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絳先生 ,總能看透真相。 我們有些人,植根于內(nèi)心的教養(yǎng),對別人提出任何要求,都不好意思拒絕,到頭來不僅委屈了自己,還成了成軟弱可欺的對象。 善良沒有錯,人活一世,多一點善意和善心本是好事,但善良并不等同于毫無底線的忍耐和付出,表達善意的前提是保障自己不被他人欺負。 ![]() 這個世界需要善良的存在,但絕非沒有原則的善良。善良沒有了底線和原則,就成了滋養(yǎng)邪惡最好的溫床。 弱肉強食是生存法則,欺軟怕硬是人性,如果善良中不懂得展露自身的鋒芒,終將成為他人欺侮的對象。 做人,就是要菩薩心腸和獅子力量。 人這一生,不僅要學會包容,待人友好,還要學會展露鋒芒。對待特殊的人群,就用非常手段,不怕得罪人,要有敢于翻臉的勇氣和擔當。 因為忍到最后,舒服都給了旁人,委屈全給了自己,依然滿足不了他人的貪婪。 所以,假若我們的善良,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那就收起自己的好意,露出自己的鋒芒。 ![]() 為人善良,但也要懂得明辨是非,察言觀色。現(xiàn)在的人都帶著面具,誰也看不透皮囊之下那顆真心。 對于人性而言,人都有功力之心,當我們看清后,善良也是區(qū)別給予。如:有些人,對于他們所仰望的人,他們會說出好多熱情而好聽的話,反過來,對于老實弱勢的人,會說出許多譏諷的語言。 有的人就是能言善辯,善于偽裝,讓人感覺他很善良;有的人,不茍言笑,讓人覺得不好相處,但內(nèi)心溫暖純良。 一個人的表像并不能代表他最真實的內(nèi)心,只有細心觀察,看他對弱者的態(tài)度,才是他最真實的人品。 所以,我們可以與人為善,但也要擦亮雙眼。遠離人品低下的人,同時也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善良的付要有意義。善良是我們個人的選擇,而并非對某些人的義務,付出我們可以不苛求回報,但總該講究一個“值得”。 若是好心不被珍惜,還被踐踏;若一片赤誠卻糟人冷眼;若過度的與人為善,反倒助長他人威風,得寸進尺,反噬自己。 此時,就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對這些人的付出值不值,那份被稱為善良的付出是否真的有意義? ![]() 結語: 這世上就是好人難做。所以,我們秉持本心,待人友好,但仍要有所保留。在乎別人,更要在乎自己。 人際關系,核心是互換,而不是奉獻。你給我蜜糖,我報之以甘露,這才是良性循環(huán)。否則,反而會慣壞不懂感恩的人。 善良雖然是人最可貴的品質(zhì),但善良過了頭,就是給了他人傷害的資本。 適度的冷漠,也是種保護色。所以 ,為人處世最智慧的做法就是,有條件、有節(jié)制地幫助人,而不是讓這份善意,被當作理所當然,最后被辜負。 |
|
來自: 昵稱35877444 > 《內(nèi)向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