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笙戀歌》是于彥夫執(zhí)導,孫羽、夏佩杰等主演的劇情片。1957年上映。影片反映解放初期云南省瀾滄江流域的少數(shù)民族——拉祜族在黨的領(lǐng)導下斗爭與生活,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青年男女的愛情。 《婚誓》由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創(chuàng)作,為長春電影制片廠1957年攝制的《蘆笙戀歌》的插曲。由極具云南特色的葫蘆絲演奏,旋律輕靈優(yōu)美,婉轉(zhuǎn)纏綿。當年這首歌隨著電影,一經(jīng)播出,立即傳唱大江南北。
在中國云南省瀾滄江流域,居住著一個少數(shù)民族——拉祜族,他們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由于歷代統(tǒng)治階級的壓迫的歧視,也使得他們形成了反抗壓迫的堅強性格。解放前,國民黨反動派對待拉祜族人民奸淫燒殺、蠻橫掠奪,無所不為。每當谷子成熟時,總是被國民黨匪軍搶掠一空。拉祜族人民雖然生活在這樣一個黑暗的世界里,但是他們反抗的意志和堅韌的性格一點沒有削減。1948年八月十五,拉祜族人民根據(jù)傳統(tǒng)的習俗,穿著美麗的衣服,載歌載舞地歡度節(jié)日。年輕的獵手扎妥在這天晚上向他愛慕著的姑娘娜娃表示了愛情。他們沉醉在甜蜜的初戀年中。在抵抗國民黨軍隊野蠻掠奪時,扎妥逃進了原始老林。解放后,已經(jīng)變成“野人”的扎妥被娜娃吹奏的蘆笙戀歌喚醒,這對情侶終于團聚 。 每個民族都有傳情達意的方式,有的用樂器奏響愛情,有的用歌聲表達愛意,有的用信物寄托情思,而拉祜族是用最美的歌聲來表達愛情的。拉祜族歌唱家娜海用她的歌聲與熱情,唱響了拉祜族的愛情,唱出了拉祜族的生活。 每個民族都有傳情達意的方式,有的用樂器奏響愛情,有的用歌聲表達愛意,有的用信物寄托情思,而拉祜族是用最美的歌聲來表達愛情的。拉祜族歌唱家娜海用她的歌聲與熱情,唱響了拉祜族的愛情,唱出了拉祜族的生活。 先來聽一首原生態(tài)拉祜族情歌《送荷包》,有沒有感覺似乎聽到了電影《蘆笙戀歌》主題曲《婚誓》的旋律? 唱不完的愛情 阿哥阿妹情意長 好像那流水日夜響 流水也會有時盡 阿哥永遠在我身旁 阿哥阿妹的情意深 好像那芭蕉一條根 阿哥好比芭蕉葉 阿妹就是芭蕉心 ………… 這是電影《蘆笙戀歌》主題歌《婚誓》中的片段。上世紀50年代,一部拉祜族電影《蘆笙戀歌》讓世人認識了勤勞善良的拉祜族,而電影的主題歌《婚誓》感動了整整一代人。歌曲婉轉(zhuǎn)抒情、易學易唱的旋律,歌者清純、靚麗的聲音,深深感染了無數(shù)聽眾。1981年影片復映,又深受新一代年輕觀眾的喜愛,《婚誓》也成為當時最為流行的歌曲之一。 ▲《蘆笙戀歌》劇照,圖為主人公扎妥(左)和娜娃(右) 鮮為人知的是,《婚誓》的靈感正來源于拉祜族口口相傳的情歌。這樣一段旋律,根據(jù)歌詞的不同而稍加變化,便可從天黑唱到天亮,從相見唱到定情,從男方家唱到女方家。隨著曲調(diào)的往復,雙方的愛情也纏綿雋永,無窮無盡。而《婚誓》的原型,是拉祜族第一代歌唱家娜海(蔣雙妹)所貢獻的,并經(jīng)由作曲家雷振邦先生之手,最終成為了《婚誓》,展現(xiàn)給世人。 ▲拉祜族第一代歌唱家娜海(蔣雙妹)圖/鄭憲章 雷振邦結(jié)緣拉祜族民歌 1956年,雷振邦先生來到瀾滄縣采風,由瀾滄縣文教科李副科長陪同,來到了傳統(tǒng)文化保留完好的南嶺鄉(xiāng)勐炳村。在李副科長的指引下,雷振邦先生來到娜海家收集民歌,為創(chuàng)作積累素材。娜海回憶說,當時她才16歲,在家鄉(xiāng)念書、勞動。她有著一副好嗓子,又會唱許多拉祜族民歌,在學校里已是文藝骨干,在當?shù)匾残∮忻麣狻?/p> ▲雷振邦(1916-1997年),中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為多部為反映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影片譜曲,《五朵金花》《劉三姐》《冰山上的來客》《景頗姑娘》《蘆笙戀歌》中那些動人的歌曲都來自他的改編創(chuàng)作。圖/網(wǎng)絡(luò) 娜海記得當時自己清唱了三首民歌:兒歌《打秋千》,情歌《送荷包》,還有《芭蕉一條心》?!端秃砂肥且皇自诋?shù)亓鱾鞯那楦?,歌詞大意是:如果你沒有姑娘,到我這里來吧。如果你愛我,我的荷包就送給你。