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福建長溪霍桐山洞, 道教第一小洞天

 語濹 2022-11-30 發(fā)布于安徽

       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長溪縣寧德,屬仙人王緯玄治之。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首,位居五岳之前,這是東晉南朝以來流傳了近兩千年的歷史事實。今寧德霍童山,就是唐代長溪霍桐山,也就是東晉、南朝時的羅江霍山,

       霍童地處寧德市蕉城區(qū)西北部的“霍童洞天”被譽(yù)為“天下第一洞天”,位列道教三十六洞天之首,是中國道教南方發(fā)祥地,鶴林宮古時為道教四大名宮之一,曾有韓眾、葛玄、左慈、王玄甫、鄧伯元等二十多位著名道人在霍童山修煉。

        在《真誥·稽神樞》記載“大天之內(nèi),有地中之洞三十六所?;敉┥蕉矗ɑ袅侄刺欤?,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長溪縣(今寧德蕉城區(qū)),屬仙人王緯玄治之?!被敉降闹饕扇耸峭蹙曅_@位仙人的事跡已鮮為人知,但是遠(yuǎn)在晉代,已有文獻(xiàn)記載他與霍童山之間的關(guān)系。王緯玄在各種仙傳都有傳記。如趙道一編輯的《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云:王緯玄不知何所人也。得道居林屋山洞室中。吳國韓崇好道,游名山采方術(shù),于林屋遇緯玄,求度世之道。緯玄以流珠丹授之。


       霍童第一好溪山”之稱,也叫“霍林洞天”,位于福州長溪縣(今福建省寧德市)。南齊,梁時道教學(xué)者、煉丹家陶弘景(道教上清派第九代宗師)認(rèn)為它是“靈應(yīng)感對,特異之處”,珍貴藥材資源豐富,有道家采藥、煉丹(仙藥)的主要原料。首先,上清派在隋唐時期有很大的影響,司馬承禎更是認(rèn)為他在霍桐山找到了入仙之門,于是就有了很大的影響。


       唐玄宗封禪泰山(725年22年后的天寶六年(747年),玄宗下詔書將“霍林洞天”敕改為“霍童洞天”,等于從官方角度上肯定了司馬承禎的說法,在求仙的路上,霍童山正式取代泰山的地位,成為帝王得道升仙的“仙山”。


       唐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載:“謹(jǐn)按本教《龜山白玉上經(jīng)》具列所在去處。第一洞,霍桐山,周回三千里,名霍林,在福州長溪縣,有三清觀及游仙湖?!彼貫榈澜探绾蛯W(xué)術(shù)界所重視的一部大型道教類書《云笈七簽》記載:“第一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長溪縣,屬仙人王緯玄治之?!彼未俗阅猎凇队涀霚Y海》也記載:“第一霍桐山洞,高三千四百丈,周回三千里,名霍林之天,即鄭思遠(yuǎn)、韓眾、許映真人為司命,府君所理,在福州長溪縣?!边€注明不同之處:“《云笈》云'仙人王緯治之’?!边@些記載大同小異,似同出一源,可見“第一霍桐山”在唐宋時已是公認(rèn)的。唐代著名的宮廷道士司馬承禎薄于功名,篤信道學(xué),“嘗遍游名山”,他明確指出“霍桐山洞”“在福州長溪縣”。他的記載正符合當(dāng)時行政區(qū)劃,《舊唐書·地理志》載:“長溪,武德六年置,其年并入連江。長安二年,分連江復(fù)置?!睂幍驴h是五代閩國分長溪而置的,《三山志·敘縣》云:“唐開成中,析長溪、古田二縣地置感德場。偽閩龍啟元年,升為縣?!碧崎L溪縣相當(dāng)于今寧德市,唐時屬福州?!盎敉┥健保盎羯健?,據(jù)西漢劉向《列仙傳》記載,“周時霍桐真人棲真之地”,故名霍桐山?!吨袊沤竦孛筠o典》“霍童山”條云:“在福建寧德縣北七十里,《列仙傳》作霍桐山?!碧菩诖蠓馓煜旅?,天寶年間霍桐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記載,改為今名?!短藉居钣洝烽L溪縣條載:“霍童山,在縣西二百五十里,高七里,岡甚遠(yuǎn)”,“云是列仙霍童游處。天寶五年,敕改為霍童山,亦曰游仙山”。天寶后人們多稱霍童山。今寧德霍童還有一塊寫著古篆“霍童洞天”及旁隸“天寶敕封”的殘碑。

