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選擇將原子彈投放到東京,是因為東京根本不符合篩選標準! 廣島非常符合,長崎本來是備用,最后替另外一個城市“受罪”了。 美國“投放原子彈的城市”到底是怎樣篩選的,為何不首選東京這個“大都市”呢?廣島和長崎又是如何選出來的? 看完此篇,你會了解得一清二楚。 1、為何不將原子彈投放到東京?說到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不得不提到著名的“曼哈頓計劃”。 從1945年4月開始,曼哈頓工程的負責人、專家們開始選擇要轟炸的城市。 當初的計劃是要從日本已有的城市里挑出四座城市,兩座為轟炸目標,兩座為備選。 既然是要選擇,就要制定幾個重要的選擇標準:
如果城市之前被大力轟炸過,就試驗不出原子彈威力的大小,就看不出沖擊波如何、光熱輻射如何、核輻射如何、放射性污染如何。 沖著幾個標準進行選擇,篩選了17個城市,首輪選擇,有這么幾個城市“脫穎而出”:
東京為什么落選了? 要知道東京可是日本首都,而且是第一大都市,為何不將東京選為轟炸城市? 首先,東京在1945年遭受了三次大轟炸,死亡人數(shù)高達14萬人,全城50%以上的建筑物被損壞,100多萬人無家可歸。 僅從城市的破壞情況看,東京就不符合條件。 其次,東京被幾次大轟炸后,上百萬逃向了農村,工廠無法開工。 人都跑了很多,留在城里的也是稀稀疏疏,投個兩萬噸當量的原子彈,實在不能發(fā)揮出什么大作用。有點牛刀宰小雞的感覺。 第三,東京不是兵工廠集中地,也不是軍隊集中地。
而此時的京都,因為很多工廠轉移到了那里,兵工廠居多,人口眾多,經濟也很發(fā)達,是再合適不過的原子彈轟炸目標了。 而小蒼、廣島、橫濱具有如下特點,(1)地勢平坦,(2)軍事、工業(yè)潛力極高,(3)城市直徑都在4.8公里以上,(4)人口密集。 如果不出意外,京都和廣島會被首先轟炸,橫濱和小蒼會作為備用。 后來,到底發(fā)生什么了,為何廣島和長崎成了轟炸的目標了呢? 2、原子彈轟炸為什么放在了廣島、長崎?(1)最先確定的就是廣島了。 廣島被列為首先轟炸的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廣島是當時的日軍指揮中樞,日本的第二軍區(qū)司令部就在廣島,同時,這里有最多的日本陸軍。 而日本第一軍區(qū)司令部在東京,因為東京已經被炸得爛七八糟,所以廣島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京都被人保住了 京都本來是確定要轟炸的對象,但是,有一個人出面了,他不是是日本人,是美國人,是美國陸軍部長亨利·劉易斯·史汀生。 此人曾經在菲律賓任職,多次去過京都,對日本的這一座古都非常欣賞,他無法忍受炸掉這么一座歷史底蘊深厚、風景美麗的城市。 對于史汀生的反對,曼哈頓負責人格羅夫斯直接拒絕,因為京都城里有著一些非常重要的軍事、工業(yè)企業(yè),涉及到了機床、精密機械、飛機零件等等。 史汀生很堅持,繼續(xù)跑到國防部長馬歇爾那里做說服工作。 對于馬歇爾來說,無所謂炸不炸,不放原子彈,后期可能還會放燃燒彈、高爆彈等。史汀生又找到了杜魯門總統(tǒng),繼續(xù)做說服工作。 終于,杜魯門同意了。 到1945年7月24日,確定了四個城市:廣島、小倉、新瀉、長崎。前兩個就是原子彈轟炸的目標,后兩個是備用。 大家知道廣島是軍事樞紐中心,小倉是兵工廠云集的地方,新瀉、長崎有什么特點呢? 新瀉主要是瀕臨日本海,有幾個大型企業(yè):鋁廠、鋼鐵廠、煉油廠,還有一個油港碼頭。在戰(zhàn)時,這些企業(yè)太重要了。 長崎有很多重工業(yè)企業(yè),比如三菱重工等。長崎的缺點是山稍微有點多,會影響原子彈的作用發(fā)揮。 (3)為什么最后選擇轟炸了長崎? 1945年8月6日清晨,美國在日本關島投放了第一顆叫“小男孩”的原子彈,剎那之間,廣島陷入火海當中,仿若人間地獄。 原子彈在廣島收割了大量的生命,前后總計二十多萬人為此獻出了生命。 按理來說,第二個應該轟炸的就是小倉,為什么換成長崎了呢? 8月9日,美軍準備對小倉投放原子彈“胖子”,但是,當天小倉的天氣十分不好,攜帶原子彈的轟炸機在云層上空穿梭三次,未找到合適的投放缺口。 于是,目標調整為備用轟炸地“長崎”。 1945年8月9日十點五十八分,蘑菇云就此在長崎上空出現(xiàn),又一個人間地獄出現(xiàn)了...... 8月15日,日本投降了! 滿目瘡痍的廣島,不幸中彈的長崎,以及由此造成的痛苦成為了日本人長久慘痛的回憶..... 回到題目本身,東京沒有被投放原子彈,理由很簡單:不符合篩選標準。 廣島非常符合標準,而長崎被原子彈轟炸,完全是因為小倉天氣太差,長崎“代為受罪”了! |
|
來自: 格林書屋 > 《首藏網絡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