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初期的德軍在歐洲戰(zhàn)場上可謂是所向披靡,除了令人稱道的單兵作戰(zhàn)技能之外,還包括了它強大的火力,尤其是炮兵的火力運用,強大到無可匹敵。而一直效仿德軍步兵師的國軍“德械師”雖然在德國教官的訓練下在單兵作戰(zhàn)技能的掌握上有了進步,但是奈何國力不足,無法得到與德軍步兵師相等的火力。換言之,當時的德械師根本比不上原版的德軍師,即便是同時期的美國陸軍步兵師,面對德軍師都沒有獲勝的可能。 ![]() 初期,德軍一個步兵師維持著1.7萬余人的編制,主力是3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而附屬的偵察營,通信營,反坦克營,工兵營,輜重隊等也配有強大的火力。一般的,一個步兵團有3200余人,裝備了2門團級150毫米步兵炮,18門團級75毫米炮,18門81毫米營級迫擊炮和27門50毫米連級迫擊炮。槍械方面,123挺MG-34輕機槍分發(fā)到各班,營級還有36挺MG-08“德版馬克沁”重機槍。說實話,這樣一個步兵團所發(fā)揮的火力,甚至可以和日軍一個旅團進行交戰(zhàn)。而國軍德械師與之相比,只能做到每班配置一挺輕機槍,連級有少量迫擊炮,到了營團和師旅一級,差距就會逐步增大。 ![]() 除了步兵團火力之外,炮兵團同樣不可小覷。德軍步兵師內的炮兵團轄有150毫米榴彈炮8門,105毫米榴彈炮36門,此外還有4門105毫米山炮。炮兵團內也配置有槍械,除了98k步槍之外,還有32挺MG-34輕機槍,如果有襲擊小隊去偷襲德軍步兵師炮兵陣地的話,炮兵團也能獨自抵擋并堅持到步兵團的增援到來。國軍德械師方面則只有一個炮兵營,裝備了12門75毫米山炮,4門37毫米反坦克炮以及6門20毫米機關炮。這樣的火力與日軍師團相比差距甚大,只能和日軍的聯隊進行較量??梢?,火力是當時邁不過的坎。 ![]() 至于后勤保障和師屬單位,德軍師的火力也同樣不差,即便是2300余人構成的輜重隊,也有8門20毫米機關炮以及多達30挺的MG-34輕機槍。反坦克營方面,37毫米/75毫米反坦克炮有36門,輕機槍18挺。偵察營600余人,共有5門75毫米炮,20毫米機關炮3門,營級81毫米迫擊炮4門和連級50毫米迫擊炮3門。裝甲車配置了3輛,輕機槍有25挺,重機槍有8挺。通信營因為負責通信,所以沒有配備火炮,但是有17挺輕機槍及其它槍械可供使用。工兵營方面,也配備了34挺輕機槍,還有諸如火焰噴射器和反坦克槍,其火力投射密度同樣不容小覷。 ![]() 不過德軍后期因為部隊擴編太狠,導致兵員素質和裝備水平急劇下滑。另外,隨著戰(zhàn)斗的不斷推進,后方的裝備生產和人員質量的補充也不盡人意。到了最后,德軍步兵師的裝備已經不如美軍。以極為重要的炮兵團為例,只剩下了9門150毫米重榴彈炮和33門105毫米輕榴彈炮,同期美軍步兵師炮兵團則為18門155毫米重榴彈炮和54門105毫米輕榴彈炮。但是德軍的班組火力及戰(zhàn)術上較美軍仍有優(yōu)勢,但這樣的優(yōu)勢不足以抵消火力上的巨大差距。到了投降前夕,德軍甚至無法為步兵師繼續(xù)提供所需的裝備,單兵和炮兵手中的武器也是一再簡陋,而盟軍方面則越打越強,蘇軍的炮火甚至都能與數個德軍師相抗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