       霍童山被譽(yù)為道教三十六洞天第一洞天,是中華道教南方最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為道教教祖之一的東華帝君演道之所,亦是道教司命都府所在地,為道教傳經(jīng)之所,地位無比尊崇。唐代司馬承禎在《天地宮府圖》一書中寫到:“第一霍童山洞,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建長溪縣,屬仙人王偉玄治之”。

      《列仙傳》記載周朝春秋時期,霍桐真人在此山修道成真,山故名之“霍童山“?!跺居钣洝份d:列仙霍童游處。唐天寶六年,唐玄宗封”霍桐山“為”霍童山“,并封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一洞天。


       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是中國道教南方發(fā)祥地。在福建寧德長溪縣霍童山,屬仙人王緯玄治之。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首,排在五岳前,泰山僅列第二洞天,所謂“不到霍童空對仙”,即是對它的肯定。

       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素為道教界和學(xué)術(shù)界所重視的一部大型道教類書《云笈七簽》以及宋代潘自牧在《記纂淵?!肪涊d第一洞天為霍桐山。

       長溪縣相當(dāng)于今寧德市,唐時屬福州?!盎敉┥健?,原名“霍山”,位于福建寧德縣北七十里。在唐天寶六年(即公元747年)玄宗敕改為“霍童山”亦稱“游仙山”、“游仙山”為福建寧德市西北天下第一山。源于三千年前西周時有“霍桐真人”煉修隱居霍童山叢林中,故號“霍林洞天”。

       至明太祖朱元璋,僧侶出身,尊崇佛教,道教受貶,許多道觀被改為寺院,道人散入民間,鶴林宮蕩析后難以復(fù)興,從此寧德道教衰退不振迄今?;敉谝欢刺鞚u漸被附近支提山替代,明永樂帝題寫“天下第一山”,佛教稱“不到支提枉為僧”,其實均緣于“第一洞天”之故。

       霍童支提山為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是霍童山的主要部分。支提,梵語“聚集福德”之意?;敉嵘铰柫⒅?9峰,較高峰華頂峰海拔1299.9米,全山有景點(diǎn)700多個,著名的有九十九峰十六巖,七洞四林五大泉,三井四湖又四池,五石四臺九龍?zhí)?。是閩東一處著名的游覽勝地。

       仙人王緯玄,無從考究,不知何所人。如趙道一編輯的《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記載:得道居林屋山洞室中。吳國韓崇好道,游名山采方術(shù)。于林屋遇緯玄,求度世之道。緯玄以流珠丹授之。謂崇日:“子行此道,無防居世。功成之日,自當(dāng)仙舉也?!背缧兄篁灐J藶槿昴咸?,在郡十四年。緯玄又降之,授崇南隱通解形之法。入大霍山。又授崇道化泥丸紫戶之術(shù)而升天矣。

洞天之謎

明朝后道教衰微,一場曠世洪水令當(dāng)時福建道教的標(biāo)志性建筑——霍林宮蕩然無存。許多文字記載也隨之匿跡,為后人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霍童洞天在哪里?是否有標(biāo)志性的場所?為什么中國早期會有許多著名道士從北方南下到此采藥練丹?它是否有許多神秘的地理信息未被后人發(fā)現(xiàn)?這些都令今人為之沉醉探索。

“洞天”一辭最早記載于東晉道教“上清經(jīng)”系的文獻(xiàn)中?!岸础狈侵干蕉?,意通“通”;“天”指天然環(huán)境;“洞天”即“通于天”的修真境界之意。地理空間形態(tài)指山間、谷地河谷盆地等藏風(fēng)聚氣的風(fēng)水寶地。

