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行力,是一個偽命題。 老板經(jīng)常說事沒做好,是因為員工的執(zhí)行力不好。錯了!員工的執(zhí)行力,是一個結(jié)果,不是原因。 員工怎么表現(xiàn)都是老板允許的。員工的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一定是老板的管理出了問題。員工的執(zhí)行力,就是管理者的領(lǐng)導(dǎo)力。 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探討導(dǎo)致員工執(zhí)行力不行的8大原因,并針對各種情況提出相應(yīng)的解決方案。 ![]() 執(zhí)行力差,是目標不清晰 有位電商老板,偶然從外邊聽到一個關(guān)于員工的“積分方案”,即如何獎勵員工日常行為的小方案。他覺得不錯,就回去跟人事粗略講了一下,安排她落實。 一個月后。 老板找來人事,問她:“弄得怎么樣了?” 人事回答說:“還在弄。”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板去問進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人事的方案才寫了一點點。 老板很生氣,就呵斥人事:“我給你這么長時間,居然還沒做出來。你的執(zhí)行力也太差了!” 這種情況是不是特別的常見?老板隨口一交代,員工隨口一答應(yīng)。 事后才發(fā)現(xiàn),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怎么樣了。老板不知道員工干的怎么樣,員工不知道老板要什么樣。 這就會導(dǎo)致,老板對員工很有意見,認為他的執(zhí)行力不行。 其實,這不一定是員工執(zhí)行力不行的問題,而是因為:目標不清晰。 老板想讓員工落實方案,要明確這是一個什么方案,落地成什么樣,在什么時間內(nèi)完成,以及希望達到的效果等。 如果這些全都沒有溝通過,隨口交代一聲,就指望員工能給到一個好結(jié)果,簡直是癡人說夢。 當然,老板通常是不會認為自己有問題的,他會覺得自己交代的夠清楚了。實際上,交代任務(wù)必須要符合smart原則。它包括了: S=Specific,目標必須是具體的 M=Measurable,目標必須是可衡量的 A=Attainable,目標必須是可達到的 R=Relevant,目標必須是和主題相關(guān)的 T=Time-bound,目標必須是有時間點的 SMART原則可以用來評估我們交代任務(wù)是否清晰準確。 “你把這個方案落實一下!”這句話怎么改?才符合smart原則。 “你去把一個關(guān)于xxx的方案(具體的),在本周五之前(什么時間),通知到全體主管們,用開會的方式和他們達成共識。(落地的標準)” 感受一下,目標是不是變得清晰準確? 除了遵守smart原則,交代任務(wù)時,還應(yīng)進行五步溝通法,即凡事說五遍。 舉例, 管理者:“渡邊君,麻煩幫我做一件xxx事” 渡邊君:“是!”轉(zhuǎn)身要走。? 管理者:“別著急,回來。麻煩你重復(fù)一遍” 渡邊君:“你是讓我做xx事對嗎?這次我可以走了嗎?”? 管理者:“你覺得我讓你做這事的目的是什么?” 渡邊君:“你讓我做這事的目的大概是咱們這次能夠順利地召開培訓,這次我可以走了嗎?”? 管理者:“別著急,你覺得做這件事會遇到什么意外?遇到什么情況你要向我匯報,遇到什么情況你可以自己做決定?” 渡邊君:“這件事大概有這么幾種情況......如果遇到A情況我向您匯報,如果遇到B情況我自己做決定。您看可以嗎?”? 管理者:“如果讓你自己做這個事,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議嗎?” 渡邊君:“如果讓我自己做,可以在某個環(huán)節(jié)......” 可以看到,管理者在交代一個任務(wù)后又與該員工進行了4次問答。可以把這5步總結(jié)為: 1.交代清楚事項; 2.要求員工復(fù)述; 3.和員工探討此事的目的; 4.做應(yīng)急預(yù)案; 5.要求員工提出個人見解; 不采用“五步溝通法”,就有可能會出現(xiàn): 老板跟員工說,你去把什么做一下。員工默默的點了點頭。 于是,老板就以為他明白了。 等交差時,才發(fā)現(xiàn)員工根本沒聽懂,且搞得一團糟。 