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què 注解:驚皃。與獡音義同。獡見方言。從立□聲。七雀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立部 標題:□bà 注解:短人立□皃?!?,短皃?!踔只蜃髁T。周禮典同注:陂讀為人短罷之罷。司弓矢庳矢注:鄭司農(nóng)讀為人罷短之罷?;蜃鞒F。方言曰:啙矲,短也。桂林之中謂短矲。郭注言矲雉也。按矲,皮買反,雉,苦買反。今本方言雉訛作□。典同釋文雉訛作矮。依集韻、類篇、宋余仁仲周禮所載釋文、明葉林宗所寫釋文正之。雉從矢,佳聲非雉字也。從立卑聲。傍下切。按當薄蟹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立部 標題:竲cénɡ 注解:北地高樓無屋者。北地郡也。高樓上不為覆曰竲。禮運曰:夏則居曾巢。鄭曰:暑則聚薪柴居其上也。此竲之始也。禮運本又作竲。從立曾聲。士耕切。按當依廣韻作滕疾陵二切。六部。文十九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立部 標題:并bìnɡ 注解:并也。人部并下曰:并也。二篆為轉(zhuǎn)注。鄭注禮經(jīng)古文并,今文多作并,是二字音義皆同之故也。古書亦多用為傍字者,傍,附也。從二立。蒲迥切。十一部。凡并之屬皆從并。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并部 標題:□tì 注解:廢也,各本奪也字,不可讀,今補。廢者,卻屋也。卻屋言空屋,人所不居,故暜廢同義。一偏下也。此又為一義。相并而一邊庳下,則其勢必至同下,所謂陵夷也。凡陵夷必有漸而然,故曰履霜堅仌至。從并白聲。他計切。古音□。十二部。暜,或從曰。□,或從兟從曰。從兟猶從并也。兟見八篇。文二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并部 標題:囟xìn 注解:頭會,匘葢也。首之會合處,頭□之覆葢?!鯌?yīng)引葢下有頟空二字。頟空,謂頟腔也。內(nèi)則注曰:夾囟曰角。象形。內(nèi)則正義引此云:□,其字象小兒腦不合也。按人部兒下亦云:從兒,上象小兒頭腦未合也。九經(jīng)字□曰:《說文》作□,隸變作囟,鬣腦等字從之,細思等字亦從之。考夢英書偏傍石刻作□,宋刻書本皆作□。今人楷字訛囟,又改篆體作囟,所謂象小兒腦不合者,不可見矣。息進切。十二部。凡□之屬皆從□?!?,或從肉宰。葢俗字?!?,古文□字。內(nèi)則正義所引《《說文》》疑在此字之下?!甲ⅰ健?。顖、□,古文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囟部 標題:巤liè 注解:毛巤也。象發(fā)在□上。謂□也?!跸略唬虹菹蟀l(fā)。發(fā)謂之鬊。鬊卽巛也。及毛發(fā)巤巤之形也。謂?□毛發(fā)巤巤之形也。良涉切。八部。玉裁按:巤與鬛葢正俗字,巛卽發(fā),不當復(fù)從髟矣。髟部鬛之為增竄無疑。此與籒文子字同意。意字舊奪,今補。子部曰:□,古文子,從巛,□發(fā)也?!跽叩构盼淖印H粍t此籒字當作古。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囟部 標題:□pí 注解:□□,各本奪此二字,今訂補。□應(yīng)引許□□,人□也。按肉部□下曰:□□也。正以□□之解已見囟部。全書之大例如此。人□也。急就篇作膍,□字叚借之用,如詩節(jié)南山、采菽毛傳皆曰膍厚也,箋云:□輔也,方言□懣也,□廢也,□明也皆是。從□,□,取氣通也。人□可以通氣,如□門之通氣然。從比聲。房脂切。十五部。文三 重二〖注〗□、□,臍。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囟部 501 標題:思sī 注解:□也?!跻?,各本作容也,或以伏生尚書思心曰容說之,今正。皃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心曰容,謂五者之德。非可以恭釋皃,以從釋言,以明聰釋視聽也。谷部曰:□者,深通川也,引□畎澮歫川。引申之,凡深通皆曰□。思與□雙聲,此亦門捫也,戸護也,發(fā)拔也之例。謂之思者,以其能深通也。至若尚書大傳次五事曰思心,思心之不容,是謂不圣。劉向、董仲舒、班固皆以寬釋容,與古文尚書作五曰思,思曰睿為異本。詳予所述尚書□異。從心從□。各本作□聲,今依韻會訂。韻會曰:自□至心如絲相貫不絕也。然則會意非形聲,細以□為聲,固非之咍部字也。息茲切。一部。凡思之屬皆從思。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思部 標題:慮lǜ 注解:謀思也。