集》未收此詩)

憶昔直廬侍紫朝,梧桐金井暗蕭蕭。天圍太液疏宮苑,月傍端門冷御橋。
貂錦班回人影散,霓裳聲斷露華消。素餐七載慚高隱,桂怨猿唬不可招。
貂錦霓裳謂魏與客氏也(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三卷二三六九頁)

為卷將縪,無奈為小字
開辟名山五岳尊,愿從杖屨探天門。畫圖每向亭間響,婚嫁依然河上園。
古磵茲壇巡佛案,危崖削壁過山村。何年偏歷留名姓,萬仞高峰欲斷魂。
《思游岳》(《擬山園選集·詩集》未收此詩)

楚界鉛山連劍浦,越王烏石枕仙丘。云深荔熟江城暮,瘴起龍眠海國秋。
小隊鳴鐃浮地響,畫船引纜壓天流?;仡^苦憶烽煙島,滿目悲涼蘆荻洲。
自閩歸時有鄭之龍之變(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三卷二三七一頁)

想象石城擁玉珂,高皇定鼎郁嵯峨。潮聲鐘阜空江落,秋色秦淮隔岸多。
武昌城下漢江流,城外人傳黃鶴樓。古事古人不可見,江云江草自生愁。
珠簾卷盡瀟湘雨,錦砌吹開菡萏秋。 鐵篴仙風(fēng)勞夢想,濤聲山色滿孤舟。
《望黃鶴樓作》(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三卷二三七零頁)

關(guān)門峭壁月如霜,左輔神京舊戰(zhàn)場。夜靜山樓吹畫角,秋高鼙鼓震扶桑。
漢姓久羨侏儒飽,宣室深悲賈傳狂。慷慨聞雞揮劍舞,星文錯落滿碉房。
(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三卷二三七零——二三七一頁)

龍礎(chǔ)荒涼沉夜漏,鳳樓寂寞卷天河。鎬京王氣遲登眺,六代煙花意若何。
《望金陵作》(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三卷二三七一——二三七二頁)

每懷葛灶盧敖杖,銀傍璚題世外清。天女拔云來種藥,仙人攜我坐吹笙。
書傳滄海八千鶴,花爛芙蓉十二城。從此丹砂添羽翼,逍遙散發(fā)乞長生。
《學(xué)仙》(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三卷二三七二頁)
款識:
崇禎五年(一六三二)二月廿八日,書為王屋老年兄,請教正。時同觀宋沈省愆,張?zhí)毂桃?。孟津王鐸。
鈐?。和蹊I之印、字覺斯
05.
《唐詩八首卷》

圖片

此作是一六四一年王鐸五十歲時寫給王若水的草書精品。黃道周稱贊王鐸的書法「五十后自化如欲」,這在《唐詩八首卷》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在卷尾王鐸自跋曰:「吾用伯英、柳公權(quán)、虞世南,數(shù)家大草,合為一體,若謂此為懷素,則不敢受也。素野道,失二王家法耳?!雇蹊I常自稱自己的書法是二王家法,從明崇禎三年(一六三零)到清順治四年(一六四七)的十七年間,王鐸至少有十次嚴厲批評懷素書法,而且每次都出現(xiàn)在自己最得意的作口題跋中。

自然可以得出結(jié)論,《唐詩八首卷》是空前的、全新的風(fēng)格。實際上,許多嶄新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與趨向,如同對已有的金屬材料進行合金加工一樣,是將已有的方式進行移植或綜合。這件作品沒有磅礴與優(yōu)雅的平衡,也沒有任何柔美的傾向。與之相反,整個作品洋溢著雄強之氣。應(yīng)該說這件草書化解了張旭、懷素和二王之間的矛盾,將張旭、懷素的中鋒與王羲之、王獻之的「棱側(cè)」有機融合,呈現(xiàn)出一種全新、空前的風(fēng)格。雖然它有狂放的特點,但在結(jié)構(gòu)上卻保留著細膩的控制與純?nèi)坏睦硇?。王鐸自覺地追求章法的平衡,有時一兩行以枯筆相連,枯筆和實筆之間形成強烈的反差,甚至當筆墨幾乎竭盡時他仍能繼續(xù)書寫,顯示出王鐸非凡的功力與整體的駕馭能力。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釋文:
(賈至《岳陽樓宴王員外貶長沙》)
極浦三春草,高樓萬里心。楚山睛靄碧,湘水暮流深。
忽與朝中舊,同為澤畔吟。停杯試北望,還欲淚沾襟。

