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在某個年紀得到永生,那么95歲和30歲,我選后者?!?/strong>2018年,英國知名人類學家皮爾森公開承認自己對年輕的欲望,彼時,谷歌前CEO埃里克以及前世界首富貝索斯等人決心不再屈服于死神,他們一擲萬金開辟新項目,立志“要將人類壽命的終點延后50年”。 超級富豪們?yōu)楹渭娂娺x擇在這個階段下注?答案在哈佛、斯坦福、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實驗室里呼之欲出:一項最新臨床試驗顯示NAD+(細胞代謝及基因修復的關鍵輔酶)提升技術讓65歲老人呈年輕化生長,鼻內吸入的兩大“病毒基因療法”TERT和FST可使實驗小鼠延壽32.5%以上,納米機器人、腦機接口……過去在科幻電影《黑客帝國》中才得以一見的科技,讓人們見識到了未來另一類“長生不老法”。 扎克伯格(細胞圖譜)、馬斯克(腦機)、彼得·蒂爾(換血)、貝索斯(細胞重編程) 4年后的今天,真正能夠落地并走進實用化的衰老干預技術作為“人類首要命題”進入大眾視野。2年前被《自然》評選為“最被看好的逆轉衰老成果”第一梯隊——梅奧醫(yī)學中心的衰老細胞定向清除技術希諾裂(Senolytics)迎來了全球首次產品化:由哈佛大學、梅奧及數(shù)家原研藥企聯(lián)合成立的麥克斯科學(MaxScientific)公司推動了希諾裂技術在旗下首個上市產品中的應用。 作為全球富貴名流們的就醫(yī)基地,梅奧又被稱為“總統(tǒng)醫(yī)院”,不僅曾接待過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福特、布什夫婦,更有中東富豪、中國潘石屹等商界名人專程前往。2011年,梅奧最初研發(fā)希諾裂技術時,在用基因編輯技術給老年小鼠安裝上一個針對衰老細胞的“自殺機關”后遭媒體批判:“一幫科學瘋子要清除'老不死細胞’讓人保持青春!”但隨著梅奧科學家十年的持續(xù)研究,只需服用一組試劑就可靶向清除衰老細胞從而產生“年輕化”效應的結果撼動了衰老生物界:其不僅可顯著延遲人體多個器官的衰老,使實驗動物延壽36%;近期《自然代謝》發(fā)布的研究表明,希諾裂技術還可被用于制備一種“衰老干預疫苗”,使接受注射的哺乳動物平均壽命延長20%。 希諾裂原研技術基地梅奧(Mayo Clinic) 這也和人類學家皮爾森的預測再次重合:“雖然代價昂貴,但至少一些富人能提前用上長生不老的'改造技術’了。”盡管希諾裂產品首次上市時便已瘋狂流傳于全球高凈值人群;但有望在未來實現(xiàn)一勞永逸的“青春不老”的基因療法,其研發(fā)時間依然遙遙無期。 所以說,如果出現(xiàn)一種延壽技術,能把普通人的死亡時間一次性推后,其價值將難以估量。美國數(shù)據(jù)調研網站Grand View報告,全球衰老抑制市場將在2028年達到617.1億美元。而在財富和年輕的雙重誘惑下,世界巨頭們也在這一產業(yè)魚貫而入: “年輕人就是更加聰明?!?017年,互聯(lián)網鼻祖之一、Facebook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細胞圖譜”計劃Biohub捐資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6億),目標是終結疾病、恢復青春。如今,逼近40歲的扎克伯格正試圖用手中財富讓肉體返回年輕水平,他承諾“未來還將投入30億美元用于達成目標”。除他之外,微軟、蘋果等頭部玩家,也在2021年陸續(xù)切入“延長人類壽命”的領域。短短1年內,互聯(lián)網五巨頭就在這一賽道完成了30多起并購,未來還將繼續(xù)追加投資。 扎克伯格夫婦 “青春之泉”同樣吸引了制藥大廠的搶灘著陸。同年2月,羅氏以43億美金收購了有望直接“給人類改造長壽基因”的基因療法公司Spark Therapeutics;2022年5月,麥克斯科學公司收購全球首個成熟型NAD+(細胞代謝及基因修復的關鍵輔酶)衰老抑制劑——NAD+提升技術自2013年起便在哈佛大學衰老生物學中心被反復證實其具有顯著的衰老抑制效應,基于這一技術的第1代產品在2018年面世后便引發(fā)高凈值人群的高度關注及快速傳播;隨后,同時整合了哈佛NAD+提升和梅奧希諾裂這兩大“逆轉衰老”技術的麥克斯科學第4代衰老抑制劑問世,多項“原研技術”的加持使這一產品通過中國各大電商平臺進入中國后獲得了迅速普及。 哈佛大衛(wèi)·辛克萊爾教授以自身為實驗對象,將生理年齡從57歲減小到31.4歲 “不只是逆轉衰老,更逆天的是未來12-24個月內將探究它能否逆轉衰老引發(fā)的失明等問題?!?/strong>日前,NAD+提升技術奠基人、哈佛遺傳學教授大衛(wèi)·辛克萊爾公布首個由他親自推動的人體臨床試驗結果:口服1000毫克/2000毫克NAD+前體分子讓55-80歲老人“一天天年輕”,血檢結果顯示其衰老速度減慢了3.7倍。 隨著億萬富翁們的老齡化,他們更愿意把錢花在延長壽命的研究上,這與中科院專家劉光慧提出的“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一個老而不衰、老而無病的狀態(tài)”愿景相吻合,但同時這也注定了其成本不會太低。關鍵是,當這一天到來時,人們愿意為續(xù)命這一目的花費多少? 作者:呂平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