霍童洞天,又稱霍林洞天、第一洞天,意即道教認(rèn)為霍童是一個自然環(huán)境適合修養(yǎng)身體最佳的地方?!盎敉刺臁毕傻罋v史上溯至周朝,興于魏晉南北朝,鼎盛于唐宋,衰落于明嘉靖年間。主修道派丹鼎雙修屬道家“內(nèi)丹陰陽雙修派”,其雙修出發(fā)點(diǎn)是通過陰陽交合、龍虎際會修真成仙。如果以今人解讀,陰陽雙修,即男女雙修。

霍童洞天何處是

霍童山層巒疊嶂,溪天相映,嵐煙懸浮,千百年來仙巢佛窟,紅白征伐,令她始終籠罩在一片歷史迷霧之中。說它神秘皆源于她的道教淵源,源于如何破解“第一洞天”之謎。其謎有三:從周朝至宋朝為什么有眾多道士鐘情于這蠻夷之地,煉丹雙修,名震一時?這里是否隱藏著某些不為世人所知的文化與地理信息?當(dāng)歷史的煙云裹著這些霍山道人飛逝而去,滄海桑田,留下洞天空寂寞,我們只能終日在那些發(fā)黃的書稿里尋找“洞天福地”時,驀然回首,空對著渺?;敉?,卻再也找不著那曾經(jīng)令眾仙頂禮膜拜的“洞天”了。于是,“'霍童洞天’在何處?”在人們疑惑的眼光中便成了深不可測的千古之謎。

在霍童鎮(zhèn)后山的大小童峰雙峰鶴立,遍布奇巖怪石。當(dāng)?shù)匕傩諡樗鼈內(nèi)×嗽S多充滿仙氣的名字:香爐峰、煉丹巖、葛仙巖、摘星臺、紫芝巖等。從這些地名中,我們可以想像,這里曾經(jīng)是道人煉丹修身的神仙凈土??澙@在大小童峰之上的重重迷霧也因此經(jīng)久不散。當(dāng)?shù)乩习傩諏λ敹Y膜拜,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石橋村歷史上有一個婚俗習(xí)慣,青年男女結(jié)婚必須對著一個蓄水天井中的小童峰倒影跪拜。多年研究霍童道教歷史的原蕉城區(qū)旅游局局長黃幼聲及荷蘭籍研究中國道教學(xué)者施舟仁先生引經(jīng)據(jù)典地推斷,這里就是傳說中“霍林洞天”的重要組成部分。

鶴林宮-曾經(jīng)全真教四大名宮之一

       鶴林宮是霍桐洞天最大的道教宮觀,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經(jīng)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元朝時更是全真教四大名觀之一,在道教歷史上擁有者舉足輕重的地位,無數(shù)的高道曾在此處修行。

       目前鶴林宮有2個大殿。第一個大殿是玉皇閣,殿內(nèi)供奉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勾陳大帝、長生大帝、后土大帝,以及四大天師和八仙。殿內(nèi)還供奉著2個我叫不出名字的神明、不知道是不是當(dāng)?shù)厝说男叛?。不知道為什么,我走進(jìn)大殿、一陣清風(fēng)吹來,神清氣爽,我心中充滿了敬畏,帶著虔誠一一跪拜、上香。

       第二個大殿就是三清殿了,殿內(nèi)供奉三清祖師、三官大帝、斗姆元君,我同樣跪拜、上香。再往后,就是幾個墳?zāi)沽耍赡苁菤v代高道的墓碑吧。

霍童山-靈氣十足、山中小廟無數(shù)

       鶴林宮后面就是霍童山了,一路沿山路向上,感覺很舒服,那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我只能說這個地方磁場很好,讓人心曠神怡。山里有養(yǎng)蜂人,好大一片蜂箱啊。在半山腰,有一個土房子,有一棵大樹,相互依偎,從遠(yuǎn)處看美極了。土房子里目前沒人居住,可能是曾經(jīng)道人隱居的地方吧。

