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陳女士在論壇上吐槽,說她簽下了六七個客戶,在公司排在第1名,獲得高額獎金。 可是,前不久竟然被關(guān)系戶搶走了三個客戶,于是陳女士便找老板主持公道。 但由于關(guān)系戶是老板的親戚,老板并沒有站在陳女士這一邊,反而認為她影響了公司團隊的和諧氛圍,作出了把她開除的決定。 在接到通知后,陳女士急眼了,因為她覺得老板太過分了,卻又無能為力,只能被迫丟掉了工作。 身在職場,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和小人結(jié)仇。然而,在和同事相處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某些利益紛爭,一不小心就得罪了人。如果得罪的人是一個小人,專門針對你,那你就很難有所發(fā)展,甚至呆不下去了。 所以,在為人處世中,我們不要主動去得罪小人,因為小人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不但耽誤了事業(yè),也影響了生活。 尤其人到中年,許多事情都經(jīng)歷了,替小人的錯誤買過幾次單后,才慢慢看出孰善孰惡。 看清了小人的嘴臉后,我們終于明白:與小人保持一定距離,才是最體面的相處方式。 如果不得不和小人打交道,那最好也是點頭之交。 不該說的話,要閉口不談,否則將落人話柄,留下隱患;不該談的情,要敬而遠之,否則將被人利用,埋下陷阱。 永遠不要得罪小人,這并非膽小怕事,而是深謀遠慮,更是智慧之舉。 人這一輩子,深交君子,遠離小人,才能走得更順更穩(wěn)。 其實,那些左右看你不順眼的人,多半是因為你是他們“潛在”的競爭者,如果不排擠你,他們的地位就很可能保不住了。 因此,如果他是你的上司,或者所依仗的權(quán)勢比你多,更會不遺余力給你“下套”,期待著你能跌入他們的陷阱中。這個時候,需要足夠謹慎和避讓。 漢武帝時期,丞相公孫弘是個氣度狹小且心狠手辣的人,雖然他在皇帝面前表現(xiàn)的是一副勤儉、孝順、博學(xué)、大度的樣子,但卻最是不能容人。 當(dāng)時,大儒學(xué)家董仲舒,深得漢武帝器重,其才學(xué)和口碑也遠在公孫弘之上。 對于靠著講注經(jīng)書而步入仕途的公孫弘來說,董仲舒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頭號競爭對手”。為此,公孫弘屢屢上書,推薦董仲舒去膠西國任相國。 膠西國國王劉肥以殘暴著稱,對于中央派來的官員,動輒就把他們處死。很明顯,公孫弘想要借刀殺人。 對此,董仲舒也心知肚明,但他很清楚,自己誰也得罪不起,就表示順從。 來到膠西國后,董仲舒更是處處小心翼翼。好在劉肥敬重他的才學(xué),還算以禮相待。 但一年之后,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董仲舒還是稱病告辭,從而得以全身而退。從此,專心著書立說,愈發(fā)受人尊敬。 金庸先生曾說過:“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 當(dāng)你意識到周圍有人時刻都在針對你,一旦正面沖突又會讓自己很難堪時,不妨退而求其次,主動遠離,井水不犯河水,從而求得安寧自在。 歷史上,那些揚名立萬的人都懂得低調(diào)內(nèi)斂,不與小人交惡,那樣才能專心致志干好自己的事業(yè)。曾國藩也是如此。 公元1847年,37歲的曾國藩因為口碑極佳,被道光皇帝升授為內(nèi)閣學(xué)士、署禮部侍郎,成為大清王朝的二品高官。 曾國藩行事低調(diào),加上不喜歡以權(quán)謀私,依舊過得很窮,尤其是自己乘坐的轎子,還是當(dāng)四品官員時所用的4人抬的藍呢轎子。 按照大清王朝的規(guī)定,三品以上的官員出門時,乘坐的轎子可以是8人抬的綠呢大轎,也可以是4人抬的藍呢轎子。 當(dāng)時的很多官員講究排場,隨著職位越高,所乘坐的轎子也越寬大。曾國藩卻不為所動,依舊我行我素。 在紅頂子滿天飛的京城,尤其是一些小人得勢的官員,更是飛揚跋扈,每當(dāng)遇到比自己職位小的官員時,總是一副趾高氣揚的姿態(tài)。 有一次,曾國藩的轎子在路上遇到了一頂8人抬的綠呢大轎。道路狹窄,曾國藩的轎子躲閃的慢了一點,就被對方的侍衛(wèi)將他從轎子中拖出,狠狠打了一耳光。 當(dāng)街辱罵二品官員,除非對方是皇室貴胄,否則就會落得個辱罵朝廷命官的罪名。 曾國藩定眼一看對方轎子中的官員,卻是藍寶石頂戴的三品官員,并非王公貴族,級別并沒有自己大。 可這個官員卻大有來頭,是當(dāng)朝宰輔穆彰阿的弟弟穆同。穆同并沒有什么能耐,仗著自己是滿人以及是穆彰阿的弟弟,十分囂張,尤其對得罪他的人,必定眥睚必報。 曾國藩緩緩走了過去,給穆同施禮道歉。 穆同的骨子里雖然瞧不起曾國藩,可看自己的人打了二品大臣,還是有點害怕。 按照大清律法,當(dāng)街毆打朝廷高官,輕則革職,重則充軍。穆同嚇得翻身下轎,跪在曾國藩面前直喊饒命。 曾國藩素知穆同的為人,也十分厭惡他,可為了照顧穆彰阿的面子,也為了給自己一個好名聲,他假裝什么事情都沒發(fā)生,并說是自己攔住了穆同的去路,不足為怪。 穆同這才放心上轎,揚長而去。 但從此以后,穆同無論給何人下絆,也沒為難曾國藩。此事件更是讓曾國藩名聲鶴起,大家都被他的胸懷折服。 后來,曾國藩在給自己的手下解釋時,意味深長地說:小人難纏,即使他有錯,往往也認為是別人的錯。遇到小人的時候,一定要內(nèi)斂,避免和其產(chǎn)生正面沖突。否則,就會陷入煩惱之中。 事實上正是如此,小人從不計后果,更不會顧全大局,會讓你難受。 正如有位作家所寫:“小人就是狗皮膏藥,一旦你沾上了,那就扯不開了?!?/span> 如果我們總是與小人計較,即使贏了一時的面子,也會輸了整個人生。 小人心術(shù)不正,心機深重;小人沒有底線,坑蒙拐騙; 小人卑鄙無恥,不擇手段;小人不講道義,擅長算計。 人到中年人生過半,壓力山大,禁不起折騰。那面對小人,我們該怎么辦呢?一個字:忍!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有本事、很厲害,凡事爭個輸贏,就和小人翻臉起沖突,而要學(xué)會秉持荀子所說的“敬小人”的原則,像董仲舒、曾國藩那樣對待小人。 所以,如遇小人,請主動保持距離,不妨讓一讓、繞一繞,就能避免無妄之災(zāi),越過越安穩(w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