心部曰:念,常思也。惟,凡思也。懷,念思也。想,覬思也。□,同思之和也。同一思而分別如此。言部曰:慮難曰謀,與此為轉(zhuǎn)注。囗部曰:圖者,畫也,計難也。然則□、慮、圖三篆義同。左傳曰慮無他,書曰無慮,皆謂計劃之纖悉必周,有不周者非慮也。從思虍聲。良據(jù)切。五部。1709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思部 標題:心xīn 注解:人心,土臧也。也字補。在身之中。象形。息林切。七部。博士說□為火臧。土臧者,古文尚書說。臧者,今文家說。詳肉部肺下。凡心之屬皆從心。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息xī 注解:喘也。口部曰:喘,疾息也。喘為息之疾者,析言之。此云息者喘也,渾言之。人之氣急曰喘,舒曰息,引伸為休息之偁,又引伸為生長之偁。引伸之義行而鼻息之義廢矣。詩曰:使我不能息兮。傳曰:憂不能息也。黍離傳曰:噎,憂不能息也。此息之本義也。其它詩息字皆引伸之義也。許書齂,臥息也。呬,息也?!?,臥息也?!酰手邢⒉焕??!?,飮食屰氣不得息也。覞部□,見雨而比息也。皆本義也。從心自。自者,鼻也。心氣必從鼻出,故從心自。如心思上凝于□,故從心□,皆會意也。相卽切。一部。各本此下有自亦聲三字,自聲在十五部,非其聲類,此與思下云□聲,皆不知韻理者所為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情qínɡ 注解:人之侌氣有欲者。董仲舒曰:情者,人之欲也。人欲之謂情,情非制度不節(jié)。禮記曰: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不學(xué)而能。左傳曰: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于六氣。孝經(jīng)援神契曰:性生于陽以理執(zhí),情生于陰以系念。從心靑聲。疾盈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性xìnɡ 注解:人之昜氣性。善者也。論語曰:性相近也。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董仲舒曰:性者,生之質(zhì)也。質(zhì)樸之謂性。從心生聲。息正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志zhì 注解:意也。從心□,□亦聲。按此篆小徐本無,大徐以意下曰志也補此為十九文之一。原作從心之聲,今又增二字,依大徐次于此。志所以不錄者,周禮保章氏注云:志,古文識。葢古文有志無識,小篆乃有識字。保章注曰:志,古文識。識,記也。哀公問注曰:志讀為識。識,知也。今之識字,志韻與職韻分二解,而古不分二音,則二解義亦相通。古文作志,則志者,記也,知也?;荻ㄓ钤唬赫撜Z賢者識其大者,蔡邕石經(jīng)作志。多見而識之,白虎通作志。左傳曰:以志吾過。又曰且曰志之。又曰歲聘以志業(yè)。又曰吾志其目也。尚書曰若射之有志。士喪禮志矢注云志猶擬也。今人分志向一字,識記一字,知識一字,古只有一字一音。又旗幟亦卽用識字,則亦可用志字。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志之所之不能無言,故識從言。哀公問注云志讀為識者,漢時志識已殊字也。許心部無志者,葢以其卽古文識而識下失載也。職吏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意yì 注解:志也。志卽識,心所識也。意之訓(xùn)為測度,為記。訓(xùn)測者,如論語毋意毋必,不逆詐,不億不信,億則屢中,其字俗作億。訓(xùn)記者,如今人云記憶是也,其字俗作憶。大學(xué)曰: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誠謂實其心之所識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鄭云謙讀為慊,慊之言厭也。按厭當為猒。猒者,足也。從心音。會意。于記切。一部。古音入聲。于力切。察言而知意也。說從音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恉zhǐ 注解:意也。今字或作旨,或作指,皆非本字也。許序曰:曉學(xué)者達神恉。從心旨聲。職雉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悳dé 注解:外得于人,內(nèi)得于己也。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nèi)得于己,外得于人。