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span> ![]() 所謂的“八風(fēng)”,亦叫八法,是指世間所愛所憎的能煽動人心的八種事,也就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 ![]() 凡是對我們?nèi)粘I顥l件有衰減的事情。經(jīng)云:“失可意事曰衰,是也”。比如我們的身體生病了,要吃藥、打針;或者高考落榜了;或者出去辦事遇到了違緣等等。“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逢打頭風(fēng)”道出了這種不幸。試想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也就是遇到“衰”這股風(fēng),是隨波逐流,還是應(yīng)激流勇進(jìn)呢?八正道中,“正見”第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佛弟子應(yīng)“眾生有苦我代受,我有福報讓眾生”。 ![]() ![]() 譽者,贊譽;經(jīng)上說:“陰為贊美曰譽,是也”。如果聽到表揚就沾沾自喜,自我清高,認(rèn)為別人比不上我,修行上開始松懈,就會一落千丈,最后一事無成。 ![]() 稱即稱道,當(dāng)面贊美名為“稱”,即是稱贊。當(dāng)你做了一件好事,有人當(dāng)場稱贊你,你感覺到洋洋得意,或自感安慰,都是被“稱”風(fēng)吹動了。 ![]() 因為討厭一個人,本無其事,妄為實有,對眾明說。當(dāng)面毀謗名為“譏”,即是譏諷。如果有人在你面前對你用尖酸刻薄的話冷嘲熱諷,甚至于大庭廣眾前,當(dāng)場給你譏評、諷刺、難堪;你有涵養(yǎng)的話,大概不致以牙還牙,但你若已感到倒楣冤枉而氣憤填膺,便是被“譏”風(fēng)所動了。 ![]() 謂遇惡緣惡境,身心受其逼迫。“逼惱身心曰苦,是也”。這就是說,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了違緣,身心受到痛、餓、冷、熱、燥、急、氣憤等不快樂之事。社會上普通的人,本性是“趨樂避苦”,但我們學(xué)佛的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采用社會上一般人“趨樂避苦”的方式,躲閃畏縮,逃避不了就舉手投降,這樣做,你今生修行絕對不能成功。中國自古有句俗語:“是禍躲不脫,躲脫不是禍”。唯識學(xué)上講“苦空無?!?“吃苦了苦,苦盡樂來”,所以我們要敢于吃苦,苦風(fēng)吹來,激流勇進(jìn)。 ![]() ![]() 這“八風(fēng)”也叫做順逆增上緣,四順風(fēng)就是其中的“利、譽、稱、樂”,四逆風(fēng)就是“衰、毀、譏、苦”。 當(dāng)四順風(fēng)吹來時,要能平靜對待,千萬別貪戀,更不能舍本逐末去追求,這么做就不會丟失道心。我們應(yīng)時刻牢記“熄滅貪瞋癡,勤修戒定慧”。釋迦牟尼佛涅槃時告誡弟子:“我滅度后,你們要以戒為師?!狈鸬氖蟮茏又唬瓋麸埻醯睦戆l(fā)師優(yōu)波離,出家以后就是以“持戒第一”留傳于世,最后,他證得阿羅漢果位。 戒為無上菩提本。要知道,世間的一切都是緣起性空。生活中吹來四順風(fēng),我們辦事暫時一帆風(fēng)順,現(xiàn)在萬事如意,絕不永久,更不是憑空掉下來的福報。這些福報,都是往昔善業(yè)在因緣成熟之后而結(jié)成的果。生活是個萬花筒,“禍福相互轉(zhuǎn)化”,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論語》上也說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所以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處于順境時,要廣積善根,讓福報增大延長,培福惜福才有福,“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span> |
|
來自: 紅森達(dá)達(dá) > 《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