(劉長卿《穆陵關(guān)北逢人歸漁陽》)
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乾。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戰(zhàn)后,耆舊幾家殘。處處蓬蒿編,歸人掩淚看。

(錢起《和萬年成少府寓直》)
赤縣新秋夜,文人藻思催。鐘聲自仙掖,月色近霜臺。
一葉兼螢度,孤云帶雁來。明朝紫書下,應(yīng)問長卿才。

(錢起《送陸郎中》)
事邊仍戀主,舉酒復(fù)悲歌。粉署含香別,轅門載筆過。
鶯聲出漢苑,柳色過漳河。相憶情難盡,離居春草多。

(皇甫曾《送李中丞歸本道》)
上將宜外閫,雙旌復(fù)出秦。秦河三晉路,賓從五原人。
孤戍云通海,平沙雪度春。酬恩看玉劍,何處有風(fēng)塵。

(司空曙《云陽館與韓紳宿別》)
故人滄海別,幾度隔山川。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深竹暗浮煙。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

(崔峒《送真上人還蘭若》)
得道云林下,年深暫一歸。出山逢世亂,乞食向人稀。
半偈初傳法,中峰又掩扉。愛離應(yīng)不染,塵俗自依依。

(耿湋《贈張將軍》)
寥落軍城暮,重門返照間。鼓鼙經(jīng)雨暗,士馬過秋閑。
慣守臨邊郡,曾營近海山。關(guān)西舊業(yè)在,夜夜夢中還。

款識:吾用伯英、柳公權(quán)、虞世南,數(shù)家大草合為一體,若謂此為懷素,則
不敢受也。素野道,失二王家法耳。
辛巳(一六四一)二月十二日夜漏,若水老親契一笑,王鐸年五十歲書。
鈐印:王鐸之印、宗伯學(xué)士
鑒賞?。鹤鸸琵S賞鑒印




06.
《自書詩五首卷》

圖片

此作書寫于北京王鐸時年五十五歲、剛降清不久。正是這個政治上不光彩、生活上尷尬的時期,他常常以書法來宣泄內(nèi)心的情緒,其書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寫此卷的三個月前,他也是明確表白他的書藝 是「頗有所從來」、很多的精品名作都出自這階段。

王鐸以二王的書法為宗而風(fēng)格接近張旭和懷素的狂草,他將兩種不同的用筆和風(fēng)格結(jié)合得最好正是在這個時期。此草書用筆多「棱側(cè)」,頓挫起伏,猶如龍蛇,明顯地保留了王羲之的傳統(tǒng)。同時,它還有自然的圓轉(zhuǎn)筆法,線條富有自然的顫動,又帶有張旭和懷素的特點。結(jié)字奇崛險峻,姿態(tài)萬千,富于變化。章法恣縱錯落而不失法度,筆勢連綿流暢而大氣磅礴。與早期的行草書相比,這件作品顯得更加純熟和自然,毫無造作之態(tài),不愧為草書佳作。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釋文:
《王定興》
早逐寒光出,黃霜觸眼新。河枯難度馬,柳凍不迎人。
獨旅渾無語,他鄉(xiāng)孰可親。更堪多難后,甸報尚風(fēng)塵。
(《擬山園選集·詩集》未收此詩)
《少林寺》
眾綠春光覺,千林醒一燈。觀心動靜息,觸處水煙凝。
風(fēng)善松溝虎,秋鳴石窟鷹。入山過欲置,搴藥復(fù)何能。
(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四卷八七二-八七三頁)
《汝州洗耳河有祠》
相見千年事,離離黑石中。鼠歡緣壞瓦,人至嘆遺宮。
漫漶垂楊禿,寂寥枸杞紅。清光無可說,煙水自濛濛。
(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四卷八七六-八七七頁)
《何者》
睡去復(fù)奚事,閑來累短筑。自宜離物處,何者不心慵。
冷艷花當戶,孤音雨在峰。床頭光怪發(fā),愧爾舊芙蓉。
(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四卷八八三-八八四頁)
《上紫金壇空中石磴》
日高眾嶺白,升險在斯時。蛇術(shù)風(fēng)吹杖,仙田草覆芝。
瀆從盤谷衍,岳在大河湄。夜宿星晨上,飄飄妥夢思。
(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四卷九零零頁)
款識:丙戌(一六四六)六月,力疾,書俚作,皆前數(shù)年者,不新也,可哂。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文淵太傅