內(nèi)得于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于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德者,□也。古字或叚得為之。從直心。洪范三德:一曰正直。直亦聲。多則切。一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應(yīng)yīnɡ 注解:當也。當,田相值也。引伸為凡相對之偁。凡言語應(yīng)對之字卽用此。大徐言部增譍字,非也。諾下,讎下,唉下,對下譍字皆當改正。從心□聲。于陵切。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愼shèn 注解:謹也。言部曰:謹者,愼也。二篆為轉(zhuǎn)注。未有不誠而能謹者,故其字從眞。小雅:愼爾優(yōu)游,予愼無罪。傳皆曰:誠也。詳八篇眞下。從心眞聲。時刃切。十二部。昚,古文。尞字從此。釋文序錄偁昚徽五典,是陸氏所據(jù)堯典作昚,自衛(wèi)包改作愼,開寶中乃于尚書音義中□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忠zhōnɡ 注解:敬也。敬者,肅也。未有盡心而不敬者。此與愼訓(xùn)謹古同義。盡心曰忠。各本無此四字,今依孝經(jīng)疏補。孝經(jīng)疏,唐元行沖所為,唐本有此。從心中聲。陟弓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愨què 注解:謹也。廣韻曰:謹也,善也,愿也,誠也。據(jù)韻會、大司寇注:愿,殻愼也。用叚借字。殻者,□之俗字。從心□聲??嘟乔小H?。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miǎo 注解:美也。從心□聲。莫角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快kuài 注解:喜也。引申之義為疾速。俗字作駃。從心夬聲。苦夬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愷kǎi 注解:樂也。蓼蕭傳曰:豈,樂也。豈同愷。從心豈聲??嗪デ?。古音在十五部。按豈部有此篆,解曰康也,疑此重出,乃后人增竄。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qiè 注解:快也。漢文帝紀曰:未有□志。從心匧聲。苦葉切。八部。今作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念niàn 注解:常思也。方言曰:念,思也。又曰:念,常思也。許云:懷,念思也。左傳引夏書曰: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從心今聲。奴店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怤fū 注解:思也。從心付聲。甫無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憲xiàn 注解:敏也。敏者,疾也。謚法:博聞多能為憲。引申之義為法也。又中庸引詩憲憲令德,以憲憲為顯顯。又大雅: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傳曰:憲憲猶欣欣也。皆叚借也。從心目,心目并用,敏之意也。害省聲。許建切。十四部。按害在十五部。此合音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憕chénɡ 注解:平也。從心登聲。直陵切。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戁nǎn 注解:敬也。敬者,肅也。商頌:不戁不竦。傳曰:戁,恐。竦,懼也。敬則必恐懼,故傳說其引申之義。若小雅我恐熯矣傳曰熯,敬也。此謂詩叚熯為戁。從心難聲。女版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忻xīn 注解:闿也。闿者,開也。言闿不言開者,闿與忻言近,如昕讀若□之類也。忻謂心之開發(fā),與欠部欣謂笑喜也異義。廣韻合為一字。今義非古義也。從心斤聲。許斤切。十三部。《司馬法》曰:“善者,忻民之善,閉民之惡。”今司馬法佚此語。謂開其善心,閉其惡心,是為冣善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zhònɡ 注解:遲也。遲重之字當作此。今皆叚重字為之,今字也。從心重聲。直隴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惲yùn 注解:重厚也。