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很多人被失眠、亞健康、心理疾病等困擾,各種養(yǎng)生的詞匯也開始頻頻出現(xiàn)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放眼望去,無論年齡大小,似乎每個人都在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怎么做,才是性價比最高的養(yǎng)生方式?
很認同張其成教授的觀點:
“養(yǎng)生,就是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習慣。”
人生沒有捷徑,養(yǎng)生也需要長期堅持好的習慣才能看到效果。
余生,晚上好好睡覺,抽空堅持運動,經常讀讀好書,就是性價比最高的養(yǎng)生方式。

前不久,看到一個觀點:很多人被亞健康的狀態(tài)困擾,究其根源跟運動太少有很大的關系。
醫(yī)學雜志《柳葉刀》曾發(fā)表過類似的觀點:
“長期缺乏運動,會讓組織器官機能下降30%,各類疾病也會伴隨而來?!?/p>
運動是保持健康最簡單的方式,也是世上最好的解憂藥。
它能治愈身體的痛苦,也能緩解精神的焦慮。
曾經在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個提問:
“規(guī)律運動,能給生活帶來什么改變?”
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當別人在刷手機、打游戲時,你已經跑完了十公里;
當別人還賴在床上時,你已經完成了每日常規(guī)鍛煉。
運動與不運動的人,過的是截然相反的人生。
多年以后,運動的人會比同齡人更年輕、更有活力。”

運動不僅僅是為了鍛煉身體,它也是一種積極有活力的生活態(tài)度。
作家村上春樹就喜歡跑步帶來的愉悅感,他曾這樣描述運動后的感覺:
“我終于坐在了地面上,用毛巾擦汗,盡興地喝水。
解開跑鞋的鞋帶,在周遭一片蒼茫暮色中,精心地做腳腕舒展運動,這是一個人的喜悅。
體內那仿佛牢固結扣的東西,正在一點點解開。”
運動不僅會讓你感到快樂,也會影響你生活的其他細節(jié)。
比如讓你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更高,獲得更大的滿足感。
每天堅持規(guī)律運動,是最快速、最直接獲得內啡肽的方式。
運動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規(guī)律運動的人,身體自然會給出更好的反饋。

曾經看過一個美國女性溫迪的勵志故事,她在43歲時離婚了,生活也因此走向坍塌。
這時候的溫迪事業(yè)平淡、婚姻失敗、皮膚粗糙,甚至體重達到了177斤。
她曾一度想過放棄自己,是女兒帶著她走進了健身房。
初期她對于各項運動不得其道,感覺很疲憊,但是她沒有輕易放棄,而是堅持鍛煉。
養(yǎng)成規(guī)律的運動的習慣之后,曾經的游泳圈肚子竟然出現(xiàn)了馬甲線,溫迪的狀態(tài)越來越好,也順利迎來了一段新的感情。
長期運動讓溫迪實現(xiàn)了年齡的“逆增長”,也讓她走出了人生的至暗時刻,擁有了嶄新的人生。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你流過的每一滴汗,都在塑造一個更加健康的身體和更好的自己?!?/span>
我們跨出去的每一步,都是身體健康的一大步。
規(guī)律運動,是現(xiàn)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它讓人變得自律,也能讓人更容易掌控生活。
運動,是成本最低,性價比卻最高的養(yǎng)生方式。

快節(jié)奏的時代里,很多人總希望通過熬夜來安撫白天忙碌的自己。
睡個好覺,仿佛成為了稀缺的奢侈品。
曾經看過一個網上發(fā)起的睡眠調查,結果顯示:
調查的人群中僅有10.8%的人能夠睡得好,其余人員均存在各種各樣的睡眠問題。
睡眠,是反映一個人生活質量和身體狀況的一面鏡子。
《實驗醫(yī)學雜志》有一項研究顯示:
“睡眠不好,會破壞人體內腎上腺素的晝夜節(jié)律,進而影響正常的免疫功能?!?/p>
睡覺質量高,身體就能及時地將體內積累的毒素和垃圾清掃干凈。
然而睡眠出現(xiàn)問題的人,就像一臺不予養(yǎng)護,卻需要一直運轉下去的機器,會感到心力交瘁、不堪重負。

