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以此文致敬2022年字里相逢的動人故事、精美語言、深刻思想,有趣靈魂!紀念2022年書中收獲的心情愉悅、心領神會、心智生長、心靈感悟! 01《紅樓夢影》 這是一位朋友送給我的新年加退休的禮物,是清代孫溫、孫允謨所繪的《紅樓夢》繪本。旅順博物館館藏,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由《美術譯叢》和《新美術》主編、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導范景中先生,紅學專家張慶善先生分別作序。繁體字豎排。每一幅畫還注明誰鈐印。 全書共230幀精美的彩繪,配上120回故事梗概,把《紅樓夢》中的人物、場景、故事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有的回目多達16幀畫,如第27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有較多回目只有一幅畫。 得到此書愛不釋手,有些日子一個人在書房一頁一頁欣賞。畫面色彩典雅、細節(jié)精致、人物生動、場景逼真,把人帶入到古色古香的“紅樓夢”中,流連忘返。 02《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本讓人上癮的書,讀了幾十年也沒有讀夠。因為要做兩場關于《紅樓夢》的講座,一場講給校長們聽,一場講給大學生聽。不想完全重復過去講的,這兩場是斷不可完全重復的,于是又讀《紅樓夢》,它是寶藏,挖掘不盡。 為了講座跳著讀找切入點,講完后又被《紅樓夢影》撩撥動了心,于是又讀了一遍。 后四十回續(xù)得好的有:“顰兒迷本性”與寶玉的訣別,“焚詩斷癡情”與“出閨成大禮”的對照,“中鄉(xiāng)魁”與“卻塵緣”的對照,襲人的曲曲折折的“不得已”,整體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的悲哀與炎涼…… 不好的有黛玉為終身謀少了驕傲多了迎合,寶釵過門后少了涵養(yǎng)貞靜多了碎碎念小家子氣,還有紫鵑,黛玉不在了她居然在寶玉與寶釵的新家里當兩年差,看著新人笑,想著舊人哭。“佳人雙護玉”中居然是紫鵑和襲人雙雙護玉,護玉豈不是護“金玉良緣“,豈不是背叛了黛玉。她大可以冷眼旁觀。 寶釵是很社會,做人走理不走心,做事合規(guī)不合情,誰也挑不出她的問題,是個“老正確”??上藿o了賈寶玉,“老正確”也無力回天。倘若她嫁給覺悟了的甄寶玉,定有一番了不得的事業(yè)。 這本書讀多少遍還是忍不住無限感慨。把感慨寫進文章《你確定賈寶玉應該選擇薛寶釵嗎?》(1) 03《人生忽然》 這本書從年頭讀到年尾。年頭讀了書中“讀自己”部分,還寫了一篇公眾號文章《人生不忽然》(2),表達對作家在前途渺茫的時代,能不自覺地為成為名作家作準備的敬佩,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選擇的,人生不忽然。 到年尾了,才讀“讀世界”、“讀時代”部分。說來慚愧,《知識,如何才是力量》一文讀了三遍才讀懂,因為信息量太大,涉及的知識面太廣,我是調(diào)動了自己少用的知識儲備與信息提取能力才讀懂的。我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講給作者韓老師聽,他給予了肯定,并解釋第四部分其實他在隱晦地倡導什么。讀這樣的文章既漲知識又益智。 04《紅樓一家言》 王熙鳳懟賈璉的時候說,把她王家的地縫掃一掃夠賈家用一輩子。很多紅學研究者從《紅樓夢》地縫里掃出一撮來糾結(jié)一輩子。如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證》、王蒙的《紅樓夢啟示錄》、張愛玲的《紅樓夢魘》、還有高陽的這本書,他們?nèi)缛雽毶?,目迷五色,流連即成陷溺,不能自拔……人物的真實年齡是多大呀?人物的原型是誰呀?隱射的真事是什么呀?曹雪芹的生平是怎樣呀?后40究竟是誰寫的呀?程偉元是商人還是文人呢?畸笏叟與脂硯齋和曹雪芹是什么關系呀?……雖然我也很好奇,但見他們費神費力從書里書外搜羅證據(jù)支持自己的發(fā)現(xiàn),覺得除了證明《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之外,別的意義并不大。 