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約 2000 字 閱讀大約需要 4 分鐘 
父親留給我的記憶很多,最深刻的是:他每天起床后,要先把院子和門口的道路掃得干干凈凈的。七年前的那一天,他午飯后去世,清晨也一樣安詳?shù)匕崖窉吒蓛簟?/span>我家是山東農(nóng)村的。以前,家門口有一條從村南到村北的土路。下雨時,大車一軋,變得坑坑洼洼。雨一停,父親就會拿著鐵鍬把不平的地方鏟鏟,再找來一些土和磚頭填上平整。這些磚頭是父親從地里揀來的。我小時看《聊齋》,里面有一個小故事,說的就是一個家民喜歡從外面揀一些磚頭瓦塊,倒在院子角落里,老人去世后,那些磚頭瓦塊變成了金子。我有時會笑話父親,你揀的這些東西能變成寶嗎?直到父親用這些磚頭鋪在路上時,我感覺它們真的變成了寶。我們這段路,從來沒有積過水,太陽出來干得也最快,村里的其他人都會說:“慶大爺,你那么大歲數(shù)了瞎折騰啥?”但還是對老人的做法很認可。冬天遇到下雪,等我們起床時,父親已經(jīng)把門口整條道上的雪鏟掃干凈了。這種習慣也影響了我們做子女的,大哥回來大哥干,二哥回來二哥干,幾個姐姐在家時也會保持門前的路是干凈的,我每次帶著女兒回家也會一早把路打掃干凈,女兒跟在我后面,也用小掃把很賣力地掃尾,這種習慣一直在傳承。有時候覺得掃路帶給我的不僅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修養(yǎng),身上的灰塵感覺就是自己的勛章,有一種接地氣的感覺,也培養(yǎng)了我對農(nóng)民的深厚感情,特別是到了部隊以后,體味得更加深刻。在廣州上大學期間,我從來不挑食,保持著吃大蔥的習慣。有一次學校征求伙食保障意見,我填的“很滿意” ,一些城市來的戰(zhàn)友罵我,說我沒見過世面,容易知足。還有一次,大院里來了個老農(nóng)民,穿著在別人眼里土得扎眼,但在我眼里就是純樸,是厚道,是善良,就象看到自己的父輩一樣親切,我很熱情地接待了他。現(xiàn)在想來,父親的掃路習慣也掃去了我思想的塵埃。我的父親是一位勤勞的農(nóng)民,他看不得地里長滿荒草,八十多歲時,看見誰家地里有草,還會訓(xùn)斥人家一頓,然后彎腰去拔掉。我家旁邊有一塊鹽堿地,沒人種,父親就把上面的堿土鏟掉,拉來一些好土進行改良,在上面種莊稼??粗G油油莊稼,父親特別開心。父親在村里的威望很高,對農(nóng)村要彩禮的風俗很反感,只希望子女家庭和睦幸福就好,幾個姐妹結(jié)婚時,都沒有要一分錢彩禮,幾個女婿對我父親也象自己家的老人一樣尊重愛戴,甚至比我們這些兒子做得還好。四姐幾十年如一日地照顧父母,姐夫不曾有一絲怨言。父親經(jīng)常說,我多了幾個兒子。村里老人都很羨慕父親,也有很多家庭效仿我家,不要彩禮,不給子女增添負擔,村風變得很純樸,連外村的都很羨慕。因為我家在村頭,很多外來的路過我家門口,看見我父親,都會很主動地下車,熱情說一聲:“大爺,您還好吧?”甚至有的恭維說:“大爺,看您的氣色能活一百多歲!”我父親特別知足,特別開心,誰說善良不是一種福分呢!父親對我們的影響很深,特別是對家鄉(xiāng)、對農(nóng)村的感情。大哥每次回家,都要挨家挨戶地把村里的老人看一遍;二哥是醫(yī)生,回來后就到村里的貧困戶家里,送點藥,幫著診斷一下病情,提供一些治療和飲食建議,二哥對他的病人非常關(guān)心,經(jīng)常下班了,還要到病房看望自己的病人,深得病人的喜愛。父親去世時,二哥的不少病人自發(fā)從五百里外的濟南到我家給老人送行。父親經(jīng)常告訴我,一定要扶著墻走路。我始終認為:組織是我的“墻”、官兵是我的“墻”、制度也是我的“墻”。我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到了軍隊院校,都嚴格要求自己,扶著“墻”走路。從直轄市重慶申請到全國深度貧困縣會澤工作以來,我利用征兵和民兵點驗時機,對全縣25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全跑了一遍,拿出17萬元先后為6個學校買書、送電腦,改善教學條件,開展教育幫扶。每逢“六一”節(jié),我都會到一些學校參加慶祝活動,在他們身上從小厚植愛國愛黨的紅色基因。還自己幫扶了一家4個孤兒,協(xié)調(diào)給他們辦理孤兒待遇保障??粗絽^(qū)孩子們渴求知識、渴望走出大山的眼神,我心里對來到會澤從來不曾有一絲后悔。我負責掛包一個鄉(xiāng)鎮(zhèn),每年都要進村入戶,一家一家地記錄他們的困難,先后協(xié)調(diào)經(jīng)費,幫扶發(fā)基村開展脫貧致富;上海和云南開展滬滇合作后,我看掛職的副縣長是海軍轉(zhuǎn)業(yè)干部,請他申請經(jīng)費開展發(fā)基村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回顧28年軍旅生涯,我感覺自己一直在踐行父親的期望,父親掃路這一小善激發(fā)著我對國家、軍隊、人民的深厚感情。有時,感覺父親對我的影響太大了,他掃的不僅僅是路,更是我們子女思想上的惰性和灰塵,培養(yǎng)的是我們忠誠、干凈、擔當?shù)钠犯瘛?/span>會澤老廠鄉(xiāng)陶發(fā)昌鄉(xiāng)長曾這樣評價我的父親:“上輩吃的苦是我們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有艱苦奮斗的根和源頭。我們更不會忘了從前,忘了初心?!?/span>我就是受父親掃路的影響,走到今天。感謝父親,思念父親!現(xiàn)在,家門口那條土路已經(jīng)鋪成了水泥路,每天村里的公益崗都會打掃,遠在天堂的父親不用再擔心路上有泥濘了。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