       山里很多小廟,有土地廟、祖師廟、山神廟等,我居然還看到了2個齊天大圣的廟宇,也是當(dāng)?shù)氐囊淮筇厣恕?/span>

霍童古鎮(zhèn)-游客極少的千年古鎮(zhèn)

       在霍童山不遠(yuǎn),有一個霍童古鎮(zhèn),小街小巷很有味道,目前應(yīng)該只是規(guī)劃出來了,但街邊營業(yè)的店鋪不多,更多是本地人在鎮(zhèn)子里生活,很原始也很淳樸。偶爾有個小店、食雜店,不過不能吃飯,所以想要過來在這邊大餐的就算了吧。


第一洞天:閩東寧德霍童山初考

       霍童山做為中國宗教圣地的歷史 , 至少可以追溯到南朝 (第五世紀(jì) ) , 尤其在中唐它被敕封為天下第一洞天 , 名列五岳之前。個中原因 , 不僅有單純的宗教背景 , 還有它得天獨(dú)厚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因素。唐以來當(dāng)?shù)胤鸾虅萘髞砭由?, 明中葉著名道觀鶴林宮毀于山洪 , 霍童山做為道教名山的歷史逐漸被人遺忘。

一、霍童洞天

       位于閩東寧德八都的霍童鎮(zhèn)是一個青山環(huán)繞、碧水長流的古樸小城。城內(nèi)除了部分土木結(jié)構(gòu)的舊民居和一些近年新建的磚樓, 真正的古建筑只有一座清代的文昌閣。廟里的神像及飾物基本上也是新添置的, 唯有一塊唐代天寶年間御敕的“霍童洞天”殘碑。此碑據(jù)說是明嘉靖年間被山洪沖毀的霍童山鶴林宮的遺物。霍童山有一個“霍林洞天”。這就是說, 在道教的觀念中它是一個自然環(huán)境合適修養(yǎng)身體的地方。據(jù)考證, “洞天” 二字最早出現(xiàn)于東晉道教“上清經(jīng)”系的文獻(xiàn)中。在這里, “洞”不一定指山洞, 它的主要含義是“通”;“天”也指“自然”、天然環(huán)境。換而言之, 這是一個可以“通于天”的修真境界。做為“洞天”的共同特征是, 它們基本上都有一個有別于人間的世外桃源。

       把霍童山當(dāng)作 “洞天”起源于何時尚不清楚, 但最遲到晉代, 霍童山已是道教重要的修養(yǎng)地。唐初宮廷大道士司馬承貞 (647-735) 在排列天下“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洞天”時, 霍童山已名列“三十六小洞天”榜首, 甚至居于五岳泰山、衡山、華山、常 (恒) 山、嵩山之前。司馬承貞在《天地宮府圖》一書中說:“第一霍桐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長溪縣。屬仙人王緯玄治之?!遍L溪是寧德地區(qū)在唐代的建置, 而“霍童山”在唐天寶以前原名“霍桐山”?!短藉居钣洝?記載, 霍桐山“列仙霍童游處。天寶六載 (747) 敕改為'霍童山’, 亦曰'游仙山’”。

       該如何理解寧德霍童曾是“天下第一洞天”這樣一個事實?為甚么唐代人將這個地方看得那么重要?在中國歷史上, 閩東這一山脈到底有過何種特殊功能, 扮演過何等重要角色?本文試圖就此做一初步探討。

二、古代司命神的大霍山

       司馬承貞說霍童山的主要仙人是王緯玄。這位仙人的事跡已鮮為人知, 但是遠(yuǎn)在晉代, 已有文獻(xiàn)記載他與霍童山之間的關(guān)系。王緯玄在各種仙傳中都有傳記。如趙道一編輯的《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云:

        王緯玄不知何所人也。得道居林屋山洞室中。吳國韓崇好道, 游名山采方術(shù), 于林屋遇緯玄, 求度世之道。緯玄以流珠丹授之。謂崇曰:“子行此道, 無防居世。功成之日, 自當(dāng)仙舉也。”崇行之大驗, 仕為汝南太守, 在郡十四年。緯玄又降之, 授崇南隱遁解形之法。入大霍山。又授崇道化泥丸紫戶之術(shù)而升天矣。

       上述描寫引自《真誥》。《真誥》卷十二也說:“ (韓) 崇年七十四, 緯玄乃授以隱解法, 得入大霍山”。

      《真誥》是道教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 它的內(nèi)容分兩部分。正文是東晉末年 (364 - 370) 楊羲編輯的。楊羲根據(jù)當(dāng)時流傳于江南地區(qū)的道教經(jīng)典和傳說, 演出了一系列新道經(jīng), 即后人所謂上箓諸書。后來梁朝的大文豪陶弘景 (456-536) 收集了楊羲手跡及與楊有密切關(guān)系的人所附加的資料, 編輯了《真誥》, 并做了注解?!墩嬲a》 第十二卷第七頁云:“王緯玄是楚莊王時侍郎, 受術(shù)于玉君?!碧蘸刖白?“若是春秋時莊王者, 疑侍郎之官不似古職;而漢楚王無莊謚。”

       看來陶弘景對王緯玄的神話有懷疑, 而且韓崇的身世僅見于《后漢書》, 與王緯玄和霍童山毫無關(guān)系。不過有關(guān)大霍山, 《真誥》還有進(jìn)一步的記載:

       羅江大霍 (山) 有洞臺, 中有五色隱芝。(陶注此則南真及司命所住之處也。) 

       仙人郭子華、張秀連、趙叔達(dá), 晚又有山世遠(yuǎn)者…, 昔居武當(dāng), 今來大霍, 欲從司命君受書。

       八月八日書云:謹(jǐn)操身詣大茅之端……, 司命君在東宮。(陶注云:司命常住大霍之赤城。)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 晉代的道教學(xué)者認(rèn)為大霍山是眾真的修養(yǎng)地。然而, 這個大霍山是不是現(xiàn)在閩東的霍童山呢?如所周知, 在中國的名山里有好幾個霍山?,F(xiàn)在最有名的是安徽省霍山縣的“霍岳” (即天柱山) 。按照道教的“五岳真形圖”, 此霍山是南岳衡山的“儲君”, 所以它可以代表南岳, 那里至今還有一個南岳廟。另外一個霍山是在山西晉州地區(qū), 這個霍山在很早的文獻(xiàn)中已有記載, 如《爾雅·釋地》云:“西方之美者, 有霍山之珠玉也”。不過, 《爾雅》同時又說“霍山為南岳”。后代的學(xué)者只好把這第二個霍山當(dāng)作安徽的天柱山。但是在王緯玄和大茅君的傳說里, 我們引用的資料都說是“大霍山”。另外, 也有一些資料則說“南霍”。這個大霍山或南霍到底是寧德的霍童山, 還是安徽或其它地區(qū)的霍山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再參考另一種重要的道教文獻(xiàn) ——《太上靈寶五符序》。

       當(dāng)代道教研究者都傾向于把《太上靈寶五符序》的成書年代定在晉代, 因此它在現(xiàn)存的道教文獻(xiàn)里算是比較早的一本書。《太上靈寶五符序》保存了較多中國南方閩浙地區(qū)的古老文化, 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有關(guān)霍林仙人及其隱于浙江東部勞盛山的弟子樂子長的傳說, 以及霍林仙人傳授的各種草藥和藥方。該書“靈寶要訣”說:

       道士入山采藥, 采八石靈芝合丹液, 及隱身林岫, 以卻眾精, 諸無靈寶五符者, 神藥沉匿, 八石隱形, 芝英藏光。

       霍林仙人的“五符”是幫助道士們上山找藥, 特別是靈芝。書中有一“靈寶黃精方”, 黃精也被稱為“太陽之精, 入口使人長生”, 本名馬箭。關(guān)于這種草藥, 葛洪 (283-343) 特別在藥方后加上一段說明:。