不要讓員工告訴你“他明白了”,要讓他復(fù)述一遍,來判斷他是不是真明白了。 執(zhí)行力差,是方法沒掌握 老板跟小明說:“你馬上把這個表格做一下。” 兩個小時后,老板已經(jīng)忍無可忍了,說:“表到底做好了沒有?” 小明說:“我還在做。” 老板急了,一把搶過鼠標:“你看我是怎么做的,這不有個公式......” 這個案例反映了一個什么問題?在認知維度上,老板和員工存在巨大的差異。 認知層次決定了一個人看到的世界。 在老板觀念里,我交代給你一件事,我以為你會用我平常最熟悉的方式做,卻不知道你不知道有這個方法存在。 這就導(dǎo)致了員工雖然很努力卻“完不成”,覺得很委屈,老板則認為他是執(zhí)行力不行。 如何解決? 老板在交代一個任務(wù)時,同時把“怎么做”跟員工確認一下。 可以問他:這個事你會不會?你打算怎么做? 如果他不會,就別讓他瞎折騰,直接跟他說,這個事兒有成熟的方法,直接教他或者是安排一個人教他。 同時,建議老板用好以下這兩大工具: 1.OGSM:幫員工找到思路 它可以將你的計劃體現(xiàn)在一頁紙上,簡潔高效的幫助你完成計劃,達到目標。 Objective【長期目標】:核心是定性目標 Goal 【短期目標】:將長期目標分解和轉(zhuǎn)化的 Strategies【策略】 :最多只能做五個,太多會造成執(zhí)行困難,還有就是一張紙放不下。 Measures 【方法】 :控制面板和行動計劃 簡言之,就是把一個難題拆解成一系列的可操作的方法策略,就是把大事化成小事,把小事化成小小事,變成員工一聽就能明白的東西。 2.教人四部曲:把你會的東西交給對方 老板有一個方法,而員工不具備,怎么教他? 四招:我做你看;我說你聽;你做我看;你說我聽。 以直播為例, 主播說:“直播間的朋友,如果還沒點關(guān)注,可以看我怎么做。第1步點擊左上角的頭像......第2步......” 教,需要把你腦子里的東西全部整理好、梳理明白,并且學會怎么樣拆解步驟,演示給別人看。 許多老板認為,在“我說你聽”以后,管理就結(jié)束了。這往往會導(dǎo)致老板跟員工說了十遍,員工還是不會。 究其原因是,沒有讓員工去做,去總結(jié),缺少了“你做我看”和“你說我聽”這兩個動作。 執(zhí)行力差,是能力不到位 能力和方法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方法旨在提供方案解決問題,能力旨在說明應(yīng)對者可以解決問題。 用同樣的方法,不同的人去執(zhí)行,效果是不一樣的。能把一個方法執(zhí)行出好的結(jié)果,考察的是執(zhí)行人的能力。 比如,老板已經(jīng)教會了員工怎么做項工作。 一個月后,老板跑來問員工:“你怎么還沒做完?” 員工不好意思地說:“我就是做不到!” 老板:“唉,算了,不為難你了......” 明明自己付出了心血,想要把員工教會,發(fā)現(xiàn)對方終究還是辜負了你。 員工也不是有意要辜負老板,而是他確實能力不夠,比如說學歷較低,認知比較差。 選擇比努力重要。不要輕易開始付出,除非你認定他是一個值得你付出的人。 科學的做法是什么? 先選擇再培養(yǎng)。不要因為從一個笨拙的年輕人身上看到自己過去的影子,就自我感動式付出全部的心血去培養(yǎng)他,想讓他成功。 其實,他只是你感動自己的道具而已。 公司一定要做好團隊的標準化流程,搭建好一個培訓體系,再擴大規(guī)模招人、篩選,留下的人才開始培養(yǎng)他,而不是隨便招一個人就下大力氣培養(yǎng)。 在選擇上不下功夫,后面就會有數(shù)倍的代價需要付出。 能力不到位,怎么培養(yǎng)?有目的的練習。 1.有明確的目標。目標必須定義明確,并且把能達到目標的方式下分解直到足夠的細致; 2.有效反饋。盡可能獲得最即時的反饋,通過導(dǎo)師、自己或借助工具(比如錄音、錄像)判斷正確與錯誤; 3.保持專注。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tài),達到一種既集中又放松,意識中不存在雜念的狀態(tài); 4.舒適區(qū)外。始終保持在學習區(qū)里練習,讓你的技能水平和挑戰(zhàn)難度保持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 高手都是在苦練基本功。不要聽那些酷炫的管理熱詞,認為知道了就會了,知道和做到有太長的路要走。 刻意練習,是一條孤獨和煎熬之路,是從新手到大師的能力成長之路。 