近年來,睡眠問題已經成為危害生命的元兇,很多悲劇也已經給我們敲響警鐘:
清華碩士張斌在連續(xù)熬夜趕報告后,突發(fā)心肌梗塞,在衛(wèi)生間猝死。
天涯副主編金波工作很拼,經常熬夜,因為長期睡眠不足,在地鐵里猝死。
春雨醫(yī)生創(chuàng)始人張銳因為工作每天吃不好睡不好,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
好好睡覺是對身體的負責,更是對自己和家人的負責。
朋友小麥是重度熬夜達人,錯亂的作息讓她晚上睡不著,白天又掛著黑眼圈昏昏欲睡。
有一天她突然感覺呼吸困難,心絞痛到不能站立。
急救室內,小麥被醫(yī)生提醒有腦部出血的前兆,因為長期缺少睡眠,她身體的很多功能都受到了影響。
醫(yī)生叮囑她一定要在10點之前睡覺,保證8小時的睡眠。
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小麥意識到了危險,痛下決心開始調整作息,不再熬夜傷身體。
堅持早睡早起一段時間,她發(fā)現(xiàn)美美地睡了個好覺之后,一睜眼就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
小麥發(fā)現(xiàn)生活更從容了,每天都能好好地吃完早餐,連精神狀態(tài)都好了很多。

《睡眠革命》里有這樣一句話:
“當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睡商,主動控制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就能成為一個真正厲害的人?!?/p>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身體是每個人最后的競爭力。
擁有健康的身體,就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和資本。
合理地調整作息,重視自己的睡眠質量,能夠帶來身體的良性循環(huán)。
成年人最高效養(yǎng)生的開始,就是好好睡覺。

很多時候,一個人痛苦的根源就是因為心態(tài)不好,精神世界匱乏,容易囿于自己小世界的雞毛蒜皮,給身體徒增負累。
最好的養(yǎng)生,其實就是養(yǎng)心。而養(yǎng)心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讀書,讓靈魂更加豐盈,心胸更加豁達。
就像這樣的一句話:
“人一定要讀書,不然便會鄙吝頑腐,頑見俗見生滿身上?!?/p>
一書一世界,一頁一乾坤。
書看得多了,對于世界的認知也改變了,就不會輕易困于人生的低谷。
我非常喜歡梁實秋老師的觀點,樸素且真誠:
“讀書不是為了應付外界的需求,不是為人,是為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
讀書悅心,它是生活的解藥,也是精神層面的養(yǎng)生。

還記得《朗讀者》的節(jié)目中,90多歲的詩詞研究大家葉嘉瑩先生雖然滿頭白發(fā),卻氣質優(yōu)雅,時間雖然催生了臉上的皺紋,書籍卻讓她的內心愈發(fā)豐盈。
葉嘉瑩先生的一生非??部?,經歷過生死離別與婚姻不幸,臉上卻始終是云淡風輕的模樣。
這份淡泊與寧靜,與葉嘉瑩小時候飽讀詩書有很大的關系。
她出生在書香世家,書中的智慧已經沉淀為優(yōu)雅的氣質和睿智的力量,幫助她自信地面對生活的紛擾。
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她都能通過詩詞,轉化為前進的力量。
那些看似纖弱的詩詞,就如同鎧甲一般幫她承受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人這一生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煩惱,讀書能夠緩解大部分的焦慮和內耗。
書籍,如同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它可以幫助我們緩沖很多情緒,事過心寧,自然能夠擁有健康的心理和身體。
作家余秋雨曾在某段特殊時期變得很消沉,那段時間他不愿見人,狀態(tài)很是不好。
在朋友的建議下,他選擇去一座有豐富藏書的舊圖書館靜養(yǎng)。
那段時光里,余秋雨有了書籍的陪伴,心境轉變了很多,人也重新振作了起來。

讀書是最好的心理按摩,它能滋養(yǎng)人心,讓身體和精神得到雙重保養(yǎng)。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看過的書籍成了過眼云煙,其實它們藏在氣質里、談吐上,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里。
《讀書與美麗》中這樣說:
“真正的美是靈魂的豐富和坦蕩,或許美化靈魂有不少途徑,但閱讀是其中最易走的,不昂貴的,不需要求助他人的捷徑?!?/p>
讀書就是兼養(yǎng)身心的最好方式,讓我們更從容地面對紛繁浮華的世界。
如此,才能保持內心淡然,不滯于物,不困于心,把人生之路走得更穩(wěn)、更遠。

很喜歡一句話:
“選擇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選擇?!?/p>
生活本應歡喜自在,每個人都有選擇笑看歲月靜好的權利。
從現(xiàn)在開始,沒事早點睡,有空多運動,堅持讀好書。
再小的改變,經過歲月的日積月累,都能沉淀為屬于自己的實力與資本。
堅持下去,你的人生,終將會不一樣。
愿你歷經歲月,臉上不見風霜,身體依然健康,手中有書,眼角有笑,心中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