       天官名此草為“戊已芝”。昔人有至霍山赤城內(nèi)者, 見其中有數(shù)千家, 并耕田墾陸以種此草?!?昔人即問赤城人種此草何為?對之云:此仙草。此中人由來并食之耳, 使人長生矣。吳主孫權(quán)時聞其說, 所言之審, 即使人于江東山中種而食之。

       那么, 這位傳授靈寶五符的霍林仙人是不是我們前面提到的仙人王緯玄?《太上靈寶五符序》僅說霍林仙人“似韓眾也”。所以, 唐初的司馬承貞把王緯玄當(dāng)作主司霍童山的仙人有何依據(jù), 我們不得而知。但是, 《太上靈寶五符序》所提到的霍林仙人韓眾, 卻值得注意。

       根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韓眾原是秦始皇送到海上去尋找仙藥的方士。到了漢代, 韓眾被當(dāng)作一個仙人, 《楚辭·遠(yuǎn)游》云:“奇?zhèn)髡f讠乇辰星兮, 羨韓眾之得一”。東方朔《七諫·自悲》云:“聞南藩樂而欲往兮, 至?xí)抑?。見韓眾而宿之兮, 問天道之所在?!彼? 這位到東海尋藥的方士逐漸演變成名山會稽的仙人。到了東晉, 韓眾的仙蹤依然隱約可尋。他在陶弘景編輯的《真誥》里又出現(xiàn)了好幾次, 如卷九有一篇關(guān)于諸司命神的記載, 諸司命常集中在青童君的東海之方諸仙山, 陶弘景在其后注曰:“霍山赤城亦為司命之府, 唯太元真人 (大茅君) 、南岳夫人 (魏華存) 在焉。李仲南在西方, 韓眾在南方, 余三十一司命皆在東華青童, 為大司命總統(tǒng)故也?!?/span>

       命是古代楚國的神祗, 有大小司命, 主人生死與生育。儒家經(jīng)典里也提到司命, 不過把它們當(dāng)作民間小神。前述諸司命所駐止的大霍山是否就是寧德霍童山呢?

三、陶弘景游霍童

       南朝齊梁間的大文人、醫(yī)藥學(xué)家陶弘景, 同時也是著名的道士。梁武帝雖以崇佛著稱, 但一直十分關(guān)注陶弘景對道教文獻(xiàn)的研究及其采煉丹藥的進(jìn)展。陶弘景的著作很多, 其中成就最大的是醫(yī)學(xué)方面, 尤其是本草的研究。他不僅補(bǔ)充了葛洪的《肘后備急方》, 還自撰了《本草集注序錄》、《養(yǎng)生延命錄》、《達(dá)靈經(jīng)》 (已佚) 、《經(jīng)食草木養(yǎng)生法》 (已佚) 及《靈寶神仙玉芝瑞草養(yǎng)生圖》 (已佚) 諸書。他所編輯的重要道教經(jīng)典有《真誥》、《登真隱訣》和《周氏冥通記》等。這些著作都與前述楊羲的上清經(jīng)箓諸書有關(guān)。陶弘景很重視這種道經(jīng), 認(rèn)為它們具有最高的精神境界。在上經(jīng)箓里常出現(xiàn)丹陽句容句曲山地區(qū)的歷代人物和神仙, 如女祭酒魏華存 (252-334) , 仙人茅盈和他的兩個弟弟。上清經(jīng)箓把魏華存當(dāng)作“南岳魏夫人”, 給茅盈“太元真人東岳上卿司命真君”的尊號, 又把三茅兄弟做為句曲山的山神, 因此把山名改成“茅山”。后來傳授上清經(jīng)的道教也變成“茅山宗”。齊武帝允許陶弘景在句容建道觀, 設(shè)華陽館。他在華陽館集中很多弟子, 也有不少人常到華陽館訪道。