厚當作□,惲厚字當如此。今皆作渾厚,非是。渾者,混流聲也,今俗云水渾。從心軍聲。于粉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惇dūn 注解:厚也。厚當作□。凡□厚字當作此。今多作敦厚,叚借,非本字。敦者,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雒誥:□大成裕。從心□聲。都昆切。十三部?!甲ⅰ蕉刈謴摹鯊碾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忼kànɡ 注解:忼慨也。各本奪忼字,今補。忼慨,壯士不得志于心也。各本移入慨篆下,又奪于心二字,今依玉篇及文□注補正。從心亢聲??嗬饲?,又口朗切。十部。俗作慷。戰(zhàn)國策:羽聲慷慨。一本作忼慨。葢因忼有異體,而一復(fù)一奪也。一曰《易》“忼龍有悔”。按一曰易三字,乃易曰二字之誤,淺人所改也。忼之夲義為忼慨,而周易干上九忼龍則叚忼為亢??褐曛x為高,子夏傳曰:亢,極也。廣雅曰:亢,高也。是今易作亢為正字。許所據(jù)孟氏易作忼,叚借字也。凡許所引經(jīng)說叚借,如無有作□,堲讒說,曰圛皆是。淺人以忼龍與忼慨義殊,乃妄改為一曰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慨kǎi 注解:忼慨也。依全書通例正。忼慨雙聲也。他書亦叚愾為之,作忼愾。從心旣聲。苦溉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kǔn 注解:□愊,至誠也。依玉篇、廣韻后書章帝紀訂。□愊亦雙聲字也。從心囷聲。囷,一本作困,篆作悃,非也。古囷聲在眞文韻,音變遂入□韻。非囷聲在眞文,困聲在□,各有畛域也??啾厩?。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愊bì 注解:□愊也。各本作誠志也,今依全書通例訂。從心畐聲。芳逼切。一部。玉篇普力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愿yuàn 注解:謹也。咎繇謨曰:愿而恭。從心厡聲。魚怨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慧huì 注解:儇也。人部曰:儇,慧也。二篆為轉(zhuǎn)注?;酃哦鄥轂橹?。從心彗聲。胡桂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憭liǎo 注解:慧也。方言:愈或謂之慧,或謂之憭。郭云:慧憭皆意精明。按廣韻曰:了者,慧也。葢今字叚了為憭,故郭注方言已云慧了,他書皆云了了。若論字之本義,則了為尦也。尦者,行脛相交也。從心尞聲。力小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恔xiáo 注解:憭也。疊韻互訓(xùn)。按方言:恔,快也。東齊海岱之閑曰恔。孟子:于人獨無恔乎。趙注:恔,快也??靺u憭義之引申。凡明憭者必快于心也。從心交聲。吉了切。又下交切。二部。按此字廣韻去聲云□出孟子,集韻、類篇則平聲引《《說文》》作□,上聲引作恔。疑古本分二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瘱yì 注解:靜也。靜當作竫,亭安也。此篆或作□,見后漢書,傳寫誤為嬺。洞簫賦曰:清靜厭瘱。神女賦曰:澹清靜其愔瘱。李善引韓詩曰:瘱,悅也。引蒼頡篇曰:瘱,密也。引曹大家列女傳注曰:瘱,深邃也。從心□聲。□部□,夾聲??嗳~切。而瘱于計切者,合音也?;蛟还乓糇x如邑?!甲ⅰ健踝衷瓘呐畯摹踝??!酢澆⑼?。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悊zhé 注解:敬也??诓空芟略唬褐?。悊與哲義殊??诓吭疲赫芑驈男淖鲪?。葢淺人妄增之,因古書圣哲字或從心而合之也。從心□聲。陟列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悰cónɡ 注解:樂也。此哀樂字也?!踉姡浩萜菘酂o悰。從心宗聲。藏宗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tián 注解:安也。莊子曰:以恬養(yǎng)知,以知養(yǎng)恬。從心□聲。各本篆作恬,解作甛省聲,今正。谷部□下曰:舌皃,從谷省,象形,他念切。按許書木部□及此□字本從□聲,轉(zhuǎn)寫從舌,乃改為甛省聲矣。徒兼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恢huī 注解:大也。從心灰聲。