本書中讓我最感興趣的是,作者認為曹雪芹對《紅樓夢》最后的構想是黛玉死了,寶釵拒絕了寶玉家求婚,湘云與寶玉在凄涼的晚境里重逢,白頭到老。理由有三:1.《枉凝眉》中美玉無瑕、鏡中花唱的是寶釵,對應釵黛合一的判詞。寶釵在寶玉眼里是無瑕高潔之人,如果嫁給寶玉,就不無瑕高潔了。2.寶釵知道黛玉對寶玉之情,她過不了釵黛友誼的坎兒,做寶玉求其次的替補自己也不甘。3.“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伏的是寶玉與史湘云的結(jié)局。我很樂意被這個不錯的想法說服,雖然前不久寫了一篇文章說了寶釵的壞話,但心里還是希望這個冰雪聰明的女孩不要在終身大事上犯糊涂。 05《紅樓啟示錄》(王蒙) 與其說是“紅樓啟示錄》”,不如說是“紅樓解析錄”。王蒙先生的解析很有意思,有時從文學評論的視角臧否作品創(chuàng)作的優(yōu)劣成敗,與其他中外名著與名家進行比較,這時候他把《紅樓夢》當文學作品看。有時從時事評論的視角從哲學宗教的、政治經(jīng)濟的、人情世態(tài)的、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對《紅樓夢》中大事小情進行分析,這時候他在審視《紅樓夢》中的社會形態(tài),總是情不自禁地與現(xiàn)實社會掛上鉤,論興衰言得失。 書中對《紅樓夢》中人物的評論很中懇,如寶玉反叛的也是他依賴的,鳳姐敗壞的也是她支撐的,寶釵可怕的也是他可敬的,晴雯可愛的也是可惱的,清者無為濁者有為,雪芹愧怍與不安的也是他炫耀與淘醉的……等等。書中對《紅樓夢》為什么偉大、為什么道不盡、為什么雅俗共賞、賈府為什么衰敗、后四十回存在的理由與不足、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去研究……給出非常有見解的解釋與建議。表現(xiàn)出作者研究《紅樓夢》很深刻,腹內(nèi)有很多中外名著、文學理論、哲學社會科學知識,對現(xiàn)實世界的洞察力超強。 這本書購于2006年,那時候讀《紅樓夢》才正讀到一個朦朧的全貌的時候。恰在當時讀到王蒙先生的一篇散文《風格散記》,很喜歡他的文筆。在書店遇見這本書便買了它。當年也囫圇讀過,因為對《紅樓夢》還是霧里看花,所以對王蒙先生這本書讀來也如水澆鴨背。這一回再讀就有好些會心之處。 06《三字經(jīng)批注》 這本書是在省教培院孫孝武教師處得來的,得來后晚讀、早讀,兩天就把這本二萬七千字的小冊子讀完了。純粹是出于好奇心,想看看作者們(編選小組)在那個年代如何評注巜三字經(jīng)》。 注與譯都是客觀的,那“評”寫的太難為人了,字字句句都要打上階級的烙印,找到批判的靶子,這已經(jīng)很不容易,還要把偉人的語錄恰當?shù)厍度肫渲校?lián)系現(xiàn)實批判劉、林、三家村。這思維現(xiàn)在看起來也是腦洞大開。奇怪的是,一邊批判一邊譯注傳播,仿佛有點低級黑高級紅的味道。 讀《三字經(jīng)批注》,也是讀一個時代的烙印…… 07《昆蟲記》 長彤學校的讀書節(jié)讓我給學生講一講讀書,那就和學生共讀一本書吧,通過閱讀分享來潛移默化地告訴學生一些讀書、欣賞文章的方法與讀書分享的方法。于是從學校借了這本書。摘其一篇做分享,分享題目是《和法布爾一起觀蟬》。 讀的時候被被書中鮮活的第一手資料與由此提煉的知識所吸引,而且為作者的天真爛漫、奇思妙為、誠實可靠所打動。他和愛因斯坦一樣,有萬里挑一的有趣靈魂。書中不僅有很多有趣的有關昆蟲的實驗與知識,還有作者對先知的敬重,對生命的尊重,對人類為了文明進步而失去天真的反思……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有證實證偽的方法,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有不妄下定論的審慎……也存在敘述上有時的混亂,文章結(jié)構上有時的不合理……好想和我家娃娃一起讀這本書,和娃娃一起體會與感受。后來在暑假,和娃娃一起讀了繪本《昆蟲記》。 08.《人世間》(上中下) 海南中學影視節(jié),團委書記讓我去給學生做《人世間》的觀劇分享。我說,劇我沒看下去,里面把周蓉丑化了不少,讓我看得難受。我們說好做讀書分享。這套書是2019年下半年讀過的。為此,我又用心讀了一遍。 讀罷依舊為電視劇里的周蓉鳴不平。誰給周蓉貼上自私的標簽呢?她一向都是輕私利重大義的人。最欣賞的人還是周蓉,她有真才實學,看問題透徹深刻。她敢愛敢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每一次選擇都全力以赴、無怨無悔。 