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 匆匆,太匆匆,一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已離開我們將近70年了;可他那些散文帶給我們的記憶卻雋永難忘。?? 如果說誰是我心目中最喜愛的散文家,非朱自清先生莫屬。先生從小擁有深厚的古典文學(xué)功底,游歷歐洲十余國,見識經(jīng)歷豐富,思想敏銳細(xì)膩,無愧于中國現(xiàn)代散文家的代表,引領(lǐng)著散文前進(jìn)的腳步。仰慕先生的才情、文筆,更佩服先生的人品與胸懷,雖然那時還不懂什么是散文,什么是好的散文。只是從課本上學(xué)到了三兩篇先生的散文,就愛上了語文,朗讀或是背誦那些文章是多么快樂的事,簡單樸實的語言,輕快明亮的節(jié)奏,每每在朗誦中故作深情,總能博得一片的掌聲,為此,我把發(fā)音練習(xí)的極準(zhǔn),多年以后還受此恩惠。?? 先生的散文,文風(fēng)樸實,語句平淡,沒有繁復(fù)難認(rèn)的生僻字,小學(xué)生都可以朗朗上口。當(dāng)年我特別喜歡《匆匆》,反反復(fù)復(fù)的抄寫,在作文中引用、改寫,跟同學(xué)拽文、顯擺,真是樂趣無窮。這樣的情景,我想同時代的小伙伴們都應(yīng)該不陌生吧???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jìn)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zhuǎn)。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時間它有腳呀,讀著匆匆,我忽然也感悟到時間的寶貴,十多歲的小屁孩也開始了思考人生,日子每一天每一天的過去,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那擬人的修辭手法,排比的語句,簡潔的短句,仿若閑談,卻隱著深深的哲理,像當(dāng)頭棒喝,讓混沌度日的小人打開了哲學(xué)的天窗。?? 1922年的3月,五四運動落潮,新青年們苦悶著未來的方向,前途何在,迷茫一片,先生即是在那時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短文,他沒有迷茫、沒有徘徊,雖然前途未卜,卻信心堅定地認(rèn)為每一個時刻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它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xù)的時間里,有它相當(dāng)?shù)奈恢??!保ㄖ熳郧濉督o俞平伯的信》一文中的內(nèi)容)?? 短短六百多字的文章,通篇輕快、富有韻律,沒有沉重壓抑之感,沒有無病呻吟,于黑暗中尋求光明,帶著滿滿的希望,帶著深深的思索。?? 從歷史內(nèi)容層面讀《匆匆》, 掠過“五四” 知識青年忙于追求進(jìn)步的匆匆身影; 從哲學(xué)意味層讀《匆匆》, 飽含時間流逝的思辨; 從審美意蘊層讀《匆匆》, 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 豐富的意象。這是一篇耐人導(dǎo)味的佳作。——曾玉?? 先生的每一篇散文都是情景交融的佳作,為我們展開一幅生動的水墨丹青工筆畫。?? 《梅雨潭的綠》讓我們驚詫于色彩還能這么寫,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那醉人的綠呀,我從此沉醉于一種叫做“女兒綠”的色彩中。這一篇游記,從此讓溫州人有了朱自清情節(jié)。?? 內(nèi)心頗有些不平靜的先生,傍晚在荷塘邊散步,走著走著,堪稱經(jīng)典的《荷塘月色》便產(chǎn)生了,在田田的荷葉中,讓心靈尋得片刻寧靜。 而與友人俞伯平同游南京,兩人各寫了一篇《槳聲燈影中的秦淮河》,則達(dá)到了“五四散文”的最高成就,寓情于景,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詞藻華麗明艷,卻又天然無痕。秦淮河的燈光與月影,歷史與現(xiàn)實,水聲與人聲交匯,夜色迷迷蒙蒙,思慮百轉(zhuǎn)千回,如戲劇之高潮迭起,華美的篇章徐徐展開。?? 那晚月兒已瘦削了兩三分,她晚妝才罷,盈盈的上了柳梢頭。天是藍(lán)得可愛,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兒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搖曳著。它們那柔細(xì)的枝條浴著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纏著,挽著;又像是月兒披著的發(fā)。而月兒偶爾也從它們的交叉處偷偷窺看我們,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樣子。岸上另有幾株不知名的老樹,光光的立著;在月光里照起來,卻又儼然是精神矍鑠11的老人。遠(yuǎn)處——快到天際線了,才有一兩片白云,亮得現(xiàn)出異彩,像是美麗的貝殼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帶輪廓;是一條隨意畫的不規(guī)則的曲線。? 這一篇被譽為白話文中的工筆畫,結(jié)構(gòu)的精巧,語言的精心打磨,筆致的細(xì)膩,描寫的從容不迫,突顯了先生老辣成熟的行文風(fēng)格和對文字運用的輕松自如。?? 先生寫人的風(fēng)格與寫景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說他的景是華麗的篇章,那么他的人物就是素描,只是淡淡的筆墨勾畫,卻蘊藏著無限深情。?? 1925年,先生看著父親笨拙地跳下月臺,買來橘子,又爬上月臺,交與兒子,轉(zhuǎn)身落寞離去的《背影》,不禁黯然神傷,淡淡的憂傷自筆下流出,父子之情,在日?,嵥橹袪拷O至深,對父親的思念只匯聚成一句:唉,我不知何時才能再與他相見!??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fēng)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春》是頑皮的孩子,帶著新生的希望,開啟了一年的畫卷;1933年的先生,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旅歐歸來,娶嬌妻得貴子,仕途順暢(出任清華大學(xué)中文系主任),國家雖仍動蕩不安,未來卻可期許,正是為國出力、擼起袖子大干一場的時候,“春”便是先生的理想國,心靈安寧的新世界,生機勃發(fā)、百花爭艷、春雨滋潤,一切都是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生活在歷史變革的時期,舊的體制已覆滅,新的體制還未建立,內(nèi)憂外患國難當(dāng)頭,朱自清先生卻一直秉持仁心,堅守信念,對生活嚴(yán)肅思考,以“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腳印”的堅持不懈的精神直面殘酷人生。其所寫的散文,均為個人真切的見聞和獨到的感受,并以平淡樸素而又清新秀麗的優(yōu)美文筆獨樹一幟。?? 愛先生的散文,更仰慕先生的為人坦蕩、清白淡泊。在黑暗中不失信仰,以一顆平常心面對生活的顛沛流離。?? "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先生短短的一生,人如其名,文如其人。在槳聲燈影中,先生之背影,在我們心中越發(fā)高大了。??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fēng)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zhuǎn)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 個人公眾號:簡慢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