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11日,東北野戰(zhàn)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簡稱四野。四野成立時下轄第12、第13、第14和第15四個野戰(zhàn)兵團。那么當(dāng)時這四個兵團各有多少兵力?司令員分別是誰?1955年的時候又都是什么軍銜呢? ![]() 先說第12兵團。該兵團成立時下轄第40、第45和第46軍,其中40軍下轄第118、119、120和153四個師,總兵力58755人,軍長羅舜初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45軍下轄第133、134、135和158四個師,總兵力48082人,軍長陳伯鈞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46軍下轄第136、137、138和159四個師,總兵力45110人,軍長詹才芳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這三個軍合起來總兵力為151967人。 當(dāng)時第12兵團的司令員兼政委為蕭勁光,副司令員為陳伯鈞,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為唐天際,參謀長為解方。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蕭勁光被授予大將軍銜,陳伯鈞和唐天際都是上將。解方由于缺少紅軍時期的資歷,1955年的時候被授予少將軍銜。 ![]() 再說第13兵團。該兵團成立時下轄第38、第47和第49軍,其中38軍下轄第112、113、114和151四個師,總兵力59528人;47軍下轄第139、140、141和160四個師,總兵力54588人;49軍下轄第145、146、147和162四個師,總兵力50555人。這三個軍加起來總兵力為164671人。 當(dāng)時第13兵團的司令員為程子華,政委為黃克誠,副司令員為彭明治,參謀長為黃志勇,政治部主任為劉道生。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程子華由于已經(jīng)不在部隊中任職,因此沒有被授予軍銜,否則最少也是上將。黃克誠被授予大將軍銜,彭明治、黃志勇和劉道生三個人都是中將。 ![]() 接著看第14兵團。該兵團成立時下轄第39、第41和第42軍,其中39軍下轄第115、116、117和152四個師,總兵力59378人,軍長劉震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41軍下轄第121、122、123和154四個師,總兵力49362人,軍長吳克華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42軍下轄第124、125、126和155四個師,總兵力為47279人,軍長吳瑞林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這三個軍加起來總兵力為156019人。 當(dāng)時第14兵團的司令員為劉亞樓,政委為莫文驊,第一副司令為黃永勝,第二副司令為劉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為吳法憲。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劉亞樓、黃永勝和劉震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莫文驊和吳法憲都是中將軍銜。 ![]() 最后看第15兵團。該兵團成立下轄43、第44和第48軍,其中43軍下轄第127、128、129和156四個師,總兵力63478人,軍長李作鵬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44軍下轄第130、131、132和157四個師,總兵力47675人,軍長方強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48軍下轄第142、143、144和161四個師,總兵力40712人,軍長賀晉年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這三軍加起來總兵力為151865人。 ![]() 當(dāng)時第15兵團的司令員為鄧華,政委為賴傳珠,第一副司令兼參謀長為洪學(xué)智,第二副司令為賀晉年,政治部主任為蕭向榮。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鄧華、賴傳珠和洪學(xué)智都被授予上將軍銜,第二副司令兼48軍軍長賀晉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政治部主任蕭向榮被授予中將軍銜。這四個野戰(zhàn)兵團加起來總兵力將近70萬人,實力在四大野戰(zhàn)軍當(dāng)中排名第一。 |
|
來自: 李阿爸 > 《解放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