能力提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員工通常是沒有這個耐力的,放棄那些能力不足的員工,或者降低對他能力標準的要求,用標準化流程去代替; 對于老板自己,必須要求提升自己的能力,接受漫長、煎熬、痛苦和孤獨的“刻意練習”之路。 執(zhí)行力差,是思想不統(tǒng)一 老板交代員工去辦一件事。 一個月過去了,老板問員工:“這事你為什么還沒做?” 員工回答說:“我覺得這事沒必要做吧!” 老板生氣地說:“我讓你做,你就做,別問那么多?!?/span> 員工不情愿地說:“好吧,你是老板,你說了算......” 這種情況下,員工能把這事做好嗎? 很難。因為他不認同老板交代的,心有不甘,他沒有內(nèi)驅(qū)力。 老板在給員工交代任務(wù)時,除了要告訴他這個任務(wù)具體是什么,同時還要告訴他為什么要去做。老板要發(fā)出以下的“靈魂三問”: 1.Why Me:為什么是你來做? 如果老板不跟員工講清楚,為什么是他來做。員工是迫于老板的壓力在做事,就不可能把事干好。 不要吝嗇跟員工溝通的時間成本,多花點時間告訴員工“為什么是你?”員工很可能就會更有干勁。比如你說, 雖然這么多人當中,你不是最適合做這件事情的,但你是最需要的,因為這件事情由你來做最有鍛煉的價值。 員工一聽就明白了,老板這是有意想培養(yǎng)他的意思。 2.Why Now:為什么現(xiàn)在就要做? 老板給員工安排了事,員工說:“好的?!?/span> 結(jié)果過了半個小時,老板問員工:“事情安排了嗎?” 員工說:“沒有,我在忙別的事?!?/span> 老板一聽,就火了,說:“這個事這么緊急,你還不給我安排,還在搞別的事情......” 這個時候,員工會感到很委屈。 因為老板事先并沒有跟他說清楚這件事的緊迫程度。 老板跟員工說的時候,加上“現(xiàn)在”、“明天”、“這周”就要做,是不是就不會造成雙方思想不統(tǒng)一的問題。 3.Why This:為什么這件事一定要做? 老板跟人事說:“你去梳理一下公司的價值觀和企業(yè)文化,弄一面文化墻讓大家去學習?!?/span> 人事心想:“我待了三家公司都沒搞過價值觀,一個小公司搞這種東西根本沒用!” 意外之意就是,員工不認同這件事。即便他口頭答應(yīng)了,也未必能把事情做好。因為思想不統(tǒng)一。 統(tǒng)一思想,是為了不讓在同一件事情上,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和想法。它并不是想給員工洗腦,而是在一些基本的行事準則上,和員工達成共識。 一個員工如果不認同老板交代給他的任務(wù),他就有1000種方法來拖延。 執(zhí)行力差,是激勵不到位 老板給員工交代任務(wù)后,員工心里會有個問號:“老板,我干這個事情有什么好處?” 老板心想:“要什么好處,格局要大!” 這會給員工一種感受:干好沒好處,干差沒壞處。 那誰還愿意干? 老板要跟員工講清楚,交代你干這件事情,會給你相應(yīng)的什么好處。 摸魚的本質(zhì)是:員工收益=回報-付出 如果員工的回報(比如老板不愿意給更多的錢)沒有辦法變大,員工怎么樣才能讓自己覺得不虧,減少付出,提升他上班的性價比。 摸魚的人很多,怎么辦? 用績效考核。一旦開始績效考核,員工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家公司水沒那么渾,魚不好摸了,性價比變低了。 員工不愿意好好干活,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干了沒好處。 激勵是有方法的,不要以為激勵就是多發(fā)點錢。發(fā)對錢,比發(fā)多錢更重要。 錢分七種。每一種錢它的性質(zhì)是不同的,知道有哪些錢,才能進行科學分錢。老板把錢的性質(zhì)搞錯了,就會出大問題。 這七種錢分別是:底薪、績效、目標獎金、津貼、福利、年終獎和分紅。 1.底薪是員工的基本工資,是對員工能力的認可,是對員工的選擇成本。底薪和級別對應(yīng),而級別和能力對應(yīng)。 2.績效等于提成加考核。提成是沒有任何約束,但績效是有約束的。比如老板要考核員工拿到銷售額背后的退款占比、客單價、退款率、轉(zhuǎn)化率等。 3.目標獎金是用來激勵團隊或者個人完成目標的。每一個目標對應(yīng)一個目標獎勵,它不是一個線性的,不是說按1%給錢(提成),而是完成其中定的目標就有,沒有完成就沒有。 4.特殊工作類型內(nèi)容造成的不同崗位的差異,要用津貼來找平。崗位津貼是在崗時才有,不在崗就沒了。 5.福利是區(qū)別于只跟工作有關(guān)的津貼,福利要以一項制度來進行,福利之下必須人人平等。 