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季文史 慈禧一生遭人詬病頗多,但發(fā)生在她身上的一些傳奇過往,也讓人們津津樂道,有些故事一直流傳到今天。 在我國封建王朝,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女性在古代幾乎沒有話語權(quán),因此并沒有什么社會地位。但凡事都有例外,例如唐朝女皇武則天,還有晚清的慈禧太后,這兩位女性不用多做介紹大家都知道,她們可以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將朝廷完全掌控于股掌之間。 這次不說武則天,單說慈禧。 雖然說兩位權(quán)傾天下的女性統(tǒng)治者有頗多相似之處,但細比較不難看出,兩人的區(qū)別還是很大的。論歷史功績,慈禧比不上武則天。而在貪圖享樂、驕奢淫逸上,慈禧卻能“更勝一籌”。 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光緒皇帝駕崩,緊接著第二天,慈禧也辭世了。臨死之前,慈禧交代完一些后事之后,讓近臣將她珍愛的那個夜明珠放在她的口中,靜靜等待自己大限的到來。19年后,東陵大盜將這個夜明珠盜走,傳說,這顆夜明珠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最后落到宋美齡的手中。那么慈禧的另外4顆夜明珠又在哪里? 慈禧的五顆夜明珠 體弱多病的咸豐皇帝駕崩之后,慈禧通過辛酉政變等手段,逐漸掌握了清朝的大權(quán),只是她與武則天不同,她沒有奪取大清江山,但她開啟了垂簾聽政,其實已經(jīng)將清廷變成了她的一言堂。在她的腐朽統(tǒng)治下,同治、光緒兩任皇帝,幾乎都成了傀儡皇帝。 如果能好好扶持少帝提振大清社稷,自是一件好事,大清子民也會對這位“老佛爺”感恩戴德,但與武則天不同的是,慈禧有了權(quán)力之后,只顧享受,而不顧百姓死活。在她身上怎一個“奢侈”能形容? 按清末太監(jiān)張恒泰(小德張)所說,慈禧日常一天的花銷,那是“日費四萬兩,歌舞無休日”呀。 據(jù)《膳底檔》的記載,慈禧兩頓正餐的菜品數(shù)量在100多品,而且根據(jù)時令不同,菜品也有所不同,至于這些菜,慈禧有的根本不動筷子。而這還不算日常的茶品點心水果等。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愛美當(dāng)然不為過,但當(dāng)你領(lǐng)略過慈禧的“御衣庫”,你就知道,女人衣柜的“天花板”是什么樣子了,據(jù)統(tǒng)計,她的柜子里有多達80000件左右的衣服,是不是讓人驚掉下巴。這與那些克勤克儉的皇帝如朱元璋、趙匡胤等人是不是形成了鮮明對照。 慈禧的吃穿用度,奢華至極,簡直讓人抓狂。如此窮奢極欲,自然讓大清的國庫告急。所以當(dāng)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候,連一艘戰(zhàn)艦都買不起,因為慈禧正拿著這些錢在宮里大肆鋪張,安排她的六十大壽。而她當(dāng)時就揚言,誰讓她大壽過得不安穩(wěn),她就讓別人不好過,所以很多諍臣都噤若寒蟬。 在慈禧搜刮來的民脂民膏中,就包含這5顆夜明珠。據(jù)說,慈禧一生閱寶無數(shù),除了榮祿送的玉藕之外,當(dāng)屬這5顆珠子她最為珍愛。 宮女帶上夜明珠逃命 慈禧的最后一天,伴隨著夕陽西下,她含著心愛的夜明珠慢慢閉上了雙眼。彌留之際,估計她也沒再想起那剩余的四顆珠子。因為此時的江山社稷已經(jīng)千瘡百孔,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慈禧也早已沒了那份心思,所以帶上這僅存的一顆珠子入土,也就成了她最大的愿望,因為,她想生前顯赫,死后哀榮,甚至說,這顆珠子可保容顏不腐。 夜明珠究竟有沒有這種神奇功效,無從考證,但慈禧確實因為這顆夜明珠而讓自己不得善終倒是真的,因為孫殿英掘墓可不就是為了慈禧墓葬里的奇珍異寶嗎? 既然慈禧墓穴里有一顆夜明珠,那么另外四顆又流落在什么地方?這要從慈禧西逃時說起。 隨著1894年甲午海戰(zhàn)失敗,中日簽訂《馬關(guān)條約》,清廷割地賠款,清廷暫時得以喘息。而慈禧最終依賴義和團的夢想?yún)s隨之破滅。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lián)軍入侵時,慈禧拋棄清廷,置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只顧自己性命安危,攜光緒等人西逃。慈禧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鴻章為全權(quán)代表與列強周旋,發(fā)布徹底鏟除義和團的命令。 由于走的倉促,慈禧只帶了一些隨身物品及少量的金銀細軟,其中就包含慈禧最愛的那顆夜明珠。而其余四顆,則交給了她的貼身丫鬟,并讓她將珠子交與李鴻章代為保管。丫鬟自然不敢違抗慈禧的命令。 由于當(dāng)時時局混亂,丫鬟冒著生命危險嘗試著去找了李鴻章幾次,可每次他都不在府上。為了避人耳目,聰明的丫鬟只能將這幾顆珠子放在了枕頭里,以圖后續(xù)再完成這項任務(wù)。 夜明珠重見天日 在喬家大院,慈禧有吃有喝,好不愜意,全然不顧紫禁城的破敗不堪和雜草叢生,對百姓的冷暖也早已拋擲腦后。 西方列強撤退之后,慈禧這才回到紫禁城。不過,此時的她可能早就忘記了那四顆珠子,因為擺在她面前的是一片頹廢的朝綱和凋敝的民生。這個時候,她最關(guān)心的可能是如何不讓大權(quán)旁落,如何重振自己在朝堂的威信。 而那名丫鬟,自從從宮里出來之后,在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紛爭之后,她就沒有再去紫禁城,為了逃命,她帶著枕頭已經(jīng)回了西安老家。 只是,此時的老家已經(jīng)面目全非,在戰(zhàn)火中成了一片廢墟,只剩下她自己獨自生活。后來,一對好心的夫婦收留了這個丫鬟。只是丫鬟從未有向這對恩人提及自己的過去,他們也不知道她手里有慈禧的夜明珠。 64年之后,即1964年,這個丫鬟彌留之際,因感念恩人恩德,將這個枕頭交給了這對老夫婦。老夫婦打開枕頭之后,這四顆夜明珠終于得見天日。兩位老人自覺這幾顆珠子來歷不凡,所以他們主動將珠子上交。后來經(jīng)過專家鑒定,這幾顆珠子正是皇家之物。政府欲拿出獎勵資金給這對老夫婦,但他們婉拒了。 一個是權(quán)傾朝野、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她視金錢和權(quán)力如性命,一個是“命如草芥”的普通丫鬟,但她卻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對價值連城的夜明珠沒有絲毫覬覦。同樣,那對身份普通的老夫婦也恪守了平凡人的高尚與美好的品格。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其實并不大,要說真的有區(qū)別,那就是當(dāng)你身處高位之后,是否心里再裝著別人。 (慈禧太后作為晚清權(quán)力的掌控者,她不思江山社稷,只顧安逸享受,不思百姓疾苦,只求自己逍遙。一顆夜明珠能保容顏不腐?豈不貽笑大方。自古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天下民心歸附方是國之根本。在慈禧的統(tǒng)治下,可謂興百姓苦、亡百姓亦苦。可悲、可嘆。對此你怎么看,歡迎點評關(guān)注,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必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