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書法家喻戶曉,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將唐人楷書寫成了“瘦金體”,成為了書壇的高手,并且在后世被廣泛認可,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對于普通書法界以外的朋友而言,可能對于宋徽宗的認知,更高于其他的書法家。宋徽宗之所以在書法家群體當中比較特殊,乃是因為他的皇帝身份,因為喜歡文藝而亡了國。 
在歷代的皇帝書法家群體當中,有許多杰出的書法人才,如果以職業(yè)劃分的話,皇帝這一職業(yè),是出現(xiàn)書法家概率最高的,有史料記載的梁代的梁武帝,唐代的李世民,宋代的許多皇帝,都是冠絕一時的書法高手。 而在整個宋朝的書法家皇帝群體,最出色的并不是宋徽宗,而是宋徽宗的兒子宋高宗趙構(gòu)。

在孫過庭的《書譜》當中,將學習書法的境界分為了三個層面,第一是平正的階段,這個階段是為了訓練書法的基本筆墨能力。而用筆的基本技巧。 第二個階段,是在傳統(tǒng)用筆的角度基礎(chǔ)之上, 務(wù)追險絕,這種“險絕”乃是書法變化的核心,是所有書法創(chuàng)作情感的來源。 第三個階段則是“復歸平正”的階段,這個“復歸平正”并不是不平正而是將“險絕”的變化之態(tài),融進了自然書寫當中,達到了一種妙合天成的狀態(tài)。 而在歷代的書法家皇帝當中,達到這種境界的,僅有宋高宗一人而已。

在宋高宗的書論《翰墨志》當中,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一段表述: 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筆墨。故晚年得趣,橫斜平直,隨意所適。 如果說可以穿越的話,很多人想穿越到宋朝,尤其是南宋時期,這個時期的江南一帶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富庶的地區(qū)之一,朝廷基本無大的戰(zhàn)事,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皇帝也可以騰出時間來研究書法。

所以高宗皇帝,能夠在五十年間,練字不輟,以至于功力卓絕,非其父所能及也。并且到了晚年的宋高宗,其書法已然達到了一種“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最高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下寫字,就是隨意所至,都合古法,并且“橫斜平直,隨意所適”。 而縱觀整個書法史,能夠真正達到了這種狀態(tài)的書法家也沒有幾個人。 在宋高宗趙構(gòu)傳世的書法作品當中,尤其以他的草書《洛神賦》最為卓絕,他的這卷《洛神賦》全卷皆是以絹本寫就,內(nèi)容是曹植的文章洛神賦。全卷將近1000個字,每個字都是極為標準的草法寫就,沒有一處的草書錯誤,并且字法平和中正,乃是后世學習草書的一部“草書字典”。

若能將此卷臨摹精透,你對于草書的理解,對于“草法”的掌握,以及對于儒雅平和格調(diào)氣息的把握,將卓然于眾人之上。 而今,我們將這件藏于遼寧省故宮博物院的這件趙構(gòu)草書《洛神賦》的原作進行了超高清的1:1博物館級別的復原,極度清晰地復原出跟原作毫無差別的作品,每個字都與真跡無二,就練絹本的紋理都清晰可辨。 欲購此趙構(gòu)草書《洛神賦》全卷本,請點擊下面“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