《芭蕉一條心》是一首歌頌解放軍的新民歌,歌詞是:“拉祜阿佤解放軍,就像芭蕉一條心。拉祜阿佤是芭蕉葉,解放軍就是芭蕉心?!?/p> ▲娜海和她的愛人共同演繹“蘆笙戀歌”,拉祜族表達愛情,蘆笙是必不可少的。圖/李娜娜 雷振邦后來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回憶這次采風的經(jīng)歷:“記得在1956年,到云南瀾滄縣拉祜族地區(qū)去的時候……在他們家里也有了親切感和溫暖感,真像一家人了。但是,對他們的民歌,開始我可實在沒有感覺出美來,聽起來總覺得太單調(diào)??伤麄冏约撼鴧s如醉如癡?!痹谂c拉祜族人民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后,雷振邦“逐漸地了解到拉祜人的生產(chǎn)生活、思想感情、風俗習慣等等,才進一步感受到拉祜族民歌與民間音樂的突出特點和豐富多彩,才感受到拉祜族人民光輝創(chuàng)作的精華”。 《蘆笙戀歌》讓世人認識拉祜族 電影《蘆笙戀歌》于1957年1月正式上映。這是一部反映拉祜族人民在黨的領(lǐng)導下對國民黨殘余勢力進行斗爭的電影,也展現(xiàn)了拉祜族青年男女淳樸甜美愛情。電影主題歌《婚誓》風行一時,以其濃郁的民族風格深入人心。其實,《婚誓》的主要素材,就是來自娜海演唱的《送荷包》的旋律和《芭蕉一條心》的歌詞。經(jīng)過雷振邦先生的精心改編和再創(chuàng)作,歌曲的旋律更加完整,歌詞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成為民族音樂的不朽經(jīng)典。同時,這首歌也受到拉祜族人民的廣泛認同和喜愛。 ▲ 電影《蘆笙戀歌》劇照 電影上映之后,娜海在拉祜族中間出了名,拉祜人把她當作寶貝一樣對待。1960年,瀾滄縣文工隊正式成立,娜海和20多位隊員一起,到瀾滄的各個鄉(xiāng)鎮(zhèn)巡回演出,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文工隊的工作十分辛苦,一年中有大半時間都在各個鄉(xiāng)鎮(zhèn)演出,但這也為娜海收集各地豐富多彩的拉祜族民歌提供了絕好的條件。娜海經(jīng)常和各地的拉祜族民歌能手交流,向他們學習請教,積累的民歌也越來越豐富。 娜海的歌唱之心 1964年11月至12月,全國少數(shù)民族群眾業(yè)余藝術(shù)觀摩演出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我國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文藝匯演的空前盛典。年輕的娜海和70多位幸運的云南少數(shù)民族代表一起,被選中參加匯演。他們代表云南25個世居少數(shù)民族,向首都人民奉獻極具民族風味的文藝精品。站在人民大會堂的舞臺上,娜海獨唱了一首拉祜族頌歌《麻栗花開幸福來》。麻栗花是拉祜族對梨花的稱呼,麻栗花開要結(jié)果,麻栗結(jié)果是甜的,這首歌就是拉祜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帶給他們平等和幸福的黨和政府的頌歌,質(zhì)樸而又真誠。演出結(jié)束后,娜海和其他演員一起,受到了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接見,并合影留念?;貞浧疬@一歷史時刻,娜海的神情中流露出別樣的光彩。 ▲娜海受到時任中宣部副部長周揚接見圖/李娜娜 拉祜族的民間文化是取之不盡的寶藏和源泉,從民間走出來的經(jīng)典是真正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經(jīng)典。深深地扎根于民間為它帶來驚人的生命力。幾十年來,娜海一直從事民族音樂的演藝和教育工作。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為了這個歌(蘆笙戀歌)努力工作”,回報社會。這位開朗、健談的老人提到,她會唱的很多拉祜族民歌還沒有被記錄,很想找一個合適的機會保存下來,為拉祜族音樂文化留下一份寶貴的記憶。我們期待她的愿望早日實現(xiàn)。 娜海的歌,后來制成了《拉祜山鄉(xiāng)情——娜海聲樂專輯》,這樣,我們也能聆聽那委婉的曲調(diào),感受那質(zhì)樸的愛情。 2022.1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