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卦我們背熟了,我們還需要知道,六十四卦是由兩個卦組合而來,一個是上卦,一個是下卦(可以參考這篇:玩《易經(jīng)》六十四卦(上))。 我們經(jīng)常用上卦的名稱+下卦名稱+卦名來稱呼這六十四卦。 比如說:天風姤卦,是由上卦乾卦和下卦巽卦組成,乾卦用“天”表示,巽卦用“風”表示,卦名是“姤”,這個卦就是天風姤卦。 易經(jīng)一般這樣稱呼這八卦:乾:天;兌:澤;離:火;震:雷;巽:風;坎:水;艮:山;坤:地。 接下來就可以挑戰(zhàn)六十四卦了。 別怕,按照我的方法來,很快你就能熟悉六十四卦。 這兩個卦放在一起,很容易就看出來它們的差別就在于初爻(六根爻自下而上叫做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不同。 乾卦的初爻是陽爻—,而姤(gòu)卦的初爻是陰爻--。 再來對比天風姤卦和天山遁卦: 不難看出,二爻發(fā)生了變化,從天風姤卦的陽爻—變成了天山遁卦的陰爻--。接下來再來對比一下天山遁卦和天地否卦: 這時候,三爻發(fā)生了變化,從天山遁卦的陽爻—變成了天地否卦的陰爻--。 繼續(xù)觀察天地否卦和風地觀卦: 這時候的你肯定覺得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了:天地否的四爻從陽爻變成了陰爻,得到風地觀卦。 最后對比風地觀卦和山地剝卦: 顯而易見,延續(xù)了前面的爻變方式,觀卦的五爻從陽爻變成陰爻,就得到了山地剝卦。 到了剝卦,陽氣僅存于上爻,其他陽爻都一步步,一點點變成了陰爻。這就好像剝洋蔥的過程,陽爻一層層都被剝離掉了,所以這個卦也叫“剝卦”。 如果上爻再變下去,那么整個卦就要變成純陰之卦坤卦了。 并且從乾卦開始,我們經(jīng)歷了乾卦,姤卦,遁卦,否卦,觀卦,剝卦六個卦。 按照上篇提到的(點擊這里看上篇:玩《易經(jīng)》六十四卦(上)),凡事不過六,因此我們保持上爻不變,改為從外卦也就是上卦的初爻開始變,由此得到第七個卦火地晉卦: 這個卦有一個很有趣的名字,叫做游魂卦。 它表示由內在的思想變成行動,行動又會影響到外在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的改變進而也會壓迫我們內在的思想發(fā)生改變。 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好像游魂一樣變化不定,因此這個卦也叫做游魂卦。 接著變,把火地晉卦的內卦也就是下卦變回原來的乾卦,于是我們就得到了火天大有卦。 這個內卦回歸原卦乾卦的過程也好像是人的魂魄歸位于身體(內卦)的過程,因此這個卦也叫做歸魂卦。 總結一下,乾卦的八個卦的變化過程: 一,本體卦乾卦; 二,初爻變,得到天風姤卦; 三,二爻變,得到天山遁卦; 四,三爻變,得到天地否卦; 五,四爻變,得到風地觀卦; 六,五爻變,得到山地剝卦; 七,四爻變回原爻也就是陽爻,得到游魂卦火地晉卦; 八,內卦變回原卦乾卦,得到歸魂卦火天大有卦。 這樣我們是不是一下子就記住了六十四卦里頭的八個卦了?很輕松的嘛 六十四卦里頭總共有八個重卦。重卦是指上卦和下卦都由同樣的卦疊加組成的卦。也叫做八純卦。 這八重卦是:乾為天,兌為澤,離為火,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坤為地卦。 這八重卦跟先天八卦的名字差不多,都很好記,只要記住了八卦分別代表的自然現(xiàn)象,自然就記住了這八重卦。 記住這八重卦,是背誦易經(jīng)的第一步,也是最簡單的一步。 而每個重卦都可以根據(jù)我們上面提到的方法得到八個卦,八八六十四,因此我們從八重卦就可以衍生出六十四卦,也就記住了六十四卦。 我們再以坎卦為例來幫助理解這整個變化的過程: 一,本體卦坎卦; 二,初爻變,得到水澤節(jié)卦; 三,二爻變,得到水雷屯卦; 四,三爻變,得到水火既濟卦; 五,四爻變,得到澤火革卦; 六,五爻變,得到雷火豐卦; 七,四爻變回原爻也就是陰爻,得到游魂卦地火明夷卦; 八,內卦變回原卦坎卦,得到歸魂卦地水師卦。 下面這張表格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六十四卦的變化過程,我們可以借助這張表格來記憶六十四卦: 今天的內容,你暈了嗎?如果暈了,就再看一遍吧 自己拿著紙筆畫一畫,很快就會領悟其中的奧妙的~ |
|
來自: 金蘋果6 > 《易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