       天監(jiān)初 (502-) 陶弘景備受梁武帝的寵信, 他的煉丹活動也大大得到梁武帝的物質(zhì)支持。燒煉丹藥是很費(fèi)時力和錢財?shù)氖? 丹爐所用的燃料通常是谷糠。一次煉丹的過程大約一百天, 所需燃料為一千二百斛谷糠。陶弘景采用上清經(jīng)的一些方法, 試驗了多次都不成功。他認(rèn)為煉丹失敗是當(dāng)時的句容車馬往來、香客不絕, 環(huán)境太嘈雜所致。煉丹應(yīng)該在遠(yuǎn)離人世的地方, 因此他決定暫時離開茅山和附近的宮廷, “改服易氏, 遐遁東邁, 當(dāng)去建晉中, 以其山海沉?xí)? 民不知道。”

       為什么陶弘景要去“建晉”呢?他從上清經(jīng)文得知, 古代的神仙把煉制“九轉(zhuǎn)神丹”真方傳給太元真人茅盈。《茅盈傳》又說 “大茅君”得道之后封到“赤城玉洞之府”。而這個“赤城洞”就在晉安 (福州) 的大霍山。《華陽陶隱居內(nèi)傳》記載陶弘景離開句容之后:

       初欲入剡, 或度天臺。至浙江, 值潮波甚惡, 乃上東陽, 仍停長山。聞南路有海掠, 不可行。稍進(jìn)赤巖, 宿瞿溪石室?!嗽?嘗聞《五岳圖》云, 霍山是司命府, 必神仙所都。(原注:《名山記》云:霍山在羅江縣, 高三千四百丈, 上方八百里。東卿司命茅君所居) 。乃自海道往焉。過牛岑出海口, 東望扶桑, 乃慨然嘆曰:所謂觀海難為水, 游圣難為言?!羯竭B略當(dāng)六、七百里, 隱隱如陣云, 巖崿驚拔, 特異他處。先生足躡真境, 心注玄關(guān), 大有靈應(yīng)感對, 事秘不書。

       這里說陶弘景離開江蘇句容后, 原想從浙江海路去霍山, 因當(dāng)時海上不寧, 結(jié)果從浙江東陽、赤巖取道溫州西面的瞿溪。并且先在永寧 (今黃巖) 的青嶂山住了一段時間, 永寧縣令陸襄把陶安排在那里的天師治堂里。陶弘景自己編撰的《周氏冥通記》序文也說:

       天監(jiān)七年 (508) , 隱居?xùn)|游海岳, 權(quán)住永寧青嶂山。隱居入東, 本往余姚, 乘海舫取晉安霍山。平晚下浙江, 而潮來制船, 直向定山, 非人力所能制。

       在青嶂山天師治堂, 陶弘景認(rèn)識了十二歲的神童周子良。陶接受周子良為弟子, 并授予他“仙箓”、“老子五千文”和“西岳公禁虎豹符”。其后, 周子良跟隨陶弘景一起到“南霍”。直到天監(jiān)十二年 (513) , 他們才回到茅山。

     《華陽陶隱居內(nèi)傳》引《名山記》說霍山在羅江縣。關(guān)于這個羅江縣的所在地有三種說法:其一是今天的寧德縣, 其二是寧德稍北的羅源縣, 其三是浙江南部與福建交界的溫州府瑞安縣。但是, 我們根據(jù)成書于唐初的《法苑珠林》轉(zhuǎn)引齊朝王琰編《冥祥記》云:“晉安羅江縣有霍山, 其高蔽日?!?/span>則可知羅江縣屬晉安郡 (福州) 。前文“遐遁東邁, 當(dāng)去建晉中”的“建”也就是指“閩”, “晉”則是“晉安郡”。因此陶弘景天監(jiān)年間所探訪的霍山, 以及《真誥》、《太上靈寶五符序》諸書所提到的“大霍山”、“南霍”就是今天寧德霍童山, 這一點(diǎn)已屬無疑。《華陽陶隱居內(nèi)傳》又說由于缺糠, 陶弘景無法留在霍童山煉丹。但他在該地區(qū)的旅行前后達(dá)四、五年之久, 在霍童山上應(yīng)該住了不短的時間。此間, 陶弘景落腳何處?

