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進士登科錄》名稱短,但其內(nèi)容與《進士三代履歷便覽》相同 在莊重的場域,《進士登科錄》中登錄信息之準確度是很高的。唯一可能有的偏差是年齡,有時某些舉子可能會謊報,因為年齡有時是政府授予舉子第一個官職時考慮的次要因素。但甚至這種小小的謊報,也具有高度風(fēng)險,很少有人敢于如此,因為年齡是很好查的,只要拿來和舉子早年在生員或舉人考試時所填的履歷表核對就可知曉。由于登科錄主要是帝國政府人事資歷的資料,隨著時間流逝,舉子們后來比較喜歡自己編印另一種名冊,供他們私下流通之用。 這種新式的名冊,現(xiàn)存最早的是嘉靖十二年的《嘉靖癸丑科進士同年便覽錄》。由于習(xí)慣上同學(xué)關(guān)系被認為幾乎是親屬關(guān)系的延伸,一般而言,同學(xué)間是必須互相支援互相幫助的。這種名冊和后來編印的類似名冊,都強調(diào)其“友愛”的特色。名冊中的同學(xué)排名,不據(jù)其殿試的名次,而是依年齡長幼;同學(xué)以“兄弟”互稱,這種特別的親屬關(guān)系延伸,是為世交,其友誼常延及下一個世代。這種延伸的親屬關(guān)系之需求及隨之而來的許多效益,使舉子們?nèi)找嬗X得編印非正式的進士名冊是值得的。現(xiàn)存明代最后的進士名冊庚戌科)及所有清初的進士名冊,或稱《進士履歷便覽》,或稱《進士三代履歷便覽》。都登載祖宗的履歷。 嘉慶五年以后,進士錄總是私下編印,名之為《會試同年齒錄》。編印進士名冊制度的次第變遷,對現(xiàn)代的研究者,造成一個版本上的難題。眾所皆知,《登科錄》是編于會試與殿試之間,編輯與刊行于殿試發(fā)榜不久之后,《同年齒錄》則常編印于原來應(yīng)考那一科的多年之后,有一兩個案例,其名冊甚至是該科考試舉行后超過20年才刊印??≈觌x科考之年越遠,則越容易發(fā)生同年考上進士的同學(xué)可能已經(jīng)去世,或失去聯(lián)系。因此,被一個或更多主編名冊的同學(xué)給遺漏了。所以清代后期的名冊,一些舉子的家庭背景欄出現(xiàn)空白的狀況,是相當常見的。 由于版本上的缺陷,這些缺乏舉子父輩祖宗姓名的案例就必須從我們制作的表中剔除,即使舉子的祖宗姓名資料是完整的,也要特別費心查明他們是否真沒中過舉或未做過官。在這些進士名冊中常有些線索可供查對出舉子祖宗的背景,例如道光二年的同年齒錄拖到道光十三年才刊行,經(jīng)過11年的空檔,同年齒錄的編者終于能書寫同年們在道光十三年時所擁有的正確官職與官品。其中有些同年舉子在最初似乎是出身寒微,但11年后刊印的齒錄卻刊載他家人曾擁有的官職,這些舉子的資料我們也排除在外,因為這些祖宗的任官是死后追贈的。 道光十三年任職官的舉子中,只有那些來自沒有科名或官職家庭出身的,才在我們這個研究中被當作是出身平民家庭的。若要編集全國舉人的名冊,則更加困難,因為數(shù)目太多,每三年總在千人以上,而且遍及全國各省。有一兩本19世紀的全國舉人名冊,由于某些省份名冊脫漏舉子的相關(guān)信息太多,也完全從我制作的表上剔除。這些名冊上的進士與舉人,只要家庭背景欄是空白的,他們是否出身寒微家庭的身份便無法確定;為了做統(tǒng)計,我們沒有選擇的馀地,只好將這些版本有問題的案例,都排除在外。 幸好大部分現(xiàn)存的明代與清初的進士名冊版本質(zhì)量都很好,而其累積的進士人數(shù),也超過明清全時期的所有案例一半以上。因有版本缺憾而取消的案例,若以百分比來顯示,其誤差幅度并不太嚴重。清代后期名冊的版本缺憾之外,現(xiàn)存史料一般來說,可能還有兩個其他理論上的缺陷,但仔細檢查的結(jié)果,似乎對我們的資料品質(zhì),不會影響太大。第一個理論上的缺憾,雖然我們的名冊提供至今能找到的舉子直系祖宗最準確的資料,但直到清代后期的名冊才載有舉子旁系近親的特殊資料。幸好由于明清政府對官員的直系祖宗,不論活著的或死去的,其封贈的法規(guī)極為細致和精確,因此,對于舉子的旁系親屬是否曾做過官,幾乎總是可能分辨出來的。 在此,我們可以知道李楨寧的直系親屬沒有一人實際做過官,其曾祖與祖父之所以死后得到追贈,并非這位舉子最近科第中式的結(jié)果,否則其父必也會得到同等的封贈。其曾祖與祖父之所以得到封贈,肯定是來自其叔伯中有一人曾任官至兵部尚書一任以上。因此,他可以讓父祖得到封贈的榮耀的兵部尚書李化龍。這個簡明的家庭與祖宗的記錄顯示:這位舉子的直系親屬中,沒有一人擁有實際的官職與功名,但他有一位顯赫的叔伯,由于當代進士名冊的體例所限,并沒有提及。 但名冊中提及的很引人注目的旁系親屬之重要信息,使我們要推測這意味著李楨寧之科舉成功與他的兩位兄弟能任下級軍官,均可能是受其顯赫的叔伯之幫助。雖然他們家的直系親屬都是沒有功名的平民,但其出身必須置于高官位家庭之列。由此可見,明代與清初的進士名冊缺乏旁系親戚的信息,并不算是什么嚴重的缺陷,因為,決定舉子祖宗真正的社會地位所需的資料,通常是可以推斷出來的。必須一提的是許多清代后期的進士名冊提供他們祖宗大量的信息,包括親近的旁系親屬,有時還包括遠房親戚,幾乎像一部族譜的簡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