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蛋療法是用蛋在患者身體有關部位來回滾動,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本法應用簡便,療效確切,故在民間廣泛流傳。多用于傷風感冒,風寒咳嗽,肌肉關節(jié)疼痛等。 操作方法: 1·蛋的選擇:多用雞蛋,也選用鴨蛋或鳥蛋,蛋要新鮮的最佳,不能用變質之蛋。 2·操作方法:(1) 熱滾法:備蛋兩個,加水750毫升,煎沸煮熟。根據病情需要,可添加適當藥物與蛋同煮。如感冒加生姜、艾葉、蔥白等;風濕病加杜仲、羌活、獨活、桑枝等;跌打損傷加桃仁、紅花、金腰帶、三百棒等;消化不良加山楂、內金、神曲等。煮熟后將蛋浸于藥液中保溫備用,取煮好的溫熱蛋一個,趁熱在頭部、額部、頸部、胸部、背部、四肢和手足心依次反復滾動熱熨、直至微汗出止。蛋涼后,可再放入藥液中加熱、一般備蛋二個,輪流滾動。滾蛋后,令患者蓋被靜臥即可。(2) 冷滾法:取生蛋反復滾動,方法同熱滾法。應用:(1) 傷風感冒,風寒咳嗽,取熱滾法。(2) 關節(jié)疼痛,取熱滾法,每日3次以上。(3) 皮膚紅腫熱痛:取冷滾法,一般在患處滾動,也可病處周圍的經穴滾動。(4) 小兒高燒:取雞蛋2個。煮熟去殼,用路路通,艾葉各20克,一起加水煮沸15分鐘,取出雞蛋一只,在患兒額部、兩側太陽穴、后頸、背部兩側、前胸、臍部、肘窩、腋窩等處各滾動10余次。蛋涼后更換,兩蛋輪流滾動。(5) 小兒消化不良:用熱滾法,主要在胸腹部來回滾動。 注意: (1)應用熱滾法,最好結合推拿療法、效果更好。 (2)注意蛋的溫度,以患者能忍受為度。 (3)如皮膚潰瘍或瘡瘍已潰爛化膿者,不宜本療法。 附錄(一)巴馬瑤鄉(xiāng)的滾蛋療法滾蛋療法在我國農村可謂家喻戶曉,其廣泛流傳,長盛不衰之秘訣,是具有如下優(yōu)點:(1)取材方便,滾蛋療法的材料是新鮮雞蛋,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2)適用范圍大,傷風感冒、咳嗽、頭痛、發(fā)燒、肌肉酸痛等用;各種無名腫毒,及痢疾,風寒濕痹,痞塊等也可施療。(3)治療效果好,沒有痛苦。(4)操作方法簡單。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因此,滾蛋療法歷來是我國農村的一種比較實用的治療方法。但是,滾蛋療法在各地民間有不同的特點和風格,在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滾蛋療法獨具有如下三個方面的特點:(1)熱滾法和冷滾法并用:在巴馬瑤鄉(xiāng),滾收療法分為熱滾法和冷滾法。熱滾法就是利用煮熟而熱燙的雞蛋,在病人的額頭、四肢等患處反復滾轉,進行治療。每日2次。冷滾法是利用新鮮的生雞蛋滾治疾病。每日數次,每次10至20分鐘,每只雞蛋可連續(xù)使用三日。冷滾法多用于治療各種無名腫毒,如眼睛忽然紅腫、皮膚腫脹、紅硬發(fā)熱等等。這種熱滾法和冷滾法常?;ハ嘟惶媸褂茫Ч貏e顯著。(2)驗方與草藥配合使用:在巴馬民間,使用熱滾法治病時,群眾往往在煎煮雞蛋時,將適量的姜、蔥或者艾加入瓦罐內與雞蛋共煎煮至蛋殼呈褐色,表明滾蛋業(yè)已制成,可以使用。但在治療時,只用蛋,而不用藥湯或藥渣。由于姜蔥、艾具有驅風散寒的作用,用其同蛋共煎后施行滾蛋治病,效果更為理想。(3)治療與診斷相結合:巴馬人認為滾蛋療法不僅是一種治病方法,還是一種診斷方法。因此人們常常把治療和診斷結合起來,通過滾蛋診斷預測疾病的轉歸。在熱滾治療過程中,人們常用滾蛋后的蛋黃的形狀和顏色來判斷病情。如蛋黃外表隆起許多小點,可推定發(fā)高燒或者受涼;小點多,則說明病情嚴重,小點少,則說明病情較輕。如果蛋黃呈青色,診斷為寒證,如果蛋黃呈金黃色,則診斷為熱證。如果患者幾乎不能感覺到雞蛋的熱燙,那么就認為是受病極深,需要每日繼續(xù)滾蛋,直至患者對熱燙感覺靈敏,蛋黃表面隆起的小點減少或消失為止。在冷滾治療過程中,根據蛋黃蛋白收縮的程度,也可判斷病癥的輕重緩急。具體方法是,將使用治療疾病三日后的生蛋煮熟,剝去蛋殼檢查,可發(fā)現蛋黃和蛋白已經縮成各種硬塊。硬塊收縮得小,就表示病情嚴重,需要繼續(xù)滾收治療。倘若蛋黃蛋白的層次分明,則表示治療見效,病情已經減輕或者即將痊愈。 附錄(二)都安瑤鄉(xiāng)滾蛋療法:都安瑤鄉(xiāng)的滾蛋療法有其獨到之處,其療法豐富多彩,療效神奇。痧癥的蛋揉療法就是其中之一。都安瑤族民間把頭昏日眩,惡心嘔吐,發(fā)熱胸悶,腰酸骨痛等癥,稱為羊毛痧。這種痧癥較頑固,每在暑熱天氣勞累過度容易發(fā)作,治法不對頭,也很難醫(yī)治好。但在都安縣民間流傳一種蛋揉療法,效果很好,其方法是:先以鹽水按男左女右的步驟搓揉頭、腰、背及四肢,然后,用生蛋一個反復揉搓用鹽水搓過的部位,片刻后,即有無數又硬又韌的黑毛(久病的人會揉出白色的毛)從皮膚毛孔中出來,因為這種毛類似羊毛,故瑤族民間稱這種痧癥為“羊毛痧”。這種“羊毛”一般長1.5-2.5毫米。揉出的“羊毛”越多,病愈就越快,不到兩三日即可全愈。對此癥,還可以用新鮮雞毛醮溫鹽水揉搓上述各部位,亦可揉出這種“羊毛”,達到治療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