讀的時候,想起有兩位很聰慧的朋友說過的話。一位說:有人讀書越多變得越軟和,有人讀書越多變得越強硬。另一位說:有一種貪很多人不覺得,即貪一個好人的名頭,想討好所有的人,結(jié)果沒有底線,事與愿違。 周氏姊妹仨都是愛讀書的人(秉昆讀的少一些),他們沒有越讀越軟和,也沒有越讀越強硬。讀書讓他們置身于現(xiàn)實的一地雞毛里時,內(nèi)心有遠方的詩意與理想的光輝。周家出好人,但沒有一個人是奔著好人的名頭做好人,他們只是遵照內(nèi)心的指引,但求無愧于心。 理清周家三個孩子的人生軌跡,讓秉昆代表為家、秉義代表為國、周蓉代表為人,以《家·國·人》為題給海中部分師生做了讀書分享。同樣的分享后來在永興中學暑期教師培訓時又做了一場。 09.《費曼的彩虹》 這本書寫的是作者倫納德·蒙洛迪洛初入職加州理工大學的一年里,從費曼處學習如何選擇研究問題、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的經(jīng)歷。學習的內(nèi)容有作者自己的經(jīng)歷、對費曼及其他物理學家的觀察、比較與判斷、和費曼的交談……讀來覺得,費曼不僅是物理學泰斗,在教育上也是頂級的指導者與引領者,也說明物理是最好的人生指南。讀罷,寫了篇讀后感《教育的本色》(3),談了本書對教育的啟示。 10.《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這是兒媳婦買的書,并推薦我讀。讀前三分之一的時候,覺得很魔幻。打著電話、開著車、囤著汽油、收發(fā)著電子郵件、使用手機短信息的父母,一邊利用著現(xiàn)代文明,一邊癡迷于超自然的力量、拒絕現(xiàn)代教育、醫(yī)療。還婦從夫、兄控制弟妹而形成一種怪異的親人關系。當時還以為,這本書深受追捧,是不是因為這種揭丑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 很難理解其中的人傷痕累累卻總是身體戰(zhàn)勝了傷病而精神走不出那個生活的怪圈?我可以理解《人世間》中秉義在北大扇周蓉的耳光、在地下室扇秉昆的耳光,秉昆在家里扇外甥女的耳光,那原始的沖動中包含的痛與愛。卻無論如何也不不明白本書中肖恩對妹妹的所作所為、及他們那種又親又恨怨的古怪關系。不知難共情是否緣于文化的差異。 讀到后面,漸入佳境。雖然不理解作者已經(jīng)受了高等教育,為什么在擺脫原生家庭的控制的時候,總是反反復復自投羅網(wǎng)。但是,很理解作者在掙脫的過程中承受背叛的負罪感。作者把自己對原生家的背離歸因于教育,這讓我共鳴,也讓我如釋重負。 如果知道作者塔垃·韋斯特費這些想法與說法產(chǎn)生的背景,書中這些句子對心靈的震撼就會很大。 ※好奇心是一種奢侈品,只有經(jīng)濟上有保障的人才有權享有。 ※金錢的最大優(yōu)勢:考慮金錢以外的事情的能力。 ※決定你是誰的最強大因素來自你的內(nèi)心。 ※我只知道一點:當母親告訴我,說她沒有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樣做一個好母親時,她才第一次成了我的母親。 ※我在劍橋的朋友已經(jīng)成為家人,與他們在一起我有一種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在巴克峰已經(jīng)消失多年。有時候這種感覺讓我痛苦。我想,沒有哪個親妹妹愛陌生人會勝過愛自己的哥哥,又是什么樣的女兒比起父親會更愛自己的老師? ※我更喜歡自己選擇的家庭,而不是被給予的家庭。 ※讓這張臉,讓這個女人與眾不同的不是衣服,而是她眼睛后面的東西,是她咬在齒間的東西——是希望、信仰或信念——讓人生不再一成不變。 ※我所有的奮斗,我多年來的學習,一直是為了讓自己得到這樣一種特權:見證和體驗超越父親所給予我的更多的真理,并由這些真理構建我自己的思想。我開始相信,評價多種思想、多種歷史和多種觀點的能力是自我創(chuàng)造力的核心。 ※我和父親之間的隔閡不僅來自時間和距離。它緣自于自我的改變。我已不是當初那個被父親養(yǎng)大的孩子,但他依然是那個養(yǎng)育了她的父親。 ※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那個自我:轉(zhuǎn)變、蛻變、虛偽、背叛。而我稱之為: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