6.年終獎是年初制定目標時的獎勵方案,根據(jù)底薪同比例發(fā)放的,和績效工資無關(guān)。 7.分紅是利潤的再分配,是對核心員工的激勵,是對核心員工、高級別員工、忠誠度高的員工和合伙人的利益分配。 執(zhí)行力差,是榮譽不到位 發(fā)錢,是物質(zhì)激勵;給榮譽,是精神激勵。 員工完成了交代的任務(wù),回復(fù)老板:“老板,我做完了!” 第一次:好。 第二次:好。 第三次:“你怎么還沒做完!執(zhí)行力也太差了吧......” 員工一聽,心里一萬只草泥馬,奔騰而過。 每當員工做完老板交代的事,他都很期待一個東西:肯定。 但是有多少老板,寧可多給錢,也不愿意夸員工一句。 不僅每次員工做得好的時候,老板沒有及時給予肯定,而且在員工偶爾一次做的不好的時候,沖過去就一頓批評。 員工是什么感覺?他會覺得心累,寒心。 要知道,成年人也在乎榮譽。夸人不要錢,請隨便夸! 不要擔心員工一夸就飄。 贊揚讓員工自信,我平??淠?、捧你,這叫為過程鼓掌;每個月的績效考核,這個叫為結(jié)果買單。兩者是配套使用的。 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除了物質(zhì)需求,還有很多的精神需求。比如說榮譽的需求。不要吝嗇對做的好的員工的肯定。 執(zhí)行力差,是人選錯了 老板跟員工說:“你好好干,年底給你漲工資。” 員工說:“老板不用了,掙多了也花不完!” 價值觀有對錯,人生觀沒有對錯。 一個員工選擇安逸的生活還是選擇奮斗的生活,這屬于人生選擇。人生選擇沒有對錯,只能被尊重。 老板把員工叫過來臭罵一頓,說:“你18點準時走人,你這樣對得起我嗎?你這樣的年輕人能有未來嗎?...... 老板以為是在激勵他,他卻根本不領(lǐng)情,反而覺得:我過我的日子,你憑什么來說服我?你只是我職場上的老板,哪有資格評判我怎么選擇我的一生” 最后兩人不歡而散。 這件事本質(zhì)上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兩個人不合適。 當老板發(fā)現(xiàn)自己可能選錯了人,人生觀不合適的時候,怎么辦? 果斷重新?lián)Q人,承認自己的過失。 執(zhí)行力差,是事情是錯的 第1天。老板外出回去跟員工說:“大家把手上的事都放一放,我們開個會,安排件事。這個事是這樣的......”言行之中透露出這件事的重要性,以及緊迫性。當即就要去做。 第2天。老板通知大家:“昨天跟你們交代的那個事不做了,我現(xiàn)在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我們要做......” 第3天。老板再次開會說:“昨天想法不對,我們得當機立斷做這個......” 第4天。老板又說:“你們怎么不興奮嗎?你們是不支持我嗎?你們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呢?” 作為老板,如果你的戰(zhàn)略方向不對,就會累死你的團隊,可是你自己還覺得很有魄力。 不要把用力過猛,當做是魄力十足。選擇正確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當你的戰(zhàn)略選擇失誤,就應(yīng)該大膽承認。做一個穩(wěn)定、靠譜的老板,不要做一個這么混不吝的老板。 總結(jié) 員工執(zhí)行力差,有8大原因,分別是: 第一,目標不清晰。Smart原則加上五步溝通法,把事兒說清楚,把任務(wù)交代明白; 第二,沒有方法。把你希望他做的方法教會給他,幫他梳理思路; 第三,沒有能力。如果是老板沒有能力,就要去刻意練習,持續(xù)的提升;如果是員工沒有能力,果斷換人,或者降低用人標準,用標準化流程降低標準; 第四,沒有獎勵。用績效、用目標獎金等來激勵,不要用錯了類型,發(fā)對錢比多發(fā)錢有用。 第五,榮譽不夠。隨便夸,不怕他飄,因為有績效考核在手。 第六,思想不統(tǒng)一。上企業(yè)文化,上價值觀。同時針對這一件事,要給他講清楚三個Why(為什么是你做?為什么現(xiàn)在要做?為什么這件事一定要做?) 第七,選錯人了。這是人生觀的問題,果斷換人; 第八,這個事本身錯了。提升自己的戰(zhàn)略能力和方向選擇能力,在沒想清楚之前不要折騰你的員工,折騰就是消耗你的信任,就是在毀掉老板執(zhí)政的合法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