07.
《王屋圖詩卷》

圖片

《王屋圖詩卷》作于一六四七年,王鐸寫于北京的寓居處。王自玉是王鐸的老鄉(xiāng),河南濟源,人他們同朝為官,自玉要歸故里,來看望王鐸,在百忙中王鐸特別為王自玉畫了老家濟源的名山王屋山,并書寫了近作詩,包括寫給自玉的新詩相送。

官員榮歸故里百死歷朝歷代的傳統(tǒng),而有家不能歸的苦悶,思鄉(xiāng)的情緒,喚起了王鐸巨大的創(chuàng)作力量。這段時間王鐸經(jīng)常書寫自作的詩或唐詩表達個人的情緒?!肝⒐俳K代謝」「世事今初定」,這些無可奈何的思想在成于書法時,化作為紙上起伏、枯寂的線條寫出了詩人的強烈情緒。

王鐸自稱自己花了一生的時間追求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這件作品可以說是高度再現(xiàn)了二王的精神。其用筆「棱側(cè)起伏」「欲斷還連」。隨著手的運行,放任筆毫自由傾斜,左右轉(zhuǎn)動,頓挫追逐,創(chuàng)造出起伏的線條,如同龍蛇游動,生動而優(yōu)美。王鐸將有力的用筆和多樣的結(jié)構(gòu)結(jié)合起來,在強烈的風(fēng)格中顯示出秀美的元素。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釋文:
《送自玉》
六載宅頻移,汝歸不必悲。笙鏞俱歇處,哭泣獨存時。
有鹿堪為伴,何淡不可期。微官終代謝,村酒帶眾籬。
《自玉歸寄題王屋解嘲》
云峰久與別,薄祿復(fù)燕都。落日空原上,幽山似怨吾。
花林春事早,魚浦興情孤。寄語西王屋,茗華舉舉無。
人事多遺慮,終朝獨靜吟。敢言巢父逸,空負食牛心。
伊洛風(fēng)塵擾,衣裳蟣虱侵?;鹕脚c瘴土,翻覺林深遠。
《一任》
一任愁煙舉,狂夫臥小齋。北燕回氣候,數(shù)日不陰霾。
清廟為吹籥,圓丘俟集紫。況聞勤恤詔,休沐學(xué)無懷。
《聽南蠻語》
海南多異事,遠道未經(jīng)傳。市易玻璃貨,家攜砮石弦。
穴峒疏泉細(脈),架海種高田。雪色何曾見,獉獉只醉眠。
跣足虛房內(nèi),草香氣已深。畫觀諸洞相,書見至人心。
欵客捎時果,善言假古琴。逸形天步穩(wěn),玄秀峭陰陰。
《何日示七襄》
何日便隳官,帔霞性始安。鬼神恭受箓,星斗護加餐。
遠磵逃蒼兕,清晨漱白湍。桃花容欲非,天柱亦無難。
《梅公臨行邀予過齋中》
歸心去已久,行色更如何?徐孺曾相吊,柴桑又一過。
鼂聲彭蠡靜,猱路弋陽多。料得懷思處,巖云欵乃歌。
其二
待到秋江日,秋江到處花。戍旗無海盜,村廟下神鴉。
湓浦橙香熟,鵝湖月影斜。安安毛骨健,休忘送驢車。
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八卷一零七八-一零八零頁)
《心存》
心存靈異跡,往往憶榛丘。世事今初定,吾情外敢求?
元龜韜石砌,老鶴夸滄州。酸楚木瓜岫,悠悠復(fù)幾秋?
(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十七卷一五九二頁)
款識:京中晝夜不閑,自玉親丈來,猶作一畫二長卷,可謂暇且整矣。丁亥(一六四七)夏四月初五夜書近作,博正。孟津王鐸時年五十六。
鈐?。和蹊I之印、文淵太傅