四、霍童山的鶴林宮及其它

       霍童山的鶴林宮應(yīng)該算是福建地區(qū)最早載于史冊的重要建筑。據(jù)明代何喬遠(yuǎn)的《閩書》記載, 鶴林宮是南北朝時褚伯玉傳人所建。《南齊書》卷五十四《高逸列傳》云:

       褚伯玉字元璩, 吳郡錢唐人也?!晔? 父為之婚, 婦入前門, 伯玉從后門出。遂往剡, 居瀑布山。性耐寒暑, 時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余年, 隔絕人物?!涡⒔ǘ?(455) , 散騎常侍樂詢行風(fēng)俗, 表薦伯玉, 加征聘本州議曹從事, 不就。太祖即位, 手詔吳、會二郡, 以禮迎遣, 又辭疾。上不欲違其志, 敕于剡白石山立太平館居之。建元元年 (480) , 卒。年八十六。常居一樓上, 仍葬樓所。孔稚王圭從其受道法, 為于館側(cè)立碑。

       浙江有幾個不同的白石山, 不知這里所指的是哪一個。按照唐末五代的道教學(xué)者杜光庭 《洞天福地岳瀆名上山記》的說法, 褚伯玉原來住在浙江的金庭山。無論如何, 陶弘景熟悉褚伯玉的事跡, 在他的《真誥》“序錄”中 (是他自己寫的歷史考證部分) 若干次提到他。褚伯玉也收藏了楊羲的重要墨跡。陶弘景說:

       伯玉居南霍。游行諸山, 恒帶自隨 (此墨跡) 。亡, 留在弟子朱僧扌票。

       陶弘景去霍童山時, 褚伯玉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但是他的弟子們很可能還居住在此山, 可以招待陶弘景和他的隨員。是不是他們的道觀已經(jīng)叫“鶴林宮”也很難說, 不過那時有道士們在霍童修養(yǎng), 則是無可置疑的。

五、結(jié)論

       要了解唐代高道把霍童山當(dāng)作“天下第一洞天”的原因, 首先必須清楚唐代的道教制度。它是一種與《道藏經(jīng)》七部分類法相對應(yīng)的新體制, 把道教組織分為七個階段, 道士的經(jīng)箓是從最低一級的正一箓逐漸提高到最高一級的上清箓。唐代所有的皇帝和許多皇后與公主都受到上清箓。當(dāng)時已形成的上清“茅山宗”, 宗祖是著名的道士司馬承貞。大茅君和南岳夫人魏華存是該宗最重要的神明, 而他們的“洞府”就在霍童山上。

       然而僅有上述宗教性的條件是不夠的, 因為它們不是表示霍童山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而是表示其后果。如果在上古時代霍童山不被當(dāng)作很有特色的地方的話, 它也不會得到道教的這種重視?;敉匠蔀橐粋€“洞天”的理由, 不只是因為它有一個霍林洞, 而是因為它生產(chǎn)各種寶貴的草藥。霍童山能夠生產(chǎn)各種珍貴的草藥, 則歸功于它得天獨(dú)厚的自然環(huán)境。無論人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diǎn), 都無礙于它本身的價值與存在。正如《真誥》作者在一千六百年前已指出的, 所謂洞天:

       人卒行出入者, 都不覺是洞天之中, 故自謂是外之道路也。日月之光既自不異, 草木水澤又與外無別, 飛鳥交橫, 風(fēng)云蓊郁, 亦不知所以疑之矣。所謂洞天神宮, 靈妙無方, 不可得而議, 不可得而罔也。

       從陶弘景時代至今, 中國的社會與文化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前人的宗教信仰大部分已被遺忘, 今天還崇拜“大茅君”的人并不多。然而, 僻在閩東的霍童山和它的自然環(huán)境一直沒有發(fā)生多大的變化, 而且它生產(chǎn)的“五芝”還是一樣地寶貴。從這一角度看, 我們今天還可以承認(rèn)它是“天下第一洞天”。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