苦回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恭ɡōnɡ 注解:肅也。肅者,持事振敬也。尚書曰:恭作肅。此以肅釋恭者,析言則分別,渾言則互明也。論語每恭敬析言,如居處恭,執(zhí)事敬,貌思恭,事思敬皆是。從心共聲。俱容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憼jǐnɡ 注解:敬也。敬之在心者也。從心敬,敬亦聲。居影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恕shù 注解:仁也??鬃釉唬耗芙∑?,可謂仁之方也矣。孟子曰: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是則為二不外于恕。析言之則有別,渾言之則不別也。仁者,親也。從心如聲。商署切。五部?!酰盼氖?。從女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怡yí 注解:龢也。各本作和,今正。龢者,調(diào)也。玉篇曰:怡者,悅也,樂也。古多叚臺字。禹貢:祗臺德先。鄭注云:敬和。從心臺聲。與之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慈cí 注解:□也?!?,各本作愛,今正。下文曰:□,惠也。叀部曰:惠,仁也。人部曰:仁,親也。從心茲聲。茲從艸。疾之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忯qí 注解:□也?!?,各本作□,今正。釋訓(xùn)曰:忯忯,□也。按忯忯字不見于詩書。從心氏聲。巨支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yǐ 注解:忯□,疊韻字。不□事也?!?,各本作憂,今正。從心虒聲,讀若移。移爾切。十六部。玉篇余氏、余支二切。廣韻亦兼此二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恮quān 注解:謹也。廣韻也作皃。從心全聲。此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恩ēn 注解:惠也。從心因,因亦聲。依韻會訂。烏痕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慸dì 注解:高也。集韻曰:岧嵽,山形。音義同。一曰極也。別一義。一曰困劣也。又一義。樂記:則無怗懘之音。注云:怗懘,弊敗不和之皃。懘卽慸之訛,俗用殢字。廣韻曰:極困也。亦即慸之俗。從心帶聲。特計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慭yìn 注解:肎也。各本作問也,玉篇作閑也,左傳音義引字林閑也。閑者,肎之誤。問者,閑之誤。十月正義引慭,肯從心也。當是引慭,肎也。從心,猌聲,誤以也字倒于從心之下,不成文理耳。今依肎字。小爾雅曰:慭,愿也。晉語:伯宗妻曰:慭庇州犁焉。韋注曰:慭,愿也。愿與肯義略同。用部曰:寧,所愿也。丂部曰:寧,愿詞也。皆與慭雙聲。謹敬也。李善注思□賦引字林此訓(xùn)。玉篇引《《說文》》無此。韻會謹作愼。從心猌聲。魚覲切。十二部。一曰說也。說、悅古今字。一曰且也。且,各本作甘,今依玉篇訂。十月之交鄭箋云:慭者心不欲自強之詞。左傳:不慭遺一老。杜注云:慭,且也。五行志應(yīng)劭注曰:慭,且辭也。小爾雅曰:慭,強也,且也?!洞呵飩鳌吩唬骸瓣惶觳粦\。”左氏傳哀十六年文。魯哀誄孔子曰:旻天不吊,不慭遺一老。許檃栝其辭,亦東方昌矣之類。又曰:“兩軍之士皆未慭?!蔽氖陚?,杜注:慭,缺也。釋文:慭,魚覲反,又魚轄反。是則慭與□雙聲叚借,卽方言所謂傷也。而郭注方言云:詩曰不慭遺一老。亦恨傷之言也,似于文理不協(xié)。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懬kuànɡ 注解:闊也。廣大也。各本作廣也,大也。今依詩泮水釋文訂。魯頌泮水曰:憬彼淮夷。釋文云:憬,《《說文》》作懬。按許闊也,一曰廣大也。此懬之本義。毛云:遠行也。卽其引伸之義也。由其廣大,故必遠行。然則毛詩自作懬,今作憬者,或以三家詩改之也。元帝紀:眾僚久懬,未得其人。假懬為曠字。從心廣,廣亦聲。苦謗切。十部。一曰寬也。依鍇本四字在此。《詩》曰:“懬彼淮夷。”各本無此六字,今依詩釋文補。葢許所據(jù)毛詩如此。憬下所偁葢三家詩。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悈jiè 注解:飾也。飭,各本作飾。古書飾飭多互訛,不可勝正。力部曰:飭,致堅也。悈與戒義同,警也。釋言曰:悈,褊急也。許言部諽字下曰:飭也,讀若悈。葢悈音紀力反,與茍、戒、棘、亟音義皆同。而方言曰:悈、革,老也。