08.
《贈沈石友卷》

圖片

《贈沈石友卷》寫于清順治七年(一六五零),即王鐸去世的前兩年。沈石友曾做過河南懷慶府的官吏。崇禎十六年(一六四三),王鐸攜家人投奔朋友寄寓于河南老家懷州附近,并與沈石友來往交游。七年后在北京的大收藏家孫承澤家中,王鐸遇到了久別的至友,回憶往事,心情澎湃揮寫下了這九首詩卷贈予沈石友。

明末清初的戰(zhàn)亂使百姓家破人亡,詩中“相見舍千淚何心酌酒罍”“悔不棲耘斗翹翹望故山”等詩句,表達了王鐸對人生的離別之苦以及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王鐸將自身遭遇與詩歌強烈的情感共鳴,化作紙上枯寂的「飛白」或「漲墨」。雖然這樣的線條在王鐸的書法中并不少見,但此處皴擦產(chǎn)生的效果卻顯示出特別的情緒,作者的鄉(xiāng)愁和對生活的哀嘆喚起了巨大的書寫力量,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筆墨形式。這九首詩為王鐸的自作詩,大部分刊載于~擬山園選集一(臺灣學(xué)生書局出版)中。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釋文:
《別千頃忽遇沈公祖石友書舍》
西鄘十栽別,地軸忽爭回。霹靂繇人起,熊罷滿眼來。
衛(wèi)書情旦旦,吳橋視梅梅。相見舍千淚,何心酌酒罍。
《投石友公千頃因寄于一故友》
幾時白岳下,青翠在眉間??v得尋僧話,何能似汝閑。
搴旗空失算,磨墨甚凋顏?;诓粭哦罚N翹望故山。
《與千頃述耘斗又思狀游告石友公五弦》
一旦揚帆去,舊溪未易回。可堪牛首路,辜負鳳林醅。
家共千村破,人從百戰(zhàn)來。敢言茅屋岫,酌而看花開。
(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二十卷一七六三至一七六五頁)
《柬石友公千頃》
非愛深卜夜,簫閑似習(xí)園。高郵無遠警,日日且開尊。
邀友臨雞柵,烹葵傲鹿門。放懷何寂寞,無處非花源。
《奉石友公》
同時槐穗結(jié),獨爾晚相親。寂寞無余席、長崎遇此人。
聽歌忘拭淚,善謔學(xué)藏身。莎柵離吾遠,晨昏定作鄰。
(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二十一卷一八二零頁)
《邀石友公示千頃》
今日歡娛處,昔年避亂人。平生思好友,非是濫交親。
耘斗山如舊,蘇門虎作鄰。誰知歌舞意、野性可能馴。
其二
境新耳目改,衛(wèi)北悔花源。數(shù)日閑歌調(diào),何人共酒痕。
琉球來貢物,鸚鵡解方言。桂館天通意,無倪想灝元。
其三
又作河南客,菊開不少留。行山非我去,淇水惹人愁。
寇逕黃蒿密,蟬聲白虎秋。吟詩幽更遠,伊郁與誰謀。
其四
年少意無涯,釋玄不一家。何如從服食,高臥豈云霞。
石版收龍乳,雪樓掃桂華。老夫窟宅選,未定泛松槎。
(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二十一卷一八二八至一八二九頁)
款識:庚寅(一六五零)七月,社弟王鐸具近草,為石老沈翁公祖吟壇,正之。在孫司馬軒書。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