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4日初中語文作業(yè)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課內閱讀 閱讀選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span>”(《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學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慍__________ (3)不堪其憂________ (4)飯疏食___________ 2.請用“/”線給下面的句子劃分兩處朗讀節(jié)奏。 人?不?堪?其?憂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在《<論語>十二章》中,我們感受到了孔子對顏回的喜愛與贊賞。顏回有什么品質得到孔子的青睞?從顏回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什么呢? 5.在《<論語>十二章》中,有“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敘述。而在我們學過的課文《陳太丘與友期行》中,陳元方與父親的友人據理力爭,在友人理虧想與之和解之時元方卻選擇了“入門不顧”,有人說元方這一舉動不夠“君子”。請聯(lián)系原文談談自己的理解。 二、對比閱讀 仔細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下面的問題。 (甲)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乙)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span>“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6.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1)何所似 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風起___________ (3)陳太丘與友期行________ (4)下車引之_________ 7.請用“/”線給下面的句子劃分一處朗讀節(jié)奏。 撒 鹽 空 中 差 可 擬 8.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9.甲乙兩文的主人公謝道韞、陳元方都是古代聰慧兒童的代表,請結合原文,說說他們的聰慧分別體現在哪里? 參考答案: 1. 通“又”,連接整數和零數 表轉折的連詞,卻 忍受 吃 2.人/不堪/其憂 3.(1)一個軍隊可以改變主帥,平民百姓卻不可以改變志向。 (2)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 4.顏回能夠在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保持自己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學習樂趣。生活中,不管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有多惡劣,我們都要保持自己的生活樂趣,堅持學習。 5.“人不知而不慍”意思是“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而在《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元方是因為友人遲到,卻指責自己父親“不守時”而據理力爭,“入門不顧”也是率性的表現,加上元方時年7歲,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并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了父親的聲譽,這已實屬不易。因此我覺得不有違君子原則。(言之有理即可,要有原因和結論) 【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山Y合句意推斷詞義。 (1)句意: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有:通“又”,連接整數和零數; (2)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而:表轉折的連詞,卻; (3)句意:別人都不能忍受這種窮困清苦??埃喝淌埽?/span> (4)句意:吃粗糧。飯:吃。 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結合“人不堪其憂”分析,“人”是主語,可在主語后斷句;“不堪”是謂語,可在謂語后斷句;“其憂”是賓語。再結合句意“別人都不能忍受這種窮困清苦”,可斷句為:人/不堪/其憂。 3.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1)句中注意重點字詞“三軍(軍隊)、奪(改變)、匹夫(平民百姓)”要理解正確; (2)句中注意重點字詞“不義(不正當的手段)、于(對)、如(像)”要理解正確。 4.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與啟示。 結合“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可知,孔子說:“多么賢德啊,顏回!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不能忍受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好學習)的樂趣。多么賢德啊,顏回!”據此可知,孔子對顏回能夠在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保持自己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學習樂趣表示贊賞。我們也應該學習顏回的精神與態(tài)度,面對困苦能夠保持自己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學習樂趣,不管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有多惡劣,也要保持自己的生活樂趣,堅持學習。 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發(fā)表看法。 結合“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可知,這句話的意思是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言下之意就是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誤解了自己,“我”也不生氣,這是有才德有修養(yǎng)的表現; 結合《陳太丘與友期行》“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可知,友人不僅遲到了,還對著元方,指責元方的父親“非人哉”;元方對此據理力爭;結合“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可知,友人在元方的據理力爭下明白了自己的錯處,感到慚愧,想向元方道歉,但元方“入門不顧”;據理力爭使友人慚愧的元方“時年七歲”,年幼的他卻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并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了父親的聲譽,元方“入門不顧”既是對友人的反擊,也是他作為一個小孩子率性的表現,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并無相悖之處,并不違背君子的原則。據此作答。 【點睛】參考譯文: 孔子說:“學了知識之后時常去溫習,不是很愉快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是有才德的人嗎?"(孔子說:“學習之后又按時去復習,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己卻不生氣,不是很有修養(yǎng)嗎?”) 曾子說:“我每日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人謀劃事情是否竭盡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便小有所成,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guī)矩。”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當(別人的)老師了。”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適從。” 孔子說:“多么賢德啊,顏回!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不能忍受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好學習)的樂趣。多么賢德啊,顏回!” 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睡,樂趣也在這當中。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 孔子說:“在多個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的優(yōu)點向他學習,發(fā)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 孔子在河邊上說:“逝去的一切 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平民百姓的志向卻不可改變。” 子夏說:“博覽群書并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6. 什么 趁,乘 約定 拉,牽拉 7.撒鹽空中/差可擬 8.(1)謝太傅高興地問:“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 (2)朋友便生氣地說:“真不是人!和別人相約同行,丟下別人就走。” 9.(1)謝道韞的聰慧體現在她詠雪時,把雪比喻成乘風而起的柳絮,寫出了雪花飄飛的輕盈姿態(tài),才思過人(2)陳元方的聰慧體現在他辯駁長輩時,以無信無禮為論據讓長輩慚愧知錯。 【解析】6.此題考查文言文實詞含義的理解。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結合語境推斷詞語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為: 像什么呢。何:什么。 (2)句意為: 不如比作乘風飛舞。因:趁,乘。 (3)句意為: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期:約定。 (4)句意為:下了車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牽拉。 7.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做簡單翻譯,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根據基本的古文語法規(guī)則進行句讀,同時善于利用虛詞的作用,如一些句首句末的語氣詞,句中的助詞等。 句意: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撒鹽空中”是喻體,故斷句為:撒鹽空中/差可擬。 8.此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翻譯。文言文句子翻譯要點:重點詞語一定要翻譯準確,尤其注意一些關鍵詞的特殊用法,如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結合上下文,語句通順,語意、語氣不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有: (1)欣然:高興的樣子。何所似:像什么。 (2)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委:舍棄。去:離開。 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解答此題要結合甲乙兩文的內容去理解。甲文中謝道韞對出句子“未若柳絮因風起”,寫出雪花隨風飄舞、紛紛揚揚、無邊無際的特征,既有意象又有意蘊,這種比喻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美感,表現其聰穎; 乙文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沒有正面回答友人的問題,而是把父親的“去”與友人的“不至”聯(lián)系起來,不僅把父親為什么走說清楚了,而且為后面批駁友人做了準備;第二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抓住友人期而未至是失信,對友人進行反駁:第三句“對子父,則是無禮”,在指出友人“無信”的基礎上,又指出友人“無禮”。一步緊逼一步,把友人逼到了無言以對的境地,短短幾句,可以看出元方的聰穎仁慧,明理善辯。 【點睛】參考譯文: (甲) 詠雪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們講解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太傅大笑起來。她就是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乙)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