此又因揫斂之義而引伸之也。從心戒聲。居薤切。古音在一部。《司馬灋》曰:“有虞氏悈于中國。”中國,國中也。今司馬法天子之義篇作有虞氏戒于國中。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yǐn 注解:謹也。從心□聲。于靳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慶qìnɡ 注解:行賀人也。賀下曰:以禮相奉慶也。是二篆為轉(zhuǎn)注也。賀從貝,故云以以禮相奉慶。從夂,故云行賀人。從心夂。謂心所喜而行也。從鹿省。此三字今補。丘竟切。古音在十部。讀如羌。音轉(zhuǎn)讀如卿。吉禮□鹿皮為摰,士冠禮、聘禮:儷皮。鄭注:兩鹿皮也。鹿部曰:禮麗皮納聘。葢鹿皮也。故從鹿省。此說從鹿省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愃xuǎn 注解:寬閑心□皃。閑,各本作嫻,今正。嫻者,習(xí)也,非其義。郭注方言曰:今江東呼快為愃。相緣反。從心宣聲。況晚切。十四部?!对姟吩唬骸昂召鈵速??!毙l(wèi)風(fēng)淇奧文。毛詩作咺,傳云:威儀容止宣著也。韓詩作宣,顯也。許作愃而義亦異。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愻xùn 注解:順也。訓(xùn)順之字作愻。古書用字如此。凡愻順字從心,凡遜遁字從辵。今人遜專行而愻廢矣。學(xué)記: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遜。劉向書作愻,此未經(jīng)改竄之字也。論語:孫以出之,惡不孫以為勇者。皆愻之叚借。從心孫聲。穌困切。十三部?!短茣吩唬褐^堯典也。說詳禾部?!拔迤凡粣??!痹S所據(jù)古文如此。愻者,順也。故尚書大傳作五品不訓(xùn),五帝本紀作五品不馴。訓(xùn)與馴皆順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sè 注解:實也。邶風(fēng):其心塞淵。毛傳:塞,瘞也。崔集注本作實也。今以許書繩之,作實為是矣。詩秉心塞淵、王猷允塞皆同。鄭箋云:塞,充實也。今文尚書:文塞晏晏。鄭注考靈耀云:道德純備謂之塞。道德純僃,充實之意也。咎繇謨:剛而塞。夏本紀作剛而實。按□部曰:□,窒也。穴部曰:窒,□也?!?,□也?!鯊U而俗多用塞。塞,隔也。非其義也。至若燕燕,定之方中,堯典、咎繇謨諸塞字又皆當作□。卽曰叚借,亦當叚□,而不當叚□也。從心□聲。各本作塞省聲,今正?!?,窒也。龤聲中有會意。先則切。一部?!队輹吩唬骸皠偠??!?/p>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恂xún 注解:信心也。毛詩叚洵字為之,如洵美且都,洵吁且樂。鄭箋皆云:洵,信也。釋詁曰:詢,信也。注引方言宋衛(wèi)曰詢。皆叚詢?yōu)殁病V寥粽撜Z恂恂如也,王肅注溫恭皃。漢肅李將軍恂恂如鄙人,史記作悛悛如鄙人。此皆逡巡字之叚借,而非正字也。從心旬聲。相論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忱chén 注解:誠也。誠者,信也。詩大朙曰:天難忱斯。毛曰:忱,信也。言部諶下曰:誠,諦也。引詩天難諶斯。古忱與諶義近通用。從心冘聲。氏任切。七部?!对姟吩唬骸疤烀顺?。”大雅蕩曰:天生烝民,其命匪諶。毛曰:諶,誠也。許作忱,是亦可征二字互用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惟wéi 注解:凡思也。方言曰:惟,思也。又曰:惟,凡思也。慮,謀思也。愿,欲思也。念,常思也。許本之曰:惟,凡思也。念,常思也。懷,念思也。想,冀思也。思部慮,謀思也。凡許書分部遠隔,而文理參五可以合觀者視此。凡思,謂浮泛之思。生民:載謀載惟。箋云:諏謀其日,思念其禮。按經(jīng)傳多用為發(fā)語之詞,毛詩皆作維,論語皆作唯,古文尚書皆作惟,今文尚書皆作維。古文尚書作惟者,唐石經(jīng)之類可證也。今文尚書作維者,漢石經(jīng)殘字可證也。俗本匡謬正俗乃互易之,大誤。又魯詩作惟,與毛詩作維不同,亦見漢石經(jīng)殘字。從心隹聲。以追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標題:懷huái 注解:念思也。念思者,不忘之思也。釋詁、方言皆曰:懷,思也。詩卷耳、野有死□、常棣傳同。若終風(fēng)傳曰:懷,傷也。釋詁曰:至也。匪風(fēng)、皇矣傳曰:歸也。皇皇者華、板傳皆曰:和也。皆引申之義,可以意會者也。古文又多叚懷為褱者。從心褱聲。戶乖切。古音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