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誦讀美文
 不較勁,才能把精力放在有意義的事上,提升自我價值。
 《道德經(jīng)》有言:“自知者明,自勝者強?!?/strong>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智慧的人,能克制自己弱點的人才是強者。他對待寫作非常認真,文章寫好后反復(fù)修改,確認無誤后寄給不同的出版社。信中寫到:看得出你在寫作方面非常努力,但遺憾的是,你的寫作水平較低,多年來也沒任何提高,不過鋼筆字卻寫的越來越好。一番話觸動了張文舉的內(nèi)心,他熱愛寫作,并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他決定放棄寫作,轉(zhuǎn)而練習鋼筆書法。如果只盯著一個不合適的目標去完成,可能會撞得頭破血流。 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就可以互相交流,但與層次不同的人,就不要去爭論。第一天上任時,意氣風發(fā)地在大殿上走著,突然聽到有兩位官員在交談,指著他說道:“這樣的人也能當宰相,真好笑!”但是,身邊的同僚想過去爭辯,呂蒙正制止了他們,說道:”現(xiàn)在去爭辯只是浪費口舌,我好好當宰相就行,做得好了他們自然就看見了?!?/span>同僚都很欽佩他的氣量大,呂蒙正不計較的性格被傳為佳話。過于較勁,只會讓自己被壞情緒包圍,影響自己的心情。當你遇到不同世界的人時,無論你多博學(xué),都無法與他達成共識。 總是與別人較勁的人,到頭來只會身心俱疲,也不會贏得爭論。不跟別人較勁,才是真正有修養(yǎng)的人。 我們能做的就是擺正心態(tài),去接受一切事情的到來。“人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但可以支配自己對命運的態(tài)度,平靜地承受落在自己頭上不可避免的遭遇?!?/strong>“人生中只有小部分是由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大多數(shù),則是由你對事情如何反應(yīng)所決定。”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不妨看開些,樂觀面對,也許美好就在下一刻降臨。被貶三次,被召回兩次,期間經(jīng)歷了親人逝去,朋友離去。面對如此多的變故,蘇軾也曾抑郁過,但他很快就釋然了。路遇風雨,寫下詩句:“回首向來蕭瑟去,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br>這是他經(jīng)歷磨難后的人生感悟,即使身處逆境,也要泰然自若,樂觀對待。愿我們都能擁有不較勁的智慧,輕裝上陣,前路一片光明。點亮“在看”,轉(zhuǎn)發(fā)給身邊的朋友,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
|