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聲音 第1課時 聽聽聲音 1.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鳥語花香。 2. 周圍的聲音可以分為動物的叫聲、自然界的聲音、人類生產(chǎn)生活發(fā)出的聲音。 3. 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特點,描述聲音的詞匯有高低、強弱、悅耳、動聽、刺耳、難聽、嘈雜等。 4. 聲音有高低強弱的變化。 第2課時物體怎樣發(fā)出聲音 1.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2. 物體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發(fā)出聲音,只有讓物體振動才能產(chǎn)生聲音。振動停止,聲音就會停止。(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變形,但沒發(fā)聲。只有撥動橡皮筋,使它振動,才會發(fā)聲) 3. 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接觸水面,水面會產(chǎn)生波紋,這說明音叉振動了。 4. 音叉是一種發(fā)聲儀器,用來調(diào)試樂器和測試音高, 5. 振動是指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 6. 吹豎笛時,豎笛發(fā)出悅耳的聲音,是因為豎笛中的空氣在振動。 7. 人的發(fā)聲器官是聲帶。當我們發(fā)聲時,聲帶變緊,并快速振動,產(chǎn)生聲音。聲帶越緊,發(fā)出的聲音越高。 第3課時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1. 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chǎn)生振動,物體振動時也會引起它周圍的物質(zhì)振動,并通過這些物質(zhì),把聲音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 2. 抽出玻璃罩內(nèi)的空氣,我們不能聽到鬧鐘的聲音是因為玻璃罩內(nèi)沒有空氣,鬧鐘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無法通過空氣傳播出來。 3.把耳朵貼在桌子的一端,聽到的聲音比不貼在桌面上更強。 4.用擊打后的音叉輕輕觸及水面,水面上會產(chǎn)生波紋,將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發(fā)出聲音,是因為音叉還在振動,而且引起它周圍的水也在振動。 5.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的條件,聲音在固體 、液體、氣體中都能傳播。但是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情況是不樣的。 固體傳聲的本領最強,氣體傳聲的本領最弱。 6.空氣是傳播聲音的重要物質(zhì),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沒有空氣,兩個人即使相隔不遠,也不能互相通話,聽不到聲音,必須要使用電子通信設備。 7.“土電話"是通過拉緊的棉線傳播聲音的。 8.聲音的傳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第4課時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1.我們的耳朵可分為外耳、中耳、內(nèi)耳。
2.耳朵的結構及作用。
3.我們能夠聽到聲音是因為物體的振動帶動了周圍空氣的振動,空氣的振動又引起鼓膜的振動,聽小骨將振動傳達到內(nèi)耳,并刺激聽覺神經(jīng),產(chǎn)生信號。大腦接受聽覺神經(jīng)傳過來的信號,我們就感受到了聲音。 4.“聽診器”是通過連接著的膠管把聲音傳播到耳朵里的。 5.鼓膜很薄而且有彈性,即使是很輕的聲音,它都會產(chǎn)生振動。 6.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需要精心呵護。減少有害的聲音,對于保護我們的聽力和身體健康是很重要的。鼓膜破了,不會聽到聲音,但如果大腦聽覺神經(jīng)等出現(xiàn)問題,也有可能聽不到聲音。 7.噪音對人的傷害是因為聲音過高過強,損傷我們的聽力,所以我們要盡量遠離這些聲音,有時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護裝置。 8.保護我們聽力的方法:遠離噪聲、控制物體發(fā)聲、阻斷噪聲的傳播。 9.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聲音對鼓膜的影響程度也不一樣。 10.如果將手放在耳后,并朝向聲音發(fā)出的方向,這是增大耳廓,從而我們聽到的聲音會更加清楚。 第5課時聲音的強與弱 1.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強;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弱。單位:分貝(dB)。 2.要讓同一個鼓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可以通過輕輕敲擊和用力敲擊來改變鼓發(fā)出聲音的強弱,輕輕敲擊鼓面振動幅度小,聲音就弱,用力敲擊鼓面振動幅度大,聲音就強。 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把輕重不同的聲音稱為聲音的強弱不同。 4.輕輕撥動鋼尺,尺上下振動的幅度小,發(fā)出的聲音弱;反之尺子上下振動的幅度大,發(fā)出的聲音強。 5.用不同的力量撥動拉開一樣長的橡皮筋。用力越大,橡皮筋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強。用力越小橡皮筋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弱。 6.耳朵離聲源越遠.鼓膜的振動幅度越小,聽到的聲音就弱;耳朵離聲源越近,鼓膜的振動幅度越大,聽到的聲音就強。 第6課時聲音的高與低 1.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決定的。物體振動得越快,發(fā)出的聲音就越高;物體振動得越慢,發(fā)出的聲音就越低。單位:赫茲(Hz)。 2.用相同的力撥動鋼尺時,鋼尺伸出桌面越短,發(fā)出的聲音越高;鋼尺伸出桌面越長,發(fā)出的聲音越低。 3.敲擊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聲音越高,水越多聲音越低。 4.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彈撥,橡皮筋拉得越緊,聲音就越高,拉得越松,聲音就越低。 5.振動的物體有粗有細,粗與細比較,細的聲音越高。 6.擊打長短不同釘子時,釘子越短,發(fā)出的聲音越高。 7.樂器中能發(fā)出高低不同聲音的有鋁片琴,口琴等。 8.我們可以將聲音高低的變化音調(diào)分為4個等級,分別是高、較高、較低、低。 第7課時讓弦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1.選定一種弦樂器,撥動琴弦時,琴弦越細,聲音越高;琴弦越粗,聲音越低。 2.手指在一根弦上移動,使弦振動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使弦振動的部分越長,音高越低。 3.我們常見的樂器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箏等,是靠弦的振動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4.樂器的弦撥動時會發(fā)出聲音,用手按住就沒有聲音。 第8課時制作我的小樂器 1.制作我的小樂器,可以從粗細、長度、高矮來調(diào)試不同的音。 2.制作材料:大小樣的七個瓶子、水、金屬棒 、音高標簽。 制作過程(1)依次在七個瓶子中從少到多裝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屬棒敲擊瓶子。(2)在各個瓶子上貼上音高標簽。(3)用金屬棒彈奏簡單樂曲。 3.小常識: (1)敲擊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聲音越高,水越多聲音越低。 (2)振動的物體有松有緊,(如:橡皮筋)緊的聲音高,松的聲音低。 (3)當橡皮筋拉得一樣長時,用力撥聲音就強,輕輕撥聲音就弱。 (4)振動的物體有粗有細,(如:琴弦)細的聲音高,粗的聲音低。 (5)振動的物體有長有短,(如:釘子)短的聲音高,長的聲音低。 (6)振動的物體有大有小,(如:碗)小的聲音高,大的聲音低。 4.聲音的分類。 (1)樂音:通常指那些動聽的,令人愉快的聲音,它的波形是有規(guī)律的。 (2)噪聲:通常指那些難聽的,令人厭煩的聲音,它的波形是雜亂無章的。 從環(huán)保角度看,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學習、工作和休息的聲音都屬于噪聲。樂音也可能成為噪音。 5.聲能夠傳遞能量和信息。 (1)隆隆的雷聲----下雨。 (2)爆竹升天,震耳欲聾。 (3)聽鐵軌傳聲----判斷火車的遠近。 (4)聽蜜蜂飛行的聲音----判斷是否采蜜回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